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迪上人賦寒倚
山僧愛修竹,種此出囂塵。
霜雪不知苦,歲時長自春。
定回閑坐石,風過動吟身。
儻欲求歸止,清虛即道真。
山僧愛修竹,種此出囂塵。
霜雪不知苦,歲時長自春。
定回閑坐石,風過動吟身。
儻欲求歸止,清虛即道真。
山中僧人喜愛修長的竹子,種在這遠離喧囂塵世的地方。它不懼霜雪的苦難,一年到頭總是充滿生機。僧人入定歸來悠閑地坐在石上,風吹過吹動他吟誦的身子。倘若想要尋求歸處,那清凈虛無之境就是大道的真諦。
迪上人:一位僧人。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囂塵:喧囂的塵世。
定:指僧人坐禪入定。
儻:同“倘”,倘若。
清虛:清凈虛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與迪上人的交往中,被其種竹的行為和淡泊的生活態度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喧囂浮躁的風氣,詩人借此表達對清凈生活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山僧的生活態度和精神境界,倡導追求清凈虛無的道真。其特點是借物抒情、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追求和自然之美的關注。
三年讀禮輟慈闈,還逐鹓鸞舊伴飛。雙闕制頒綸綍命,五陵士望斗山歸。青云接武天應近,絳帳傳經愿不違。留取從行清獻鶴,他年堪繡上羅衣。
風暖瑤亭春晝長,天然國色異群芳。廣寒宮里嫦娥面,肯□燕脂半點香。
男兒未豹變,蟄伏偶蜿蜒。少年遘磨蝎,窮途困籬樊。袖染碧海色,魂親西湖蓮。飄蓬塵土際,志已逐飛鳶。把臂竹林游,時時共饔飧。笑我老耽酒,嗤君少嗜煙。昔作徐州賈,任俠亦可憐。千金買歌笑,不見傾城顏。蹭蹬一垂翅,折節向儒冠。山水幸自娛,簞瓢猶足歡。忽然拂衣去,好音孰與傳。風雨聽龍吟,江湖起白鷴。
焚舟方得計,策蹇更如何。遠道非難及,虛名只厭多。風泉鳴澗壑,云屋帶藤蘿。寧戚何為者,猶勞叩角歌。
我不識華陽彭煉師,見畫云山想句曲。數峰暝色入遙浦,六月泉聲動虛谷。紫霞觀樓當落日,似有幡幢出林木。海邊鰲首戴云紅,天際峨眉拂秋綠。昔聞天臺雁蕩相鉤連,云氣來往駕飛仙。斷橋溪澗路如棘,嗟爾策蹇歸何年。秋風湖曲波如煙,我思東泛吳江船。買魚沽酒綠荷渚,吹笛夜下松門前。便尋煉師覓玄鶴,卻訪華陽窺洞天。
長安道,南北東西塵浩浩。車輪朝碾長安花,馬蹄暮蹋長安草。黃金白璧如丘山,買官未得不肯還。不及終軍年最少,棄繻生出玉門關。
書林老仙頭欲斑,近日卜居吳楚間。麻姑世界盡贏得,羲皇興味先追還。川流切對夏無暑,山月出來門未關。笑殺區區躁求者,不因貧病不曾閒。
廨宇云深五月寒,眼驚檐溜忽鳴湍。不緣地主賓筵盛,那得天涯旅況寬。散帙但吟神女賦,移舟須上使君灘。聞歌漸覺鄉音似,家近寧嗟行路難。
南宮花發滿朱欄,對酒先判十日看。彩筆舊傳才子夢,青綾誰道主人寒。明妝向晚圍紅燭,妙舞回春試翠盤。空嗅花枝無好句,東風應笑客衰殘。
白發山中叟,清秋卷里詩。五言推古淡,數月惜分離。雁過西風急,烏啼北斗垂。懷君當此夜,愁絕倚窗帷。
只聽蟬聲未聽蛙,鄉農父老仰天嗟。伏中雨缺猶何望,兵后年兇果不差。樹未逢秋先落葉,井雖有水半含沙。誰憐遍野哀鴻泣,香火錢多按畝加。
淥凈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緣底事,一日可無君。淥凈堂前鶴,孤棲守竹軒。胸中無限事,恨汝不能言。
訪古搜奇得漢馀,有名書畫世間無。紫宸朝退捐聲色,不看驪山按樂圖。
日月輿圖壯帝京,九重宮闕望中明。西山爽氣臨仙掌,北極祥云繞禁城。一統車書當盛世,千門弦管動春聲。素衣莫遣緇塵染,不用先誇入洛名。
先生南海之高士,落落風塵七十馀。雖復平生坐偃蹇,骨象自與常人殊。自從弱冠操桑弧,侯門幾度登吹竽。袖中明月大秦珠,往往落筆群龍趨。腰懸寶玉青珊瑚,千山萬山泣蟾蜍。自是豪杰世情疏,骯臟不肯成梟盧。身不成名歲月徂,可憐壯士委路隅。念我夙昔忘年好,十年零落荒山道。策馬為我從東來,片言慰我憂心搗。五字沉雄沈杜間,長歌淡蕩風格老。語語含情清且真,每一念之傷懷抱。嗟乎嗟乎君胡來,高譚意氣何崔嵬。無乃英雄自古多如此,秋葉落盡春花開,如何相遇且銜杯。一歌一嘯與君飲,窮愁于我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