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一六一
余家有一窟,窟中無一物。
凈潔空堂堂,光華明日日。
?食養微軀,布裘遮幻質。
任你千圣現,我有天真佛。
余家有一窟,窟中無一物。
凈潔空堂堂,光華明日日。
?食養微軀,布裘遮幻質。
任你千圣現,我有天真佛。
我家中有一個洞穴,洞穴里沒有任何東西。它潔凈空曠,每天都閃耀著光輝。我吃粗劣的食物來維持微小的身軀,用布制的衣服遮蔽虛幻的身體。任憑你眾多的圣人顯現,我心中有天真的佛。
窟:這里可理解為一種精神或心靈的寄托之所。
?食:指粗劣的食物。
幻質:虛幻的身體,佛教認為人的身體是虛幻不實的。
千圣:眾多的圣人。
天真佛:指人內心本有的純真、自然的佛性。
這首詩作者為寒山,他長期隱居于山林,生活清苦,深受佛教思想影響。此詩創作于其隱居期間,反映了他在艱苦環境中堅守內心的純凈和對佛性的追求,體現了他超脫世俗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內心的純凈和對佛性的堅守。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卻蘊含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佛教思想對詩歌創作的影響,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詩歌創作提供了素材。
一拜甘霖一滴春,山中念念幾斯民。往年記得填溝淚,猶有僧堂粥外人。
滿放天瓢浩蕩春,一年飯碗盡吾民。如今萬事無高眼,國慮天心到幾人。
蓑笠焚香祝帝春,任人嘲笑是何民。深山若有為霖者,肯作田頭拜雨人。
旱到雙泉也半春,四方還有桔槔民。而今有飯家家飽,才滿峰頭活水人。
去日不可追,來日已無多。
衰頹復自念,遷謝當奈何。
賢達并賤愚,百歲同消磨。
不如泳觴酌,徘徊眄庭柯。
流翠自成幄,好風時經過。
憎愛理兼忘,虛淡神所和。
運盡即隨盡,葬骨南山坡。
遭時如堯舜,擊壤歡且歌。
歸田尚叨祿,天寵固已多。
敢復邀長年,寓景隨流波。
有酒即觴酌,風日眷清和。
俯悲秦晉士,含饑避干戈。
吾儕憂道莫憂貧
煉取金剛鐵漢身
鵬自岡南鯤自北
更誰云壯不如人
小山草木一窗秋,團扇江山萬里愁。
不讀狐書真僻學,未登鬼箓且閑游。
少隨官牒嗟無策,晚脫朝衫喜自由。
半嶺嘯聲驚阮籍,要知天下有高流。
誠齋詩句要商量,
盡道春花艷未強。
誰識維摩病居士,
不應聞取木樨香。
修造工夫已辨,
龍神土地亦安。
因甚水云來往,
尚如月曉星殘。
祠堂郁郁鎖煙蘿,
憶昔英雄馬伏波。
銅柱勒名留越絕,
樓船兵甲下牂牁。
讒叢薏苡黃金鑠,
寵盛椒房白玉訛。
一笑東平恰畫像,
云臺公論意如何。
朱唇檀板,宛轉歌微度。四座靜無聲,聽一線、清音獨譜。羊羔美酒,自分不如他,銀箏小,玉簫低,生受紅燈暮。
細評音字,無有遺腔句。緩急手能調,按新詞、微收雁柱。內家裝束,不用隔簾櫳,瓠犀白,筍痕纖,值得周郎顧。
詩變齊梁體已澆。香奩新制出唐朝。紛紛競奏桑間曲,寂寂誰知爨下焦。
揮彩筆,展紅綃。十分峭措稱妖嬈。可憐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敵小喬。
簫局微溫候,燈篝乍剪時。端相帶笑又佯推。欲睡故遲遲。
銀蒜垂簾悄,金釵落枕欹。淡紅耙襪映唇脂。低問小名兒。
束發登朝老合休,
一麾江上領諸侯。
許身稷契談何易,
結習詩書道未周。
誰使至尊憂稼穡,
直應之子負山丘。
流亡疾病春都感,
慚謝蘇州刺史愁。
日日送歸客,情抱難為佳。老彭復去我,內撫焉所偕。往予初遇子,睇睞無等儕。鷹眼回高秋,勢不甘塵埃。自言困鄉國,橫被口語猜。絳侯畏牘背,田甲欺死灰。脫身來洛下,稍攝驚魄回。風波一震薄,萬事何有哉。雄篇忽枉我,峻句何崔嵬。險拔肝膽露,憂患才地開。終然達紫氣,幽獄難可埋。男兒要身在,百忤寧足摧。臨歧不知報,努力乾深杯。大雅淪正音,箏琶實繁響。杜韓去千年,搖落吾安放。涪叟差可人,風騷通肸蠻。造意追無垠,琢辭辨倔強。伸文揉作縮,直氣摧為枉。自仆宗涪公,時流頗忻向。女復揚其波,拓茲疆宇廣。大道辟榛蕪,中路生罔兩。孱夫阻半途,老大迷歸往。要當志千里,未宜局尋丈。古人已茫茫,來者非吾黨。并世求人難,勉旃各慨慷。
中年多哀樂,頓失強記力。手披書萬函,心游天八極。掩卷輒健忘,開編疑舊識。束發受六經,如石銘胸臆。儒冠來誤人,草草事涂飾。歲月坐銷磨,性靈半薄蝕。恨不化蠹魚,神仙字三食。捫心悔已遲,名者學之賊。
少歲讀詩書,齒斤齒斤恣詆訾。
續經頗怪文中子,論易頗輕王輔嗣。
兩人死時猶少年,著述煌煌已如是。
男兒一事無成身已老,試問何者可人意。
古之人,勿輕議。
人間何處覓虛空,曾點源頭路未窮。
若把邵家樓閣看,士夫風味只涪翁。
百可亭中雖自淺,千紅堆里本非深。
南園若與前川別,不是乾坤萬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