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湼槃義兼陸生文卷
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
說經看月喻,開卷愛珠連。
清凈遙城外,蕭疎古塔前。
應隨北山子,高頂枕云眠。
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
說經看月喻,開卷愛珠連。
清凈遙城外,蕭疎古塔前。
應隨北山子,高頂枕云眠。
大家都是如竹林七賢般的賢才,心意隨著佛經流傳。講解佛經時以月作比喻,打開書卷喜愛那如珠般連貫的文字。在遙遠城外的清凈之地,在那蕭疏的古塔之前。應該跟隨隱居北山的人,在高山頂枕著云朵入眠。
竹林賢:指如竹林七賢般的賢才。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代指佛經。
月喻:以月為比喻,佛教常用月來比喻佛性等。
珠連:形容文字如珠玉般連貫優美。
北山子:指隱居北山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佛教盛行,文人之間常交流佛理。詩人與塵外上人、陸澧等人相聚山寺探討湼槃義理,在這樣的氛圍中創作此詩,表達對佛理的感悟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佛理的探討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熱衷和追求超脫的精神狀態。
又到今年矣。甚流光、暗中吹過,東風似水。脫了青衫還戲彩,春在壽萱花里。聽爆竹聲聲不止。笑捧一卮為母壽,倩屠蘇、凈把愁腸洗。飲此者,大歡喜。
梅花算個真知己。任終朝斷風殘雪,閉門而已。阿父天涯攜弟妹,悵望二千余里。想寂寞應無異此。骨肉無端分五處,猛思量、舊恨重提起。倦且坐,烏皮幾。
一枝夭矯摩云操,三尺光芒報國心。
易水歌殘聲杳杳,□□月落夜沉沉。
防人不善自為謀,對吏方知口起羞。本為追胥寬逮系,何期僚屬致增尤。溺灰竟欲焚安國,書牘誰將念絳侯。惟有丹誠貫金石,風波飄蕩任沈浮。
搆虛為實盡枝辭,直道公心自不欺。眾口鑠金雖可畏,三人成虎我猶疑。忠邪所賴圓穹鑒,通塞須憑大衍推。況是圣神方燭理,深冤終有辨明時。
吏議推窮舊話言,畏途迢遞冒風瀾。兩詞罷對文移絕,一室常眠枕席寒。郁郁久居人共嘆,皇皇求義我知難。誰將羑里匡陳事,便作閒堂紫極看。
平日論心友與親,白頭臨事斗如新。裸衣難喻疑金客,束缊應無乞火人。三省行藏知有命,十年流落困無津。物情世態經諳練,不假虛詞問大鈞。
飛語初騰觸細文,廷中交構更紛紜。綱條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御史皆稱素長者,府徒半識故將軍。卻憐比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縱出由來古有誅,徇私無實荷寬紓。已知公冶本非罪,免似鄒陽更上書。刀筆任從文俗議,風霜方識憲臺居。自慚衰拙將何用,學術無堪政事疏。
名絓臺章冒典刑,圣仁無濫許原情。尹京雖愧四方則,廷尉亦非天下平。三已自知無慍色,一廛歸去愿為氓。君恩天地何由報,九死鴻毛比尚輕。
