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溪十首:杏水
不與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復遠水,一山聞杏香。
我來持茗甌,日屢此來嘗。
不與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復遠水,一山聞杏香。
我來持茗甌,日屢此來嘗。
這條溪水不與江水相連,它自己從樹林中央流淌而出。溪水穿過花叢又流向遠方,在整座山里都能聞到杏花的香氣。我拿著茶碗來到這里,一天中多次前來品嘗這美景。
茗甌:茶碗。
屢:多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寧靜的山林環境中,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自然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山林中杏水周邊的自然景色,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熱愛,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題材的細膩描繪。
剛腸出仕豈徒然,須信天倫有后先。
可怪絕裾違母事,傷哉遺恨后人傳。
綠肥紅瘦,正東風欲轉,燕鶯聲碎。煙鎖長堤芳草醉,無那兩峰如髻。
濕翠粘天,斷云貼巘,此際多新態。倚欄憑眺,三徑故園荒未。
堪憐美景良辰,沒來由、只與愁相對。何事天涯蝴蝶夢,流連客舍難退。
啼鳥多情,落紅不管,領略無滋味。暮春也動,閨思來詩內。
舜禹傳心十六字,執中一語貫精微。
漫從體用觀真妄,不向筌蹄覓是非。
大地春風揚道妙,碧天秋月露清機。
個中密諦何人會,魚自深潛鳥自飛。
政譽京江口,威名峴首山。折沖章貢外,制勝漢淮間。零落金閨彥,凄涼玉筍班。文章與功業,未老竟長閒。
結綬同郎省,幽居愿卜鄰。攖寧良自適,坎壈遂無伸。壯志嗟猶在,交情晚更親。秋風敬亭路,西望一沾巾。
一吟一醉一刀圭,
真氣真精滿四肢。
若到酒酣眠熟后,
滿船載寶過曹溪。
溪中曾有戈船士,
溪上今無佩犢人。
病守翛然唯坐嘯,
白鷗紅鶴伴閑身。
冷雨敲窗不忍聽,
茫茫孽海夢難醒。
從今凈土埋春骨,
萬樹梅花葬小青。
徵君不出意何如,
雪滿孤山一草廬。
詩在水邊籬落處,
豈堪西上茂陵書。
津頭賣瓜未過,村中釀黍才沽。
薄暮安山道上,蕭蕭白葦黃榆。
荒渚菰蒲帶雨,隔河籬落飛煙。
淮南渺渺何處,悵望秋鴻去邊。
臂膝真成具老形,
每逢趨走嘆伶仃。
故園松菊幸亡恙,
何日扶藜得屢經。
一角殘陽畫斷虹,
年光隨分了春風。
桃花脫盡清明雨,
綠入平蕪一望中。
生小橫塘住,煙波一棹輕。年年采蓮慣,蓮種盡知名。
鏡影凈湖光,人面花枝映。紅衣薄似儂,不耐秋風冷。
朝來采蓮處,露葉未曾乾。欲取珠相贈,終憐無定圓。
折蓮絲繞手,根蒂還牽藕。回棹漫相驚,鴛鴦此中守。
渭城朝雨。怕聲繁拍促,凄如結楚。誰砌滿、黃葉中原,恰暗捲歸人,渡滹沱去。
萬里槎程,曾透過、龍荒小部。憶下句驅國,慕華樓下,醉呼鷹處。
采風一編竣否。記斜行小字,驚鴻跳虎。中間一幅苔箋,是貴主婷婷,摩訶避暑。
不信蠻姬,也解唱、謝庭花絮。儻書成、釐正闕文,休刪夏五。
羽檄交馳急,橫戈賦遠征。五更邊地角,雙淚漢臣纓。
夜月關山影,秋風隴水聲。何時安絕漠,歸去報承明。
窮冬生朔雪,寒色滿交河。絕塞人煙少,荒城戍角多。
關山同漢月,部落半羌歌。欲破匈奴膽,君王莫許和。
到處悲新事,
連宵夢故林。
鬢毛誰愿白,
無柰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