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乖厓
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養閑散,也須多謝鬢邊瘡。
(見《宋詩紀事》卷五。)
(見《湘山野錄》卷上、《夢溪筆談》卷二十。)
(〖1〗《古今詩話》:“張忠定公少謁華山陳圖南,圖南贈詩一絕,始皆不喻其意。后忠定更鎮杭益,晚年發瘡于鬢,移守金陵,遂薨,悉如其言。”)
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養閑散,也須多謝鬢邊瘡。
(見《宋詩紀事》卷五。)
(見《湘山野錄》卷上、《夢溪筆談》卷二十。)
(〖1〗《古今詩話》:“張忠定公少謁華山陳圖南,圖南贈詩一絕,始皆不喻其意。后忠定更鎮杭益,晚年發瘡于鬢,移守金陵,遂薨,悉如其言。”)
從吳地進入蜀地是平常之事,在歌舞宴會中還要忙著處理緊急事務。請求到金陵去安享閑散生活,也得多謝鬢邊的瘡疾促成此事。
乖厓:張詠自號乖厓。
自吳入蜀:張詠曾任職多地,有從吳地到蜀地任職經歷。
救火忙:指處理緊急事務。
金陵:今江蘇南京。
鬢邊瘡:據記載張詠晚年鬢邊生瘡。
此詩是陳摶贈給張詠的。張詠任職經歷豐富,從吳地到蜀地等地任職,處理諸多事務,十分忙碌。晚年鬢邊生瘡,請求到金陵任職,不久去世。陳摶似有預見其人生軌跡而作此詩。
這首詩概括了張詠的為官經歷,體現其忙碌與無奈,也反映出人生的變化無常。在文學上以簡潔語言勾勒人物經歷與心境,有一定的生活寫照意義。
道遠一跬步,
心勤每僑如。
荷深露初下,
翠密紅亦疏。
是知詩興多,
剩寄懷人書。
風高木落雁山秋
鞭起無依穴鼻牛
村草步頭攔不住
大方隨處有良疇
長謝云霄侶,言尋木石居。
袖香垂露橘,饌入躍冰魚。
秋到酒應熟,人歸菊未疏。
山中多暇日,芳草籍安輿。
心閒宜永晝,境寂有涼飔。共是光陰好,惟應靜者知。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隱幾靜焚香,穿林還掃石。褦襶應不來,琴書從所適。掩卷聊支枕,聽蟬午睡長。北窗有爽氣,時復到羲皇。
坦步章丘上,苔華處處斑。
青林紅幾葉,九月下黃灣。
天坼禺東地,潮吞海上山。
故人家在此,開卷對孱顏。
低筑垣墻小界鄰
野蜂間蝶往來頻
最憐山月當頭起
比校城中早近人
撥置文書強作閒
佩壺聊得共躋攀
歸云不識游人意
遮盡江南一帶山
六曲圍屏換晚妝,倒提余縷學南唐。
鮮明乍脫春蔥手,滑膩猶聞玉筍香。
合德雙趺偏宛轉,窅娘半月費裁量。
單鳧分與郎收拾,省得摩挲滅燭狂。
太息威弧久不振,
坐令群盜滿城闉。
一身漂泊風中絮,
幾輩流亡劫后塵。
漫說軍儲敲骨髓,
誰知籌筆敝精神。
幺魔命盡終菹醢,
會見熙陽麗紫宸。
垂柳揚州驛。又客里、匆匆過了,落梅時節。一縷春魂和月瘦,揉作笛中波折。看此夕、孤蓬江北,自碾冰華和別淚,寫相思、寄與天涯客。酸楚意、問誰識。
東風兩度長安陌。算剩有、殘香似我,一般漂泊。那倩玉籠◆翠羽,細把這情重說。笑減盡、青衫愁骨。君見此花如見我,道大家、風味清寒絕。珍重此、數行墨。
鹿耳潮來急,天門此要津。
奇觀開萬古,好景在三春。
日暖濤翻雪,風和浪躍鱗。
茫茫穿港口,滾滾擁江濱。
水鳥隨波至,漁舟向岸臻。
登樓時一眺,遠望正宜人。
虛齋獨寢意偏清
夢斷秋窗月正明
匡坐偶然成導引
未須癡絕慕長生
魔作佛,壞爛虛空元有骨。佛作魔,須彌頂上涌清波。魔佛二邊俱坐卻,瘥病不假驢駝藥。
喜與水云會,甘與水云同。云屯水聚處,塞破太虛空。
破暑黃梅雨,清神白乳茶。萬緣俱不到,物外野僧家。
相逢握手不論心,心性吾儕眼里金。三個柴頭煨品字,與君閒話古叢林。
柴頭煨盡已更闌,樓上鐘聲落月寒。一把柳絲取不得,和煙搭在玉欄干。
凍云欲雪未雪,普賢象駕崢嶸。嶺梅半合半開,少室風光漏泄。
萬年藤上一枝春,用祝光堯萬乘君。身固壽康長不老,大平時代自由身。
燕去梁閒靜,鴻來眼界寬。繞庭何所有,風撼竹珊珊。
過雨濯芙蓉,
輕煙散桃萼。
曲澗吹古香,
流入西窗角。
斗漢高寒,銀灣渡、佳期再度今年。解歌長恨,簫鳳試奏連環。花倚交鴛橋影外,鏡浮畫鹢水光間。醉無眠,碎珠露濕,長夜闌干。
蘭舟珠燈宴樂,看暈脂秀靨,舞袖便娟。怨弦如訴,飛鴻不寄遙天。年時夢塵回首,怕容易、秋風吹鬢鬟。銅琶響,唱念家山破,休悵飄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