納涼明教臺呈太守
榻移隨樹影,杯側見山岑。
白鳥渇求水,玄蟬清噪林。
道書無近語,天籟有遺音。
向北新開逕,行苔過竹陰。
榻移隨樹影,杯側見山岑。
白鳥渇求水,玄蟬清噪林。
道書無近語,天籟有遺音。
向北新開逕,行苔過竹陰。
移動竹榻追隨樹影的移動,傾斜酒杯能看見遠處的山峰。白色的鳥兒口渴四處找水,黑色的蟬兒在林中清脆地鳴叫。道書里沒有世俗淺近的話語,大自然的聲音仿佛有遺落的仙音。向北新開辟了一條小徑,踏著青苔走過竹林的陰影。
榻:竹榻。
山岑:山峰。
白鳥:白色羽毛的鳥。
玄蟬:黑蟬。
道書:道家的書籍。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
逕:同‘徑’,小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一個夏日,于明教臺納涼時,太守也在附近,詩人便寫下此詩呈給太守。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詩人得以在自然中享受閑適時光。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夏日納涼的情景,突出了自然的清幽和詩人內心的寧靜。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語言清新。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海日曈曈宿霧開,朝霞朗照金銀臺。契然晞發啟關坐,故人長笑牽車來。扼腕休言不得意,幸留傲骨撐天地。唶嘆休言志未酬,神州袖手吾何事。猶記相逢東海邊,當時豪氣垂丘山。揚帆溽暑征炎島,躍馬隆冬出散關。巨炮堅彈飛似霰,裹瘡千里仍酣戰。拼傾熱血造新邦,那知轉眼滄桑變。桑田滄海亦尋常,坐視倭奴侵國疆。遼沈中宵淪犬豕,京津白日走尋常。江南歌舞渾如昔,舊交半化萇弘碧。一身飄蕩寧足數,七尺堂堂真可惜。釜魚幕燕歡幾時,好磨長劍砍鯨鯢。痛飲高歌深閉戶,漫從人海覓相知。
曉鬢鉤簾里外看,巫云將雨喚留歡。竹枝乍按松喉合,草色渾宜比翼觀。寶鏡紗廚煙對語,碧簫羅袖翠俱寒。相思莫更書桐葉,字字撩人艷不乾。
典學東朝舊史臣,南臺禮樂荷新恩。百年景運當熙洽,三代遺文入討論。花竹競誇官署好,江山深拱帝京尊。只愁未了閒居賦,又被東風催北轅。
采采西林白露團,一時清賞故人歡。蕭條四十年前事,又向誰家卷里看。
今日青陽路,行行不忍過。人家茅屋少,原野稻田多。樹木連蒼色,陂塘湛碧波。斜陽攲半嶺,將奈鏡亭何。一路皆平坦,今朝稍屈盤。仆饑爭小店,橋斷揀枯灘。處處山都好,家家酒不酸。人生各有地,所樂是長安。
宛宛縈堤水,淙淙逆浪船。清晨風已轉,今夜月初圓。歸客春多夢,舟人早懶牽。無端楊柳色,青入柂樓前。
三違江海春,再見歲將夕。開軒觴微風,忽近載陽節。鳥鳴氣適和,晨鵲亦稍集。逮歡不猶今,萬事已逾昔。緬懷命世士,具為知所役。翻知不賢名,可足濟身策。而我拙自藏,流動日月積。達觀良有余,仁者造其極。播美明珠篇,時草當更碧。
太湖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煙水賒。但見無人收月色,不知有漢種桃花。西山菊隱新開徑,星海燕居穩泛槎。一葦杭之波送我,來同崇古瀹清茶。
雙嶺秀拔倚軒居,郁郁蔥蔥氣槩殊。并出云陰作霖雨,列為屏障鎮坤隅。一時光價同增重,萬古丹青總不渝。幸喜和平遂清覽,好輸忠藎報唐虞。
盡日涂中斷客行,兩邊山色到云青。溪光搖碎黃金日,波面跳成白玉星。
浮碧風枝憐翠竹,道場秋朵覓金蓮。冷香泛斝難辭醉,老馬尋山易著鞭。覽勝詎知鄰九日,題名偶得伴諸賢。太湖天目頻招手,誰道真游不是仙。
兜羅膩疊香雪溫,影逼混沌春無痕。龍精出火玉抽縷,剡楮粘番羞薄昏。纖華茸茸白云老,雙輪斂輟晴留曉。擘開元氣納昆侖,身外乾坤一漚小。水晶簾幕相間垂,鮫綃掩映光參差。落花成團卷蝴蝶,蹴破東風閑不知。東風吹塵塵默默,紫麟駝醉華胥國。海桑含綠又千年,走馬西陵報消息。
氈寒紱冷宋天禧,十世中間幾盛衰?青紫每由稽古力,公侯端有復初時。不能拔俗慚癡叔,足以光前賴阿宜。見說除書新入手,錦還何日慰吾思?
春開冬開巖下花,朝虛暮虛溪里家。白帽漁郎衫色瘦,青裙樵女髻鬟丫。荔枝花發暗蠻村,孔雀驚寒減翠紋。也有北人開眼處,碧山無數插紅云。小舫行無車馬喧,短橈輕槳破江煙。無由遠逐軒皇駕,素瑟重聽五十弦。
前溪日逐漲蛙聲,醉里相攜步未平。泥下鰍條巖下蟹,愛君當不怪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