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登禪定閣一首
鹿苑傳金地,龍宮出鐵圍。
閣里山河近,樓上落星稀。
獨園登彼岸,雙樹遂忘歸。
具(疑應作“貝”)葉含峰入,蘆花逐鴈飛。
云{扌臥}擬留蓋,蘿懸似拂衣。
言倍列棘賞,同赴握蘭期。
禪林當月路,更似偶仙扉。
(日本藏唐抄本《唐詩卷》。)
鹿苑傳金地,龍宮出鐵圍。
閣里山河近,樓上落星稀。
獨園登彼岸,雙樹遂忘歸。
具(疑應作“貝”)葉含峰入,蘆花逐鴈飛。
云{扌臥}擬留蓋,蘿懸似拂衣。
言倍列棘賞,同赴握蘭期。
禪林當月路,更似偶仙扉。
(日本藏唐抄本《唐詩卷》。)
鹿苑相傳是佛的圣地,龍宮在鐵圍山之外。站在閣中感覺山河就在近旁,樓上望去天上的星星稀少。獨自登上這如同彼岸的樓閣,沉醉于這如同雙樹般的境界而忘了歸去。貝葉仿佛含著山峰映入眼簾,蘆花隨著大雁一起飛舞。云朵仿佛要留下作為車蓋,藤蘿懸掛著好似在拂動衣裳。說起來比在朝廷為官還值得欣賞,一同趕赴這美好的機緣。禪林處在月光鋪灑的路上,更像是偶然遇到了仙門。
鹿苑:指鹿野苑,佛祖初轉法輪之地,代指佛教圣地。金地:佛教稱菩薩所居為金地。
龍宮:傳說中的海底宮殿。鐵圍:鐵圍山,佛教認為世界的最外圍有鐵圍山。
彼岸:佛教用語,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雙樹:相傳釋迦牟尼在拘尸那城跋提河邊的兩棵娑羅樹間入滅,后常以雙樹喻佛教境界。
貝葉:貝多羅樹的葉子,古代印度人用它來寫佛經。
{扌臥}:此字可能有誤,結合語境推測云有停留之意。
列棘:指朝廷,古代官府門外插列棘木,以防非法。
握蘭:指擔任尚書郎,后泛指在朝為官。
月路:月光照耀的路。
偶:遇到。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詩人可能在游覽禪定閣時,被周圍的佛教氛圍和自然美景所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以表達自己對佛教境界的感悟和向往。
這首詩以禪定閣為描寫對象,展現了佛教圣地的清幽與神秘。其主旨在于表達對佛教境界的追求和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對詩歌創作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少從長者游,粗聞圣人道。
日食雖一簞,頗覺顏色好。
辛勤五十年,猶秉后凋操。
風俗日已移,令人惡懷抱。
紛紛堪一咍,驕我以旗纛。
豈知江湖間,世襲散人號。
搔首見殘月,幽然曉色嘉。
迎風抽草帶,挹露落瓊葩。
是物含春意,何方駐歲華。
只宜傾綠醑,尤勝試香茶。
海氣騰寒旭,江煙作早霞。
數聲聽漸遠,爭起噪群鴉。
誰唱吳娘暮雨歌,
蕭蕭旅邸奈愁何。
年來心緒如荒井,
也向東風暗作波。
幾度潺湲樹底過,淵澄會見瀉天河。
氣蒸桃浪紅翻錦,色借湘裙綠染羅。
曲澗分來聽不盡,長溝流出恨偏多。
朝宗東泛滄溟遠,萬里瀰漫接巨波。
送君后。滄江晚、望風幾度搔首。雁邊寒訊逗。破驛老楓,游倦時候。
天涯未負。怕負卻、十圍垂柳。素石清泉盡有。奈今夕,玉關情,祓清愁無酒。
知否。亂塵漲袖。夷歌野哭,銷得殘陽驟。庚郎魂斷久。迸入江南,玉龍哀奏。
冰霜共守。剩一抹、峰眉依舊。夢咽西窗燭瘦。待商略、白鷗心,回腸又。
太真行酒知何地,渺莽遺基茂草深。
聲色加人何足計,精神滿腹不同斟。
六奇自可掀三狡,一正何妨詟百壬。
墮幘吐茵均此轍,可憐枉用世儀心。
魏王大瓠號豐碩,酌水盛漿百不適。
丈夫身手豈不良,沈沒詩篇真可惜。
嘐嘐道古無一符,畫脂工夫竟何益。
我昔鏤肝好苦言,今來百憂頗冰釋。
誓將輟軫收哀彈,不唱君家行路難。
衡山楚望,毓靈奇、變化非常。晚赤霞、朝迎紅日,氣象堂堂。
神龍起陸撼洞庭,天馬飛空控大江。英杰出風雷護隴畝,系興亡。
笑獨夫,墓穴藏??雌矫?,已上場。揮赤幟檄傳,北漠南洋。
推翻舊閥進勞農,解放中華援列邦。東風好,自由花遍地,領群芳。
車馳一路靜無嘩,司馬題橋今莫誇。
天為旅人添好事,雪非詩意不飛花。
空林落寞棲巢鳥,茅屋依稀賣酒家。
嗟我仆夫殊老馬,涂迷日暮悵三叉。
久雨不晴,一箭兩垛。鼻孔一時沒爛,且道是誰之過。
賴得老趙州,出來為你勘破。日輪天子現扶桑,誰管西來閑達磨。
萬仞崖頭打一推,待渠絕后復蘇來?;铟Q鱍禪須自悟,萬重關鎖一時開。
水天上下一色,棹鳴波月同翻。
漁舟欸乃何處,旁山杳冥吐吞。
月鷺驚飛不見,遙看片帆影來。
雙槳如飛蕩去,一道流光鏡開。
中軍嘆韓甥去,
潮州喜湘侄來。
欲識邢郎高誼,
但看鄭老餞詩。
一徑直,二周遮。
遼天射飛鶚,平地摝魚蝦。
堪笑秘魔巖不會,見人一味只擎叉。
彝門何意駐神君,首祚行春駕紫氛。
笑擁文楸容對壘,戲揮綵筆羨凌云。
千秋大業文章伯,一日清歡麋鹿群。
從此樂郊無碩鼠,白頭努力事耕耘。
幽貞如許。只合空山住。夢影愁痕無著處。一片瀟湘煙雨。
墨云吹墮生綃。清香暗襲吟毫。移掛琴枱斜側,夜涼伴讀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