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一道鵲橋橫渺渺,
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鵲橋橫渺渺,
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渺渺茫茫的銀河上橫架著一座鵲橋,仙人們身上的玉佩玲玲作響,千聲清脆的聲響傳來。還有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正經歷著離別之苦,惆悵地凝望星空,覺得自己還不如那牛郎星。
鵲橋:傳說七夕時,喜鵲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渺渺:形容遙遠、模糊不清。
玉佩:仙人身上佩戴的玉飾,行走時會發出清脆聲響。
玲玲:玉佩碰撞的清脆聲音。
經年客:常年在外的游子。
悵望:惆悵地凝望。
河鼓星:即牛郎星。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七夕節時,看到周圍人慶祝節日,聯想到自己常年在外漂泊,與親人分離,從而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當時社會或許相對穩定,但游子漂泊的現象較為普遍,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對團聚的渴望。
這首詩以七夕傳說為背景,借景抒情,將自身的離別之苦融入其中。通過對比手法,深化了情感表達。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表達游子思鄉的佳作,在同類題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萬里衡陽別,翱翔背夕暉。
數行天外過,一片水中飛。
無跡留沙渚,有聲過釣磯。
回頭還自顧,上下帶云歸。
晴雪白漫漫,山中幾樹殘。
但知開處好,誰向落時看。
影不隨流水,香猶在曲闌。
飛來和靖鶴,相對立前灘。
眾里知心少,唯師是故人。
臨終書未答,昨夜夢全真。
鶴唳渾如哭,花開不似春。
近逢同住者,得問病元因。
山僧愛修竹,種此出囂塵。
霜雪不知苦,歲時長自春。
定回閑坐石,風過動吟身。
儻欲求歸止,清虛即道真。
樹底飛紅雨,園林一望空。
寂寥春去路,狼籍曉來風。
亂影斜陽里,余香流水中。
可憐衰謝日,不與乍開同。
汶陽詩板在,拂拭劍池前。
欲識無由得,相逢豈偶然。
溪蒲涼雨后,塞雁斷云邊。
又作家山計,巴陵有便船。
行藏自有意,非命亦非時。
洗耳笑心褊,折腰慚悟遲。
榮枯花上見,寒暑鬢邊知。
獨立衡門下,悠悠千古思。
憶昨中原全盛時,五方貢茶走京師。建溪頭綱最先到,天子特命開經闈。
儒臣講畢上命坐,瀹茗初試瓊甌甆。云章昭回耀幾席,群公進謝因進規。
我生也后不及見,耳聞盛事長嗟咨。十年流落古瀛下,誰謂荼苦甘如飴。
蓬山偉人國俊彥,哀此下土南冠羈。肯分錫赍賁衰朽,定知眷獎超凡私。
公才雅在嚴徐右,公學獨出河汾師。穹班近聞長秘府,奎壁分野生光輝。
儒臣見用天下福,講席宏開太平期。蒼崖赤子望蘇息,霖雨八荒舍公而其誰。
士友多交接,惟君有敬心。
少年精古篆,諸老喜新吟。
簫品神仙曲,琴彈山水音。
無人知此樂,只有竹房深。
遇坎與乘流,誰能舍跡求。
即空皆是境,大渡本無舟。
風浪隨機息,乾坤任泡浮。
可憐迷岸者,漂蕩幾時休。
南方共宗鶴山老,北方亦有鶴鳴翁。
鶴山道脈接濂洛,鶴鳴之派應與鶴山同。
九臯清聞猶歷耳,誰謂九原不可起。
詵詵高弟今幾人,衣缽傳來二三子。
遺書定知滿筐箱,夜光煒煜照行李。
在陰有鳴須有和,乘軒可貴未可喜。
君不見遼東仙子丁令威,向神清而上刷羽儀。
萬人拭目看孤飛,鳧鹥紛紛那能隨。
孤僻由天性,看山獨展眉。
豈無身后慮,猶課病中詩。
泉石寧非祟,蒼旻不可知。
平生唯愛菊,增我九秋悲。
井口依山缺,更無沙礫渾。
相傳海眼出,久視石碑存。
定案星辰位,不多穿鑿痕。
旱年人盡汲,汲盡復源源。
無言獨倚樓,故人在心頭。
幾作宵中夢,多生別后愁。
溪聲疏竹下,月色一庭秋。
此景皆詩料,何時共唱酬。
離情先怯向邊州,寒葉敲窗更報秋。
幾點攪殘千里夢,一聲滴作兩鄉愁。
苦緣楊柳沾離席,偏傍梧桐濺小樓。
惟有孤燈照明滅,夜深無語攬重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