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書事二首 其二
點點秋燈晚,翻翻宿鳥還。
雨添羈枕睡,書伴小窗閑。
僧閣荒寒外,漁村縹緲間。
畫工今代少,誰為寫家山。
點點秋燈晚,翻翻宿鳥還。
雨添羈枕睡,書伴小窗閑。
僧閣荒寒外,漁村縹緲間。
畫工今代少,誰為寫家山。
傍晚時分,秋燈閃爍著點點微光,歸巢的鳥兒紛紛翻飛著回返。秋雨增添了我客居他鄉枕邊的睡意,我伴著書籍在小窗邊閑適地度過時光。僧閣坐落在荒寒的地方,漁村在縹緲的遠處若隱若現。如今擅長繪畫的人太少了,誰能為我畫出故鄉的山水呢?
翻翻:翻飛、飛翔的樣子。
羈枕:客居他鄉時睡覺用的枕頭,這里指客居生活。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家山:故鄉的山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羈枕’能推測詩人處于客居他鄉的狀態。當時可能社會環境較為平常,詩人在秋夜中,看到秋燈、宿鳥等景象,觸發了內心的思鄉之情,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秋夜之景自然地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寫景抒情能力。
品茶世獨推陽羨,評水人多說慧山。今日相從調眾口,莫教騰沸鼎鐺間。
客路三日雨,頗知袍褲單。長河貫沃野,薄酒動新寒。晚日魚蝦市,秋風藜藿盤。衰顏定可笑,不必鏡中看。
天地為羅網,梟鸞一死生。英雄莫自悔,骨相或當黥。照影渾疑鬼,殘形已作兵。詩書翻誤世,戈甲可收名。
上公承詔出蓬萊,立馬風煙萬里開。賜履已分無棣遠,舞戈還見有苗來。牙前部曲多收績,幕下賓僚更倚才。后夜軍門知子到,郎星應是近三臺。
春山妍笑水回環,似攬佳人入臂彎。深愛沁懷林氣潤,更憐敲耳鳥聲關。舒心豈出利名里,自在寓于虛靜間。云淡風輕殘照里,揖花別草拾詩還。
曾侍家君接勝游,于今復見舊風流。江湖諸老半黃壤,鄉里小兒今白頭。車馬在門為客好,干戈滿地使人愁。芙蓉城內宜高隱,叢桂山中莫久留。
萬樹愁聲雨底濃,美人蕉比繡衫紅。水晶簾下低頭立,鸚鵡嫌奴不整容。
聞君佩玄珠,明月終夜朗。莫作江湖游,白日愁罔兩。
熹微侵曉破穹蒼,對飲晨軒亦不妨。待得愁消天大白,不知吾輩在何鄉。
秋水芙蓉淡淡妝,平湖昨夜有新霜。人間女子空自好,馬上郎君不暇狂。十二玉樓空薄命,三千客路盡他鄉。上林白雁無消息,欲向何人寄斷腸。
明月、明月,幾度照人愁絕。更深香燼無溫,千里江南夢魂。魂夢、魂夢,端是將人調弄。
疾風卷原野,寒氣襲重裳。送君茲晨別,之官適平陽。羨君卓犖才,本是青云器。英華映詞林,相府早從事。得官發已白,無乃與愿違。庶推夙昔志,出身匡時危。不觀今公卿,徒然享豐祿。視民如仇讎,旋亦覆公餗。維溫實名郡,平陽溫屬州。其州經甲兵,井邑成荒丘。匪君才有馀,曷往濟危急。諒哉忠厚心,及是須澤物。君行到州境,正及霜柑時。豈惟有嘉政,定復多新詩。惜君念君行,臨別情繾綣。愿言益自勖,修已在無倦。
前月在魯今在燕,兩方對月非偶然。人憐明月有圓缺,月光卻與人周旋。維南有箕北有斗,箕翕其舌斗張口。我從斗口望南箕,一身萬里方思歸。
春雪公然沮春雨,莫能為潤秪漫漫。撒鹽差是殊無味,執玉徒觀不辟寒。滿地蕭條悲鳥雀,何人徙倚愛闌干。凍皴手足須俱折,擁被微吟強自寬。
編圖從入甲,養子慮添丁。閣筆焚三策,攜鋤帶一經。語多鄰叟醉,妖勝里巫靈。俗薄何須較,柴門盡日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