推治無期任猛寬,苛留累月尚盤桓。風霜幾日經摧挫,案牘逾旬未省觀。失勢我如魚在網,操權吏甚虎而冠。南班小吏猶知禮,朝夕時來一問安。
秋杪拘留冬欲闌,一旬參對累旬閒。適逢御史俱釐務,更值中朝久絕班。壁觀無言休問祖,坐忘遺照且晞顏。是非榮辱知難必,反覆須臾覺夢間。
罷尹一年重置對,去家千里涉寒溫。青云交友難傾蓋,白發慈親正倚門。目斷濠梁橫涕泗,夢回京口役形魂。寬恩若未投諸裔,好奉安輿葺故園。
千葉鶴翎紅,仙姿自不同。
名傳李唐后,根托帝壇中。
霞佩分王母,金盤送玉童。
異香留不得,長是逐天風。
閩粵溪山處處經,
長松夾道奏簫笙。
只應行客忘勞役,
千里清陰管送迎。
客里牢愁君代遣,
小詩投合便成奇。
春山煙繞蕪城樹,
正是江南二月時。
秋來花亦解還童
楓葉凝丹與爾同
衰白不愁青鏡笑
玉顏吾定老來紅
寂寞近臣祠,
天恩不在滋。
冢寒長作燐,
樹蠹半流脂。
未睹銘功鼎,
空傳護敕碑。
遭逢固應有,
王制恐非宜。
天與孤高第一花,
卻從幽谷作生涯。
歲寒喜見春風面,
漫遣疏煙故故遮。
昭代儒者尊,
青云坦脩涂。
即今子陳子,
尚歌于蔿于。
滿歲不自保,
爾俗苦好誣。
向來撫字工,
督課有不如。
新安溪水清絕塵,輕舠下可數魚鱗。
溪邊直釣非漁父,溪畔幽居有逸民。
風掃波文縐成縠,雨過溪毛細于發。
欲雨先噓白岳云,層波碎瀉黃山月。
廷尉先生今虎頭,贈君?紙寫滄洲。
只知看畫矜幽勝,忘卻身從畫里游。
千鄉萬里尋知己
一語臨禨不契梁
面壁九年居少室
覓心千古累神光
閬苑仙人白錦袍,海山宮闕醉蟠桃。三更月底鸞聲急,萬里風頭鶴背高。
萬神朝罷出通明,和氣歡聲滿玉京。見說人間有新異,綠章封事謝升平。
琪樹明霞碧落宮,歌音裊裊度泠風。人間聽得《霓裳》慣,猶恐鈞天是夢中。
舉頭天外幾千年
歷劫風霜不變遷
消盡人間煙火氣
不成棟梁便成仙
四月荊南山更翠。山下人家,都被嵐光膩。南郭鶯聲才滿市,東鄰榆莢還縋地。問訊茶園開也未。谷雨過頭,記起旗槍事。自是茗柯饒實理,酪奴水厄休相戲。
四月荊南堪買醉。雪片鰣魚,觸網連湖起。色斗新鵝松粉細,櫻紅筍綠玫瑰紫。更有莼羹才下豉。一盞醺醺,醉倒新沙嘴。射虎屠龍非我事,天晴且趁游蜂戲。
四月荊南山雨至。淅淅濛濛,碧窨雙溪尾。水檻科頭閑徙倚,笛聲吹得波紋碎。小院日長惟好睡。睡足揮毫,自笑無新意。滿幅詛神兼罵鬼,先生慣以文為戲。
四月荊南春去矣。點點花飛,別我彈紅淚。所幸東街連古寺,木香鶯粟還堆砌。汲水澆花心暗喜。小啜龍團,管甚人間世。更上危巢探鵲子,老來愛與群兒戲。
四月荊南多賽會。隔浦叢祠,日日村巫醉。午后楝花風乍起,打門社首分鵝胾。一飽欣然無個事。走趁楊花,飄蕩東村里。腰鼓盲詞隨處是,分棚又看梨園戲。
四月荊南桑柘美。泥就蠶房,雪凈無塵滓。紅帖糊門多禁忌,家家阿婦勞纖指。笑語小姑應夜起。好事今冬,早把衣裳備。推卻繅車佯不理,小姑為惱前言戲。
四月荊南天著水。濃淡溪山,染做修蛾翠。拂曉家童呼入市,半籠攜得含桃至。一幅斜陽紅到寺。新筍排槍,數遍那能記。浴佛人歸深徑里,鄰閨兒女燈前戲。
四月荊南風景異。乍雨還晴,晴雨都無次。欲認前村渾不似,茫茫萬頃黃云膩。一巷柴門誰夜閉。打麥聲中,隱隱猧兒吠。酒辣餅香真足喜,灶前摶黍添丁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