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李余
病童隨瘦馬,難算往來程。
野寺僧相送,河橋酒滯行。
足愁無道性,久客會人情。
何計羈窮盡,同居不出城。
病童隨瘦馬,難算往來程。
野寺僧相送,河橋酒滯行。
足愁無道性,久客會人情。
何計羈窮盡,同居不出城。
生病的書童跟著瘦弱的馬,難以計算這往來的路程。野外寺廟的僧人前來相送,在河橋邊飲酒耽擱了行程。滿心憂愁是因為缺乏道心,長久客居在外才體會到人情冷暖。有什么辦法能結束這漂泊羈旅,我們一同居住不再出城。
病童:生病的書童。
滯行:耽擱行程。
道性:指對佛道的悟性,這里引申為超脫世俗的心境。
久客:長久客居他鄉。
羈窮:漂泊窮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漂泊羈旅之中。當時可能社會動蕩,詩人為生計或理想四處奔波,與友人分別時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離別愁緒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樸實語言描繪旅途與送別場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漂泊的生活狀態。
早歲儒林俊譽流,中年持橐侍宸游。
論思清禁三朝遇,閑散殊庭二紀投。
跡與香山齊出處,詩將彭澤盡賡酬。
似聞璧水求三老,行起蒲輪慰九州。
久思廬山游,忽至左蠡曲。
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
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
陰云知我來,收歛入山腹。
須臾變光景,盡出一山綠。
宛如幾案間,青銅鑄巖谷。
又如墻壁上,古畫掛圖軸。
水光晚蒼茫,風氣秋肅穆。
明朝南康岸,艤棹陟山麓。
歡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澆風昔未殄,向隅或不免。
上心天地心,哀矜用中典。
卿聯慎所付,遂極天下選。
議讞聊小試,經綸期一展。
四海于今望治安,當頭退避也應難。
是非歷歷開新聽,變化紛紛入靜觀。
孰把后圖歌寤枕,再將前事倚危欄。
重拈今古看奇特,幸記塵冠久不彈。
已聞鼙鼓靜邊陲,初見絲綸寵帝師。
寰宇一新周禮樂,廣庭重用漢威儀。
江南江北無他事,春后春前更此時。
舉盞上公千歲壽,賡歌永贊舜無為。
六管陽初復,前宵月尚圓。
長庚俄夢李,崧岳故興宣。
國使新恩數,忠臣夙眷偏。
節龍開遠目,衣繡聳華年。
日月聲名起,風雷號令傳。
自應威動岳,曾是力回天。
相國關中粟,尚書地上錢。
委藏淹府庫,飛挽亂車船。
南獠元歸地,西方正拓邊。
定知新將飽,尤頼我公賢。
赫赫蘭臺舊,飄飄鳳沼仙。
終焉還魏闕,聊爾駐荊川。
曲學聯珠履,非才污彩牋。
千秋期鶴壽,萬里附鵬鶱。
常若侍君側,寧論去幾程。
政須懷宿望,寧得殿名城。
執手欲何語,諛公恐不情。
斯民艱食甚,第一勸春耕。
千說萬說,不如親見。
把手共行,略通一線。
打破漆桶,何曾見面。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靈驗。
蔣山恁么做頌,馿年也未夢見。
住因得坎去乘流,萬里西南更倦游。
三徑未成歸計晚,一尊猶喜故人投。
小篇偶寓詩筒去,佳句還勞驛使酬。
得與諸賢更倡和,故應盛事播西州。
人間八九不如意,獨坐蕭蕭愁絕時。
空有此心誰領會,知余明月是襟期。
婆娑寒影不知老,呼吸清光能療饑。
今夕不妨休見面,旱苗須雨一深犂。
漫云學佛竟何曾,且伴西鄰正覺僧。
莫笑酒狂剛止酒,且來燈下看傳燈。
人言星近如堪摘,誰謂天高不可升。
見說燧人初改火,固知將圣信多能。
昔人性嗜古,服用皆古先。有虞作漆器,弊碗歷世傳。貨貲以得之,其費溢萬千。孔席伯夷杖,干沒乃復然。家貧遂行乞,猶丐九府錢。
此語雖詼嘲,義理茲可研。學古學其心,其用則蹄筌。軒轅騎蒼龍,舜入九嶷巔。古意已寥廓,如酒醨其元。
君生萬世下,劫火經幾燃。作堂表佳目,意與開辟連。譬如引猨臂,踶跂摸蒼天。雖則如上說,膠談豈稱賢。
今人亦古人,面目等媸妍。饑食寒而衣,天地靡變遷。澆風揚末塵,胡為莫洗濺。忘機使神守,抱樸貴純全。
六籍燦日星,泓泓圣賢淵。滑浄一幾案,羲皇列吾前。薰染庶可久,膏肓儻其痊。
聞君憙事者,有子鸞鳳騫。作詩助鼓噪,吾徒俱勉旃。
平生仰聞毅肅公,南征北伐開駿功。
所乘十馬有圖畫,今觀逸氣猶追風。
當時血戰冒飛矢,一中鉤膺一貫耳。
功名富貴豈偶然,請看將軍出萬死。
紹興壬戌之仲冬,李嚴城頭霜月空。
夜深無寐開素軸,感時撫事三嘆息。
肅肅松柏姿,春月慚蒲柳。
但看霜雪后,何者能不朽。
君昔辭鴛鸞,出為小邦守。
治行達明聽,眷知從此厚。
至今兩郡碑,德政刊瓊玖。
九醞熟雖遲,要成宗廟酒。
好上清班冠紫宸,抽身便作最閑身。
疏梅茂竹幾多目,曲檻方池隨處春。
兩兩脊令聽自好,重重華萼見長新。
靈椿一樹婆娑甚,穩覆家庭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