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歷山司徒右長史祖宅
隳官長史籍,高步歷山椒。
麗句傳黃絹,香名播宋朝。
分能知止足,跡貴出塵囂。
松竹心長固,池臺興自饒。
龍宮欣訪舊,鶯谷忝遷喬。
從事叨承乏,銅章愧在腰。
隳官長史籍,高步歷山椒。
麗句傳黃絹,香名播宋朝。
分能知止足,跡貴出塵囂。
松竹心長固,池臺興自饒。
龍宮欣訪舊,鶯谷忝遷喬。
從事叨承乏,銅章愧在腰。
卸去長史官職,悠然漫步在歷山山巔。美妙詩句堪比絕妙好辭,美名在宋朝廣為流傳。懂得適可而止,行蹤難染塵世喧囂。心如松竹般堅定,對池臺興致自然濃厚。欣喜探訪舊友府邸,慚愧自己如同鶯鳥喬遷高枝。我擔任官職實在是濫竽充數,腰間掛著銅印深感慚愧。
隳官:卸官,罷官。
高步:漫步,這里有悠然自得之意。山椒:山頂。
麗句傳黃絹:黃絹指絕妙好辭,這里說祖宅主人詩句美妙。
宋朝:指南朝宋。
分:本分,這里指懂得。知止足:知道適可而止。
塵囂:塵世的喧囂。
龍宮:這里指祖宅。
鶯谷忝遷喬:忝,謙辭,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遷喬,出自《詩經》“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比喻人升官或遷居高位。
從事:官名,這里指詩人自己的官職。叨承乏:自謙之詞,意思是自己能力不足卻擔任了官職。
銅章:銅印,代指官職。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南朝時期,社會動蕩但文化繁榮,文人雅士之間交往頻繁。詩人可能是在拜訪歷山司徒右長史祖宅后,有感于祖宅主人的品德和生活狀態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祖宅主人的高尚品格和閑適生活,同時表達自己為官的慚愧。其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語言典雅。在當時的文學環境中,這類作品反映了文人之間的相互欣賞和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
別來雙鬢一衰翁,
近喜劉郎信息通。
劍氣未閑頻犯斗,
賦聲無用尚摩空。
傳聞蜀道逾天上,
見說城南冠閬中。
山水縱游那覺久,
清霜兩度變丹楓。
歷山名重舜耕余,
太守文章世罕如。
但見清風變齊魯,
未聞紫詔起嚴徐。
最宜視草歸時訓,
可惜揮毫落簿書。
千騎行春且乘興,
里無勝母莫回車。
嗷嗷南飛鴻,羽翼何莘莘。哀鳴衡山陽,落影湘水濱。歲晏道路長,雪霜多苦辛。豈無稻粱謀,畢弋如魚鱗。此雁欲誰比,正若羈旅人。古來瘴癘地,常有忠直臣。扁舟慎自將,勿重蛟鼉嗔。??鳥惡似鸮,端能伺承塵。東風發眾芳,宿莽熙陽春。雁歸君未歸,悵望汀洲蘋。
昔荷齒牙論,今猶骨髓淪。
報知虧國士,高第濫門人。
墻仞欣重到,眉頭為一伸。
卻嗟夫子疾,是日臥漳濱。
意遠智無涯,樂少憂常多。
浮生共茲理,達士默謂何。
歲月如奔車,冰霜變陽和。
廢書獨長嘆,倚席仍浩歌。
王子家千金,世勛誓山河。
勅廚具豐羞,載酒信所過。
重簾篩勁風,暖日蘇庭柯。
左手持蟹螯,一釂朱顏酡。
上公拜表請休官,
中使傳宣未聽閑。
雍府遙兼新節鎮,
鄴城重領舊山川。
左弧共記生賢始,
右席誰居獻壽間。
陰施在人天報遠,
蟠桃三熟鬢毛斑。
功名富貴舊元臺,
誕日新歸故里來。
綺席重張孫相閣,
錦衣三照鄴王臺。
相望全魏榮封國,
不盡清漳伴壽杯。
最是銜恩門下客,
秀眉前祝落鄒枚。
君居眾人里,
有如珠玉然。
世疑假渾沌,
我識真神仙。
獨抱瀟灑意,
不為勢利牽。
少留衡門下,
談笑忘吾年。
我行平野覽秋空,物象吟懷覺兩雄。
遠水有時明返照,疏林無限戰西風。
京坻相望農收足,廬井多歡歲計充。
亦向此時追樂事,歸來倒載效山翁。
巨鱗非尺澤,多目漫污池。
網漏從今日,筌忘復幾時。
饔人顏慘淡,漁子興參差。
豈似任公捷,群鰲一釣絲。
當年秘寶已無形,獨有層峰似舊青。
不許俗人留轍跡,卻應神物護巖扃。
山腰猨嘯孤煙暝,洞口龍歸暴雨腥。
今日一來探絕賞,始知全勝考圖經。
華岳金天廟,
唐賢石闕題。
姓名留篆刻,
冠劍落耕犁。
字體諸家雜,
函封數驛赍。
幾行猶壯觀,
丞相討淮西。
移舟次北渚,
風水亦有說。
隠幾見群山,
昂頭看新月。
田舍煙微茫,
江船火明滅。
夕陽歸鳥盡,
入夜人語絕。
勞生間憂虞,
各自有怡悅。
趣取一時歡,
誰能問蠻越。
客衣沾魏土,歸馬望吳云。
一紀困游宦,異鄉愁送君。
驊騮行得路,鴻雁去成群。
何日江天酒,重論別后文。
佚女處瑤臺,豐肌艷皎皎。
端令鴆為媒,告我以不好。
猶豫令人悲,自悔辯不早。
如何問雄鳩,佻巧豈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