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信安太守
三衢正對福星時,
喜得君侯妙撫綏。
甲士散教耕壟畝,
書生閑許從旌旗。
條章最是貧家喜,
禾黍仍防別郡饑。
昨日中官說天意,
即飛丹詔立新碑。
三衢正對福星時,
喜得君侯妙撫綏。
甲士散教耕壟畝,
書生閑許從旌旗。
條章最是貧家喜,
禾黍仍防別郡饑。
昨日中官說天意,
即飛丹詔立新碑。
三衢之地正逢福星高照的好時候,欣喜得遇您這位善于安撫百姓的太守。士兵被遣散去耕作農田,書生也被允許跟隨您的旌旗參與事務。您的政策最讓貧苦人家歡喜,豐收的禾黍還能防備其他郡縣的饑荒。昨日宦官傳達天意,即刻便有朱筆詔書頒下為您立碑表彰。
三衢:指信安(今浙江衢州),因境內有三衢山得名。
福星:象征吉祥的星,此處喻指太守到任的吉時或其帶來的福祉。
撫綏(fǔ suí):安撫、安定百姓。
甲士:穿鎧甲的士兵,代指軍隊。
條章:政策法規。
中官:宦官,此指皇帝派來傳達旨意的官員。
丹詔:皇帝用朱筆書寫的詔書,以示鄭重。
此詩約作于唐代,信安(今衢州)太守因政績卓著受朝廷表彰之時。詩中‘甲士散耕’‘條章惠民’等細節,反映中唐時期地方官員重視恢復生產、安定民生的背景,亦可見詩人對良吏的推崇。
全詩緊扣‘贈’字,通過具體政績的鋪陳,贊揚信安太守以農為本、惠及百姓的治郡之道,末句‘丹詔立碑’更以朝廷認可強化其功績,是一首典型的頌德詩,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賢能地方官的肯定。
霏煙侵曉辟天門,絳節隨風謁帝閽。觀日黃金晴自捧,壇星白晝靜堪捫。梯懸絕壑千盤細,嶺入中峰一柱尊。解說瓊芝宜獻壽,將因玉笈叩真源。
丈人九華秀,曳裾自王門。歸來遂云月,壁立華山尊。有子恭皇命,適逢岳降辰。天壽祝平格,百齡安足論。
放出焦尾大蟲,咬殺南山猛虎。動地號悲風,白日無行路。笑中擺手出長安,拶得虛空筋骨露,流水落花攔不住。
銀漢懸弧六尺身,年華初度鬢初銀。大荒勞苦綸巾舊,小阮殷勤彩服新。七七女牛同踰甲,雙雙鴻雁并生申。姜肱自是尋常事,共祝椿堂歲歲春。
牡丹百本新栽培,累日為筑天香臺。春風三月花信足,深紅艷紫參差開。五色卿云色紛郁,九苞舞鳳毛毰毸。也知東皇愛嫵媚,何須羯鼓聲相催。蔗漿初凍瑪瑙碗,酒痕微污玻瓈杯。雙成未逐阿母去,弄玉卻伴簫仙回。還憶開元天寶時,沉香亭北君王來。霓旌翠節導雕輦,繡帷綺幄圍香埃。倚欄只許妃子并,徵歌或詔詞臣陪。陳跡如今安在哉,風雨滿地唯蒼苔。相傳尚有清平樂,翰林供奉真仙才。
茅君顧我笑,誰校從官多。欲語囊中秘,其如六耳何。
飛樓上倚泬寥天,野色荒涼萬井煙。落日荷花白舫外,西風桂樹畫闌邊。明妃夜泣琵琶月,宛馬秋肥苜蓿田。千古河山幾爭戰,一登高處一潸然。
一見冰銜識至公,好輸贊佐著民庸。千家開戶夜無盜,疋馬行田秋有農。詩句偶成閑寫竹,簿書才簡便哦松。他年胄史書良吏,擬上嘉名繼召龔。
好似當年賀季真,乞身歸老鏡湖春。銅章不綰御史印,練布能裁處士巾。麟閣云臺千載后,鳥啼花落幾回新?浮云過眼尋常事,且作齊東一野人。
世自囂囂我自閑,野云一片寄丘山。峻崖煙徑松杉密,布履粗衫竹笠團。榛路陡,鳥巖寒,狂來張膽也尋攀。平生所愛唯疏放,心在千重幽壑間。
開封好,信步上吹臺。畫閣朱樓容客醉,姚黃魏紫費心栽。何日更重來。
紅塵著腳雙鬢斑,折腰五斗真作難。巾車一去不復還,歸臥柴桑紫翠間。東籬悠然見南山,欲辯忘言心自閑。
燈焰白,秋入冷杯殘客。別后亂愁空郁積,見翻無可說。今日西園雅集,明日東門離席。枕路屏山俱咫尺,夢魂行不得。
千里迢迢尺素書,幾回修得寄雙魚。大江南去休遲暮,白發嚴親久倚閭。
齋宮清切帝天居,獨瀝玄心契道初。沆瀣暗零巖漏永,星辰低宿石檐虛。千峰月靜聞璈奏,半榻宵深檢玉書。坐待晨光臨欲發,靈風先引紫霞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