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敬八盧五泛河間清河
清川在城下,沿泛多所宜。
同濟愜數公,翫物欣良時。
飄飖波上興,燕婉舟中詞。
昔陟乃平原,今來忽漣漪。
東流達滄海,西流延滹池。
云樹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隨歸月帆,若與沙鷗期。
漁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
清川在城下,沿泛多所宜。
同濟愜數公,翫物欣良時。
飄飖波上興,燕婉舟中詞。
昔陟乃平原,今來忽漣漪。
東流達滄海,西流延滹池。
云樹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隨歸月帆,若與沙鷗期。
漁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
清澈的河流在城下流淌,順著水流泛舟有很多適宜之處。和幾位好友一同乘船游玩十分愜意,欣賞萬物,享受這美好的時光。在波浪上興致飄飄然,舟中大家的交談溫柔和婉。昔日這里是平原,如今忽然泛起了漣漪。河水向東流入大海,向西延伸到滹沱河。云和樹一同時暗時明,城鎮錯落蜿蜒。漸漸隨著歸月的船帆前行,好像和沙鷗有了約定。漁父還挽留我,說前面水潭的水還沒漲起來。
沿泛:順著水流泛舟。
同濟:一同乘船。
翫物:玩賞景物。翫,同“玩”。
燕婉:溫柔和婉。
陟:登,此處可理解為到過。
漣漪:細小的波紋。
滹池:即滹沱河。
晦明:時暗時明。
井邑:城鎮。
逶迤:蜿蜒曲折。
滋:漲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與敬八、盧五等友人在河間清河一帶游玩時所作,當時詩人心情閑適,盡情享受與友人同游的美好時光。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泛舟的經歷,突出特點是自然景色描寫細膩,情感表達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親近,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作風格。
暮云樓閣古今情
地老天荒恨未平
白發累臣幾人在
就中愁殺庾蘭成
伶俜何處一枝安,
搔首長天思渺漫。
世亂卻傷為客早,
囊空但覺告人難。
蟲沙正值蒼生劫,
雞黍偏逢野老歡。
回首烽煙猶未息,
何時歸去話團圞。
承家拓定隴關西,勛貴名應上將齊。
金庫夜開龍甲冷,玉堂秋閉鳳笙低。
歡筵每恕嬌娥醉,閑櫪猶驚戰馬嘶。
長怪魯儒頭枉白,不親弓劍覓丹梯。
稔惡偷兒喜探丸,
邇來通夕寢何安。
鑄頑自有金丹訣,
何事區區柱后冠。
宿雨初收云四歸
小山草木麗朝暉
翩然雙鵲從檐下
言語分明訴濕衣
清虛堂里話襟期,
友似蘇黃從可知。
墨寶惜無人愛護,
漫令繞寺覓殘碑。
詩魂何似,似銀云一片,白藕花邊倚風飐。算青燈照我,五十三年,書叢里,栩栩蘧蘧見慣。
卷舒羅袖底,又似桃根,新買蘇杭聚頭扇。關鎖玉臺中,新詠鈔成,徐郎在、夢中偷看。便雪案埋頭過今生,料脈望、和卿也都情愿。
五音入耳大聲散,
情性破碎不可完。
而今虞舜欲儀鳳,
愿獻泉譜為韶源。
遼鶴歸來事事非
網蟲朱戶掩金徽
已悲落拓閒清晝
更著思量移夕暉
蠶去惟留空繭箔
蝶來曾認舊羅衣
海棠架底陰沈地
疑有亭亭月下歸
天上材官老不材,
從教兀兀走塵埃。
夢中望拜通明殿,
曾見金書兩字來。
了無杰句似平庵,
謾有高年企渭南。
鐵漢堂堂才望八,
銅人嘿嘿久緘三。
曾傳鴻寶枕中訣,
厭聽狙丘稷下談。
畫史貌予殊不似,
清臞安得耳如聃。
宣城太守出風塵
盡道玄暉有后身
紫禁鶯花聞奏語
黃童竹馬待回輪
相逢盡話滄洲趣
樂事猶懷泗水春
重念河汾六經在
薛收曾是受詩人
三吳淪浩劫,異地獨羈遲。
忽聽鄉音熟,偏增客路悲。
未遑通款曲,各自訴流離。
烽火猶如此,同歸待幾時。
國土河沙數,
廣論無遮護。
窮閑一個人,
無裈又沒褲。
三衢正對福星時,
喜得君侯妙撫綏。
甲士散教耕壟畝,
書生閑許從旌旗。
條章最是貧家喜,
禾黍仍防別郡饑。
昨日中官說天意,
即飛丹詔立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