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題擬)
巍峨堆壓郡城陰,秀出天涯(《泉州府志》作“崖”)幾萬尋。
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光凝處滴疎林。
(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八五《泉山部》、同治庚午年刊黃任等纂《泉州府志》卷六。)
巍峨堆壓郡城陰,秀出天涯(《泉州府志》作“崖”)幾萬尋。
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光凝處滴疎林。
(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八五《泉山部》、同治庚午年刊黃任等纂《泉州府志》卷六。)
清源山巍峨聳立,壓在郡城的北面,秀麗挺拔,高聳入云有幾萬尋。山上翠影倒映時,仿佛要吞沒半個城郭,山間嵐光凝聚之處,好似滴落在稀疏的樹林里。
郡城陰:郡城的北面。陰,山北水南為陰。
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郭:外城,這里泛指城。
嵐光: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疎林:即疏林,稀疏的樹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清源山時,被其雄偉秀麗的景色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清源山是泉州的重要景點,歷史上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前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清源山的壯麗景色。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生動描寫展現山的雄偉與秀麗。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為研究清源山的文化和當時人們對其的認知提供了資料。
玉城峨峨,白云匝銀河。將子浩歌桂之殿,秋風夜多。
我乘皓鸞,逍遙萬里。下視九州,清虛無際。
露泠泠,仙桂。長橋玉偃桂之殿,清飄飄秋云夜捲。
如此粲者何,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桂枝長,飄飖夜有光、裊裊花前雙鳳皇,色如冰雪聲如簧。
贈子芳華,攬子衣裳。飛飛雙鬟,于桂之間,銀光清泠飄玉山。
桂之殿,其聲珊珊。欲來不來,雙鸞笑復回。東望玉樓,西望瑤臺。
桂之殿,靈花夜開。玉殿無纖塵,洵清且芬。誰是飛瓊,誰是云林,笑語迢迢人不聞。
翠光瑩瑩射金闕,珠幕銀簾凍欲裂,欲往從之歷霜雪。
桂之殿,洵清且漠。玉蟾蜍何在,清泠泠飄飖天際。
將子袪兮云之隈,千秋萬歲兮吾復來。
驢背空懸舊錦囊,到來已是一年強。
花窺簾幕馀春色,鴉點云林易夕陽。
縱有明珠誇亥既,恐無神劍擬干將。
歸歟好買成都酒,喚取當壚典鹔鹴。
攜鐺小住板橋東,詩酒流連笑語通。憶否夜深憑檻坐,一輪明月兩家同。
應門有子樂三余,百尺高梧學士廬。獨坐石邊無底事,興來時課數行書。
久作遼天獨鶴飛,
鏡鸞馀念尚依依。
荒山野水蘇溪路,
愁絕鰥翁挈影歸。
三頭九頭志古皇,
可容穩夢北窗涼。
一百六日寒禁火,
七十二絲悲動商。
李微嗚咽羞作虎,
左慈長跽樂為羊。
也知秋葉如鵑血,
愛此楓林一夜霜。
現在貧居士,前生老比丘。
那能追向詡,只可似黔婁。
白發何時變,青山往日游。
著書還未就,真乃負窮愁。
十年顏汗負山靈,
破曉今來款眾青。
暑樹著云如火齊,
亂峰銜翠入蒼冥。
真成適野憂方大,
一嘆奔車去不停。
端合潔身謀獨往,
夜窗留夢伴巾瓶。
猛龍當年入海初,
婆娑曾否有倉祛?
祇今曠劫重生后,
尚識人間七體書。
客子畏逢秋,
蕭條動遠愁。
生涯余短褐,
心事老孤舟。
對鏡羞窺鬢,
臨風怯倚樓。
無人共歌哭,
腸斷此淹留。
窣堵巃嵷倚碧霄,四山靈氣護仙寮。
云邊袈影開金剎,天外紅光度石橋。
客到鳴鐘群籟應,僧來說偈五花飄。
瓣香一縷心如見,笑對菩提思泬寥。
聞道雞籠嶼,孤城莽蕩間。
毒磺糜白石,沸水迸丹山。
東渡洪波弱,秋崖積雪斑。
蟲魚俱異物,戍卒幾人還!
廢壘迢迢睥睨連,兩堤橫截鎖蒼煙。柳絲系得春光住,畫舫時時雜釣船。
浮屠雙筆仰書天,檐鐸吟風破曙煙。似為眾生說般若,興亡莫問劫灰年。
蒼然五鬣東海來,直干參天不可回。堂上不聞金石韻,空中時聽殷晴雷。
急雨高荷汞走盤,顏公一去歲如千。天公不為游人計,端為忠臣雪怒肝。
崔嵬銀屋漭相圍,突兀禪房水半扉。便是金山古蘭若,坐看孤鳥斷云飛。
后臺花發映前臺,紅紫成林綠作堆。三日一花尤盡在,愿言均作四時開。
老衲松根拾槁枝,石鐺煮茗日舒遲。青青亭上晴云散,正是禪僧出定時。
裊裊垂楊映小樓,吳姬喚客酒新篘。倚檐高揭青簾處,認取墻東最上頭。
梅花三疊暮云橫,戍客懷鄉夢自驚。縱是時平爭戰息,不堪吹出入云聲。
深谷逶迤縹緲中,白衣遙映曉暾紅。時清不嘆唐虞遠,可有商山四老翁。
小舟夜宿越州城,
臥看星河盡意明。
漏鼓乍聽連岸響,
好風佳月總同盟。
二月江城楊柳春,贈行那得幾枝新。閨中只自憐攀折,不見楊花愁殺人。
城邊客舍水邊橋,柳色青青送寂寥。無那春風不相惜,夜來吹斷最長條。
丈夫破萬卷,寢饋千古事。譬彼鼎與盤,望之自典貴。
杜公裼裘來,頗饒湖海氣。頭角突崢嶸,齒牙洞靈慧。
相逢殊偶然,一笑遂心契。誰暇悲窮愁,縱談聊快意。
絮絮不肯休,自辰每及未。人言君魁梧,我覺公嫵媚。
才名三十年,矯矯人中驥。心血鑄雄文,筆鋒矗奇字。
詞章終小道,何足了吾輩。行當飛雙鳧,展布及中歲。
莫輕百里封,天心即此寄。志士行胸懷,豈必據高位。
古來神明宰,定由清白吏。洗滌溫飽心,便可彈琴治。
昂藏七尺軀,珍重風云誼。下撫林總民,上酬明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