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歌 三十
逍遙著述顯虛無,
不出身田指道軀。
內秘分為上中下,
尋蹤盡道得玄珠。
(按:《崇文總目》卷四著錄《玄珠歌》一卷,不題撰人。《通志·藝文略》署通玄先生。)
逍遙著述顯虛無,
不出身田指道軀。
內秘分為上中下,
尋蹤盡道得玄珠。
(按:《崇文總目》卷四著錄《玄珠歌》一卷,不題撰人。《通志·藝文略》署通玄先生。)
自由自在地著書立說彰顯虛無之境,不超出自身的丹田來指示道與身軀的關系。內在的奧秘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追尋蹤跡都說能獲得玄珠。
逍遙:自由自在的樣子。
身田:指丹田。
道軀:道與身軀的關系。
玄珠:在道家中常代表一種高深的道理或境界。
《崇文總目》著錄《玄珠歌》一卷,不題撰人,《通志·藝文略》署通玄先生。道家思想在當時較為流行,作者可能受此影響,通過詩歌來闡述道家的修煉和對道的體悟。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但應處于道家思想傳播的氛圍中。
此詩主旨是宣揚道家的修煉和對道的追求。其特點是語言簡潔,直接表達觀點。在道家文學中有一定的價值,有助于研究道家思想的通俗化表達。
別后蓬丘老,分杯歲又闌。
發因求道白,心但濟時丹。
瘧鬼三秋熱,河魚六月寒。
不圖梅影夜,對榻共平安。
壯日民師帥,中年國典刑。
六分名郡竹,兩粲使華星。
彩戲方娛侍,丹旌忽篆銘。
空余泉一滴,萬古嘆清泠。
春盡無何耳,客行猶及之。
水光風約束,山貌雨矜持。
物態從前好,官身到底癡。
只言餐秀色,十口政憂饑。
去年浮月動微薰,隕籜憂寒正雜群。
今日得春張萬玉,采繁迎煖尚從軍。
花時十月連正月,歲事三分占一分。
酒煮和羹還好在,預除蕪穢莫紛紛。
腳踏和風步步春,石魚樓上等閑人。
興來沖口都成句,老去游山不動塵。
李白誰知他意思,桃紅漏泄我精神。
忽逢借問難酬對,只恐流鶑說得真。
華顛淡色催人老,造化無功春不早。
翰林風月恣推排,萬馬一空三峽倒。
冷暖從渠入世情,孤真為我參幽抱。
單于未覺鼎鼐催,不與人間障煩惱。
分得秋容半,添來爽氣深。
靜中無罣礙,此處好登臨。
老景當風臥,平生愛月心。
幾回烏鵲動,曉色上平林。
樓櫓寬閑事力勞,新來人物舊蓬蒿。
占留古意梅根老,壓斷寒聲??木高。
地迥山川含鼓角,夜明星斗助弓刀。
當時愛得蓮無恙,一段清流繞屋敖。
諫諍嚴凝地,論思咫尺天。
直弦宜問俗,曲突卻臨邊。
儒道終期用,皇威可得宣。
視儀雖兩地,難到玉階前。
散誕平生百不憂,未應搖落學悲秋。
儻來節物知寒暖,泛應賓朋任去留。
落帽粗豪非宿好,插花姿媚怯英游。
不如只把茱萸看,免嘆尊前歲月流。
昔賢兩手并擎天,鼇極功成勢晏然。
宗廟鼎彜刊祖烈,相門衣缽付家傳。
藍田種玉連連好,滄海遺珠顆顆圓。
六合共知推晝錦,云來重為拂青氈。
紫宸朝罷御端門,天宇澄清景氣溫。
丹鳳樓中黃繖立,金雞竿上彩旗翻。
萬人聳聽風雷號,四海均霑雨露恩。
須信卑宮勤肆祀,君王本意在元元。
昔聞神龍蟠九淵,今睹大象扶諸天。
何年幻此一佛國,兩耳不動山蒼然。
上乘菩薩踞其上,妙千手眼化大千。
眾生顛倒夢始覺,熱病得汗諸魔跧。
兩客游山飲崖泉,拍手喚醒書臺仙。
一邱一壑儻如愿,同竟大悲香火緣。
華顯世儒業,循良今吏師。
未應州縣薄,能簡廟堂知。
沃轡歌周雅,含香問漢儀。
經綸殊未展,曛景迫崦嵫。
議禮蠲租兩有聲,老坡元不計身榮。
為民受屈今誰似,有子能傳近得名。
此去掾曹無暖席,是中科律定持衡。
公余更欲翻經籍,古道時才孰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