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祝融峰
祝融萬丈拔地起,
欲見不見輕煙里。
山翁愛山不肯歸,
愛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尋著不敢驚,
沉吟為怕山翁嗔。
夢回抖擻下山去,
一徑蘿月松風清。
祝融萬丈拔地起,
欲見不見輕煙里。
山翁愛山不肯歸,
愛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尋著不敢驚,
沉吟為怕山翁嗔。
夢回抖擻下山去,
一徑蘿月松風清。
祝融峰高萬丈拔地而起,在輕煙繚繞中若隱若現。山翁喜愛這山景不愿歸去,因愛山而醉眠在山腳下。山童找到他卻不敢驚動,猶豫著怕山翁責怪。山翁從夢中醒來振作精神下山,一路上藤蘿映月、松風清爽。
祝融:指祝融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為衡山最高峰。
沉吟:猶豫、遲疑,此處指山童欲言又止的樣子。
嗔(chēn):責怪。
抖擻:振作精神。
蘿月:藤蘿枝葉間灑下的月光。
松風:松林間吹過的清風。
此詩錄自嘉靖《衡山府志》卷二,具體創作時間及作者不詳。學者陶敏先生考證認為,其風格與韓愈詩作差異較大,疑似偽托之作,故存疑收錄。
詩以祝融峰為背景,通過山翁醉山、山童尋伴、夢醒下山等場景,展現山間清幽之景與閑適之情,語言質樸,生活氣息濃厚。然作者存疑,需結合更多文獻進一步考證。
記得清明共此游,北窗眼望重回頭。
重來徙倚情何限,煙雨茫茫風滿樓。
靜倚危檣水氣高,一竿終日印驚濤。
誰知我亦絲綸手,不解西江掣巨鰲。
妖花爛漫敵清才,
鄴騎還驚寶玦來。
鄭國枉教蘭作佩,
定應不識楚江梅。
當陽拈起足清風,
似月團團樣不同。
臘月也知無用處,
暑天消得打蚊蟲。
此翁飽閱人間,三生似是劉賓客。若論輩行,早陪韓柳,晚交元白。老矣安能,為人取履,與人爭屐。嘆酒泉郡遠,醉鄉路絕,今何處、堪開國。
解去冰銜華職。遍空山、難尋行跡。道旁喘月,田間臥草,也勝郊特。宰相□□,周公留召,婁公容狄。喜時平身健,三行社飲,一聲樵笛。
春風不入鬢邊青,羞逐兒童趁晚晴。花欲近人顏色好,鳥來窺戶語音清。鉤簾靜院山相顧,散策高亭月共行。自斷窮通天已定,休勞占數向枯莖。
人間春思漫紛爭,祗把新詩喚曉鶯。妙處鐫镵應鬼泣,醉中揮灑自風生。誰知雅道當今絕,獨與騷人并駕行。尺紙飛來光照夜,小窗申誦到參橫。
昨夜西風起,江南秋草長。
良人新出塞,蕩子未還鄉。
畫角邊烽白,樓船海氣黃。
南來有鴻雁,先到郁金堂。
休將憔悴感生平,
眼底榮枯頗不驚。
萬蠟高燒終是夜,
一燈孤對也能明。
萬事分已定,胡為但戚戚。
不為麟鳳為虺蛇,不種芝蘭種荊棘。
芝蘭有馀香,麟鳳為世祥。
荊棘動成礙,虺蛇終自傷。
吳中佳士。獨有袁絲耳。營筆墨,供甘旨。但期慈母笑,敢告吾勞矣。愿只愿,年年進酒春風里。
少婦晨妝起。抱得佳兒侍。珠一顆,駒千里。石麟天上送,蠟鳳階前戲。回首道,待看兒長還如此。
天門日麗海潮生,獨泛扁舟向曉行。
一道祥光浮紫翠,九重佳氣郁蔥菁。
星槎有路通銀漢,仙侶如云會玉京。
十載江湖勞夢寐,瞻依常切鳳凰城。
怪郎昨夜欺奴甚。生拚獨就紅蕤枕。
脈脈轉銀河。郎將妾奈何。
心腸畢竟軟。漸褪羅襦半。
不覺響流蘇。雙鬟睡去無。
飽啖檳榔不是貧,無分妍丑盡朱唇。
頗嫌水族名新婦,卻愛山蕉號美人。
劇演南腔聲調澀,星移北斗女牛真。
生憎負販猶羅綺,何術民風使大淳。
晚風料峭襲黃昏,鐙火沿堤過幾村。
越客凄涼方臥雨,吳歌斷續易銷魂。
鐘聲虛隱寒山寺,橋影斜通破楚門。
何日蘇臺楊柳色,泥人懷古倒芳樽。
想象巴州一草堂,塹西榿木飽勝霜。
篋中鳳燭馀殘淚,筆下蠻箋有耿光。
諫疏久焚言不易,詩篇流沫誦難忘。
何當得訪烏尤寺,擘荔還依琴幾旁。
風急灘聲亂,云紅雪意酣。
空庭初霰集,寒硯忽冰涵。
天造推移密,人情冷煖諳。
江頭聊問信,春到一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