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幷州道中寄荊門舍
圣明神武尚營邊,我是何人不控弦。
身著貂裘隨十萬,心思白社隔三千。
云沉古戍初寒日,鴈下平陂欲雪天。
卻為恩深歸未得,許隨車騎勒燕然。
圣明神武尚營邊,我是何人不控弦。
身著貂裘隨十萬,心思白社隔三千。
云沉古戍初寒日,鴈下平陂欲雪天。
卻為恩深歸未得,許隨車騎勒燕然。
當今圣上圣明神武還在經營邊疆,我是什么人怎敢不拿起弓箭參戰。我身著貂裘跟隨十萬大軍,心卻思念著遠隔三千的白社故鄉。陰云籠罩著古老的營壘,正是初冬寒冷的日子;大雁飛落在平緩的山坡,預示著即將下雪的天氣。只是因為皇恩深厚我不能歸鄉,希望能跟隨軍隊在燕然山刻石記功。
圣明神武:指皇帝圣明而有威望。
控弦:拉弓,指參軍作戰。
貂裘:用貂的毛皮制成的衣服。
白社:本指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后泛指家鄉。
古戍:古老的營壘。
平陂:平緩的山坡。
車騎:指將軍。
勒燕然:東漢竇憲追擊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邊疆戰事頻繁,朝廷重視邊防。詩人投身軍隊,跟隨大軍駐守邊疆。在冬日的并州道上,面對邊塞的苦寒與戰事,詩人既心懷報國之志,又不免思念家鄉,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邊疆的復雜情感,既有愛國豪情又有思鄉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在邊塞生活的心境。
季子揣摩佩六印,主父宦游食五鼎。奈何君抱縱橫才,四方漂泊無人省。
我客在陳君逆旅,秋霖淫滯宵燈永。解裘命酒邀與談,蕭蕭衢路驊騮騁。
是時泣血略相吊,我走汝南君入郢。今者索然來上都,陰懷一刺謀謁請。
深閎高蓋競豪權,大浪長風獨萍梗。龍待云雷無一勺,虎思林麓困窮穽。
壯心日覺春冰消,素發年來曉霜冷。季子主父昔亦爾,子參今胡懷怲怲。
一為齊國無立錐,一為洛陽無二頃。我有弊廬濉之陽,子參良田枕清潁。
況是伊人高枕時,明朝歸鞅同君整。
同流誰往還,終日掩柴關。
壁觀少林寺,門風先洞山。
道場隨處是,心地本來閑。
指我常河水,都忘鬢發斑。
虛亭還喜叩禪詮,頓覺襟懷鄙吝捐。
陶暑屢開河朔飲,聚星看別潁川賢。
我縻東府成衰叟,君向西湖即洞天。
且緩歸期時一笑,及瓜趨闕動三年。
生事飄然付一舟,吳山蕭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終身約,醁酒聊驅萬古愁。
峽束蒼淵深貯月,巖排紅樹巧裝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領煙蘿還自羞。
幾酌西禪對牡丹,秾芳還似北禪看。
千球紫繡擎熏炷,萬葉紅云砌寶冠。
直把醉容欺玉斝,滿將春色上金盤。
魏花一本須稱后,十朵齊開面曲欄。
勢壓蒼崖險可驚,攀云半日到軒楹。
旁觀竹樹回環翠,下視湖山表里清。
慚覺愁隨煙靄散,只疑身有羽翰生。
他年君掛朱轓后,蠟屐邛枝伴此行。
區區魯國爭蝸角,矗矗齊城磔猬毛。
萬壑相傾知地險,浮云忽散覺天高。
蒼煙自古埋塵世,紅日中宵破海濤。
七十二君迷舊跡,空教秦漢侈心勞。
懊惱閑云取次生,中秋觀月悮人情。
一時雖不充群望,萬古終難掩至明。
疑有陰魔憎好事,更虞淫雨害豐盛。
須知席上徘徊意,直似葵心向日傾。
物色無容華,逆風利如剪。
晨興心悵然,惜此歲華晚。
自古東流波,滔滔去無返。
計事須及時,咄哉行自勉。
條牧始龔罰,干戈茲濫觴。
以拯焚溺起,謂副天人望。
君思彼伊呂,胡為乎夏商。
順守信有道,啟端乃無疆。
黃金綴菊鈴,兗地獨馳名。
細蕊浮杯雅,香筒貯露清。
風休沉夜警,雨碎入寒聲。
自此傳仙種,秋芳冠玉京。
當日曾移碧玉竿,繚坦交植競檀欒。
栽培盡力宜長盛,翦拂無人已半殘。
洗出煙姿還雅澹,削開龍影起幽蟠。
此君高節殊堪慕,賢者來須著意看。
一夕甘滋起瘁田,斗回災沴作豐年。
便晴誰恐禾生耳,將熟偏宜谷捺弮。
云退不留驅旱跡,氣清渾露已秋天。
衰翁豈獨同民樂,更覺詩豪似有權。
龍首高源析,螭吭亂玉鏘。
帶花春共遠,和雨夜何長。
冷撼青蛇影,平拖白練光。
煩襟來自滌,可待濯滄浪。
天閣當年拂霧宣,紫皇端扆侍群仙。
親揮龍鳳軒騰字,命繼咸韶雅正篇。
勸酌屢行均圣寵,賜花中出奪春妍。
玉峰光景都如舊,但睇宸章極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