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五首 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深知宋玉悲秋的情懷,他風流儒雅堪為我的老師。悵然遙望千秋往事不禁悲灑熱淚,我們雖處不同時代卻同樣落寞。江山依舊,故居尚存,卻只有他的文章流傳,那云雨荒臺難道只是一場夢幻?最可嘆楚宮都已泯滅,至今船夫指點遺跡還令人疑惑。
搖落: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
風流儒雅:指宋玉文采瀟灑、舉止文雅。
悵望:惆悵地遠望。
故宅:指宋玉在歸州(今屬湖北秭歸)的故居。
云雨荒臺:宋玉《高唐賦》寫楚王夢遇神女,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人附會有“陽臺”。
楚宮:楚國的宮殿。
這首詩是杜甫于大歷元年(766年)在夔州所作。當時杜甫漂泊西南,處境艱難,他在瞻仰宋玉遺跡時,聯想到宋玉的生平遭遇,引發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從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借詠懷宋玉抒發自身感慨。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杜甫借古詠懷詩的高超藝術,為后世此類詩作提供了典范。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狹路相逢,兩手分付。
逴得便行,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竹樓山郭外,隱幾獨中宵。
江靜云徐動,秋深漲漸消。
物情俱鹵莽,國計盡漁樵。
魏闕馳驅意,空驚萬里遙。
冬日蕭條公府清,獨將諸吏上高城。
而今何處異疇昔,鐵墓下聞狐夜鳴。
莎徑依然見莎葉,蓮塘無復有蓮花。
更看白水滿城下,說著當時龍骨車。
白塔東偏圓殿西,紅墻迤邐綠楊堤。六街洗后清于水,不放輕塵上馬蹄。
禁苑春風次第來,香車轣轆走輕雷。賣花聲過墻東去,知是豐臺芍藥開。
蓬池十里芰荷香,金碧琉璃水殿涼。載得恩波天上住,鏡湖不羨賀知章。
瓊華佳氣藹蔥蘢,金粟壇前白玉峰。鈴鐸聲傳天半里,好風時雜禁垣鐘。
蘆花菱葉絲絲雨,紫閣紅樓面面風。最是秋來涼月夜,水連天處碧空濛。
丹甍翠網碧欄干,玉蝀橋頭立馬看。望到直廬最深處,始知身在五云端。
祇因重負登臨約,冒雨來過金鏡湖。
浪合亂流雙槳急,風回斷岸一帆孤。
群山入暮青深淺,遠樹含煙綠有無。
世路險夷真轉眴,橫塘塘上且提壺。
身在南山非隱淪,閑中官貴異風塵。
清泉白日預何事,華發綵衣今幾人。
虛室圖書忘歲月,壽筵香火祝君親。
朝廷不以忠移孝,又說恩函拜命新。
故人餉我波羅蜜,
云是家人南海貽。
忽動莼鱸鄉國思,
碧天無際雁來遲。
樓外夕陽牢落。倚損危欄一角。何處見天涯。碧山遮。
那似合歡雙枕。解使瀟湘路近。回夢惜馀歡。覷屏山。
點點秋燈晚,翻翻宿鳥還。
雨添羈枕睡,書伴小窗閑。
僧閣荒寒外,漁村縹緲間。
畫工今代少,誰為寫家山。
蓂莢當階歷祚更,閑時心事自平衡。
湖中風味鰣魚長,海上桃花春水生。
向晚貂裘頻賭酒,侵晨龍胙尚余羹。
漢家塵土無須問,蝸角居然混戰爭。
堤上喧絲竹,風流幾少年。
衣冠雖較別,山水只如前。
綠柳陰中馬,斜陽影里船。
晚云眉一抹,橫翠斷霞邊。
玉鏡臺前,絳羅窗下。修蛾彩筆曾親畫。
下階雙笑握纖纖,步搖替整瓊釵卸。
地認藍橋,琴疑司馬。狂言觸撥生嗔也。
驚心端坐誦三緘,焚香乞懺無人夜。
過棹邗溝入,停居暑欲逃。園林消午夢,花萼引香醪。
蜀井泉流迥,隋橋月色高。廣陵無舊譜,誰可續遺騷。
萬里同歸日,淹流有棣花。風云雙鬢短,歲月一樽斜。
大石通清溜,浮城落晚霞。主人不厭客,吾意欲移家。
野草連千畝,瓊花只一枝。輕衣迥越女,短笛散吳兒。
別野今為寺,連珠舊有池。從來歌舞地,君下廣川帷。
僦屋東南會,維陽汝俊人。散金唐李白,投轄漢陳遵。
酒送黃龍浦,瓜沉白馬津。相看河朔飲,一笑萬家春。
去來行李苦匆匆,
世路崎嶇一笑中。
聞道倚門占鵲喜,
早尋歸棹浙江東。
傍墻穿過鄰家竹,
愛護新篁數十竿。
剪伐莫令童仆輩,
老夫日日要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