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 清明三月節
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
楊柳先飛絮,梧桐續放花。
??聲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識風云意,寧愁雨谷(一作“谷雨”)賒。
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
楊柳先飛絮,梧桐續放花。
??聲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識風云意,寧愁雨谷(一作“谷雨”)賒。
清明時節已近傍晚,山色青綠正煥發著光彩。楊柳先飄飛柳絮,梧桐接著綻放花朵。聽到??鳥的叫聲便知田鼠已化生,彩虹的影子指向遙遠的天邊。已經領悟了風云變化的規律,哪會擔憂谷雨節氣來得遲緩呢?
淥(lù):同“綠”,綠色。
光華:光彩照耀。
飛絮:指柳絮飄飛。
??(rǎn):古書上指鵪鶉類的小鳥,傳說田鼠(鼫鼠)于春分時化為??。
化鼠:指田鼠化生為??的物候現象,《禮記·月令》載“田鼠化為??”。
虹影:彩虹的影子。
風云意:指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
雨谷:即谷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清明之后。
賒(shē):遲緩、延遲。
此詩為《詠廿四氣詩》組詩之一,約創作于唐代。唐代注重節氣文化,詩人以組詩形式詠嘆二十四節氣,此詩聚焦清明節氣(三月節令),通過暮春景象的描繪,展現古人對自然物候的細致觀察與節氣文化的傳承。
詩中緊扣清明節氣的物候特征,從山色、花柳、鳥鳴、虹影等角度展開,既體現自然生機,又蘊含對節氣規律的洞察,是唐代節氣詩中融合觀察與哲思的典型之作。
酒半詩成日轉西,驪珠才抵一丸泥。
未饒白雪無人和,不忿東山有妓攜。
班綴定應連玉筍,姓名還得夢金題。
飛騰便見新官上,傳語花開慎莫齊。
旭日含新淑,春光覆滿屋。
東皇轉歲華,融氣雜山谷。
閑庭習幽靜,清香透書帷。
起視盆中蘭,娟娟開一枝。
秋光倏已晚,爾開何獨遲。
風聲撼林薄,霜痕沾鬢絲。
孤芳孰延賞,知音安可期。
我亦素心人,何時慰幽思。
花一肩。月一肩。一炷爐香裊細煙。人和花月眠。
暮云連。暮山連。一樣銷魂似去年。重來妝閣前。
欲飛神不住,未到眼先明。
山豈過江好,心終背郭清。
村名猶杜曲,相業自端平。
再拜吾何敢,凄然愧后生。
屏去佛經與道書,
只將語孟味真腴。
出門俯仰見天地,
日月光中行坦途。
慈母多笑容,至今不敢忘。
豈意拜墓時,松柏參差長。
遙憶兒嬉日,瞪目徒心傷。
一思分我食,載思縫我裳。
昊天宜罔極,延佇何徬徨。
掛紙聊復去,落日沈高岡。
門外微風又過蕭,倉瑯遙撼樹頭瓢。
白云送老三休記,紅燭消寒七者寮。
乞米僧來拋短景,抱琴客去醉良宵。
無端計及雕枯復,春病春心發柳條。
一尉東南屈指中,雍容車騎舊兒童。郎君扇枕家中晚,侍史焚香省戶空。
十里浮梁晴臥蝀,一江春水凈磨銅。三年官滿東吳去,為具扁舟破浪風。
洞庭飛雨打湘弦,燕寢凝香思渺然。四者難并知我老,七言俱賦為君妍。
雜花繞徑迎籃輿,春鳥喧洲起畫船。聞道山公方啟事,重看一鶚在秋天。
不是愁風雨。最愁人、無花有酒,結腸焉訴。陶令歸來三徑廢,落寞江湖寄旅。無可奈、吟情懸佇。忽報黃華三兩本,占林泉、暗作江山主。千萬莫,再孤負。
秋來漫自傷時序。拌工夫、幽芳共賞,咒秋長住。古木寒鴉生畫稿,淡抹丹霞縠霧。真個把、空山綴補。對此令人矜晚節,問元龍、豪氣今何處。青紫芥,拾甘俯。
雁行京洛蚤齊名,羽翼分飛萬里情。
才讓季方猶是弟,家評法護自難兄。
關前蹀躞霜初散,海上扶搖浪已平。
賦客登樓秋色里,不知何處望金莖。
瑁湖煙水接通波,問訊塘橋路不多。長向北花園下過,歸舟齊唱夜游歌。
通波門外水煙長,五里紅亭浸碧塘。記得兒童游戲日,夏家墳樹郁蒼蒼。
十里湖光十里山,山容滉漾水云間。橫橋便是中分地,長與游人記往還。
水面風來聞磬聲,玉虛臺殿俯清泠。年來晴雨無憑準,我欲云階暫乞靈。
漸近青山水漸灣,水灣回處正當山。山形飛落青霄鳳,水勢旋為碧玉環。
玉環東轉帶虹腰,一水東行赴海遙。三百年來文物盡,行人猶自說塘橋。
蛇嶺高盤翠作堆,玉屏重擁鳳飛回。南宮對客披圖處,誰道扁舟此日來。
顧浦北來山隱隱,張村東下水悠悠。不須細問青烏子,論姓還應我一丘。
短垣疏柳枕橫塘,中有尚書晝錦堂。落日回舟思無限,漁歌一曲下滄浪。
西來一水自山涇,半入塘橋半鶴城。南北回環如有意,往來長得順流行。
萬古乾坤一寸心,西風回首二毛侵。青山幸有全歸地,敢向煙霞計淺深。
執手交期終此地,生游勝事起今年。烏紗一幅青天下,畫楫雙支綠水前。
金玉誰人詠德音,
太平無象屬人心。
日高初散露門講,
天上五云宮殿深。
春菜紅牙□,
春盤黃雀花。
相逢沽酒肆,混跡亦泉林。
閱盡塵寰態,無妨棲隱心。
山光當戶列,云色傍檐陰。
時有觀魚樂,銜杯濠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