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二十一首 其二
千鄉萬里尋知己
一語臨禨不契梁
面壁九年居少室
覓心千古累神光
千鄉萬里尋知己
一語臨禨不契梁
面壁九年居少室
覓心千古累神光
跨越千萬里去尋找知己,面對關鍵機緣的一句話卻未能契合。達摩在少室山面壁九年修行,千古以來求覓真心累壞了神光。
禨(jī):指吉兇的預兆,此處引申為關鍵的機緣。
契梁:契合、相合。梁,通“合”,此處指心意相通。
面壁九年:佛教典故,指達摩祖師在嵩山少室山面壁修行九年,傳法于慧可。
少室:嵩山的西峰,達摩曾在此面壁修行。
神光:即慧可(487-593),禪宗二祖,本名神光,后達摩為其更名慧可,曾立雪斷臂求法。
覓心:指慧可向達摩求法時“請師安心”的典故,達摩令其“將心來,與汝安”,慧可尋心不得,達摩說“與汝安心竟”,點化其真心本自圓滿。
《頌古二十一首》為宋代禪宗頌古類詩作,頌古是禪宗闡釋公案、弘揚禪法的文體。此首或作于禪宗興盛時期,作者通過達摩面壁、神光求心等經典公案,揭示“外求不如內證”的禪理,引導修行者回歸本心。
詩借達摩、神光典故,批判“外尋知己”“刻意覓心”的修行誤區,強調真心本自圓滿,需向內體悟。語言凝練,禪意深刻,是禪宗“教外別傳”思想的典型體現。
妙手能誇薄樣梢,桂香分入蟹為包。也知不枉持螯手,便是持螯亦草茅。
老去恒內省,不懼兼不憂。閑種萱草花,時得覽芳柔。曉看迎露放,暮看逐風收。才茲旦暮間,已如四運周。孰云忘憂草,遇目轉添愁。不如忘形骸,任彼歲月流。
共說暫來爾,淹留可奈何。驅羊勞叱石,返舍擬揮戈。我恥周旋倦,人言厭惡多。旅途宜自惜,慨以當長歌。
芙蕖香藹玉堂風,麗彩還迷曉日紅。天禁移根恩本異,蓬山歌瑞句尤工。凌波雜佩搖湘岸,擎露金盤出漢宮。愿借碧觴留勝賞,況逢黃閣奏元功。綸閣揮毫坐水風,晴花新上賜袍紅。物華自解呈嘉瑞,袞職惟應代帝工。天上恩波涵鳳沼,簾前香霧隱仙宮。極知退食從容地,調燮全收鼎鉉功。
講學元無倦,翻書老更勤。能令神氣王,直到死生分。玉折經綸具,星垂翰墨勛。凄其知己地,灑淚濕寒云。
仙房寂寂。戲采瑤林珠實。是何鄉。紅尾梢花犬,青衣覆石羊。鮫絲裁綬短,鵝管呷笙長。倘得逢燕使,問昭王。
住在華陽第八天,望君唯欲結良緣。堂扃洞里千秋燕,廚蓋巖根數斗泉。壇上古松疑度世,觀中幽鳥恐成仙。不知何事迎新歲,烏納裘中一覺眠。
眾綠被陳根,含生遂長養。孳蕃沐和甘,清幽輝萬象。遲日照瑣窗,融融喜明朗。暖氣幾席盈,陽和滿方丈。習靜束身心,曷敢片時放。我鏡燭虛靈,物煙任勞攘。九宇盡含宏,居高慎瞻仰。
細草如煙野渚平。草中云突兀、是秦亭。小堂開處日初晴?;M地,新竹叫殘鶯。邀客坐吹笙。美髯都化雪、不須驚。黃河天上賦新成??跋戮疲囌b與儂聽。
瓷瓶對貯碧金叢,萬斛香藏一粟中。侵曉起來清馥滿,夜來真睡廣寒宮。
落燈時節報花開,春信遲遲為我來。憔悴相看憐此粲,一姝離立獨重臺。今歲南中及未開,驚鴻和雪會重來。冷香不待潛夫乞,定有清詩惱玉臺。魚龍迎舞萬帆開,絕代天驕幾見來。體素含香如省識,紫羅蘭合作輿臺。
天馬遙從異域歸,樂歌宣奏漢廷威。當時中尉披忠讜,何事平津動殺機。
楚山千里來江上,秋色三分入洞庭。初夜星辰黏渚白,落帆天地撲船青??托臒o寄吟山鬼,舟路多間檢水經。明日移橈向何處,岳陽城郭樹冥冥。
黃金鑄出相思字。春愁白玉堆成淚。夫婿可還鄉。天涯草又芳。靈犀通一點,有夢時相見。直是不思歸。恨來無奈伊。
東過西西過東,主中賓賓中主。大地全收,千差一舉。打鼓普請看,通身是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