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 雁門太守行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
跨下嘶風白練獰,腰間切玉青蛇活。
擊革??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九泉寂寞葬秋蟲,濕云荒草啼秋思。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
跨下嘶風白練獰,腰間切玉青蛇活。
擊革??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九泉寂寞葬秋蟲,濕云荒草啼秋思。
旌旗在天邊隨風飄揚閃爍,長笛橫吹,塞外敵塵彌漫。胯下的白馬嘶鳴著,像條兇猛的白練;腰間的寶劍如靈動的青蛇,能切斷玉石。敲擊著戰鼓和金屬樂器,點燃牛尾上的火把沖鋒,敵軍像犬羊般潰敗,尸如山倒。戰死的人在九泉之下寂寞長眠,只有秋蟲相伴,陰濕的云靄、荒草間傳來秋蟬的悲啼,仿佛在訴說著愁思。
天末:天邊。
虜塵:指敵人揚起的塵土,代指敵軍活動的區域。
嘶風:馬迎風嘶鳴。白練:形容馬毛色潔白。獰:兇猛。
切玉:形容劍鋒利。青蛇:比喻劍。
擊革??(chuāng)金:敲擊戰鼓和金屬樂器。燧牛尾:用戰國時田單火牛陣的典故,點燃牛尾上的火把沖鋒。
犬羊:比喻敵軍。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雁門太守行》多寫邊塞征戰之事。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內容推測,應是詩人目睹或聽聞戰爭場景后所作。當時邊塞戰事頻繁,詩人可能借此詩展現戰爭的激烈和殘酷,以及對戰爭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及戰后的凄涼景象,主旨是展現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其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情感表達復雜。在文學史上豐富了邊塞詩的表現內容,以生動的描寫和獨特的意境吸引讀者。
不知天隱在何鄉,且欲煙霞跡暫雙。
鶴廟未能齊月馭,鹿門聊擬竝云窗。
蘚銜荒磴移桑屐,花浸春醪挹石缸。
莫惜查頭容釣伴,也應東印有余江。
行行問絕境,貴與名相親。
空經桃花塢,不見秦時人。
愿此為東風,吹起枝上春。
愿此作流水,潛浮蘂中塵。
愿此為好鳥,得棲花際鄰。
愿此作幽蝶,得隨花下賓。
朝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
試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桃源不我棄,庶可全天真。
高鴉隔谷見,路轉寺西門。
塔影蔭泉脈,山苗侵燒痕。
鐘疎含杳靄,合迥亙黃昏。
更待他僧到,長如前信存。
能編似云薄,橫絕清川口。
缺處欲隨波,波中先置笱。
投身入籠檻,自古難飛走。
盡日水濱吟,殷勤謝漁叟。
萬古醇酎氣,結而成晶熒。
降為嵇阮徒,動與尊罍幷。
不獨祭天廟,亦應邀客星。
何當八月槎,載我游青冥。
誰謂笭箵小,我謂笭箵大。
盛魚自足餐,寘璧能為害。
時將刷蘋浪,又取懸藤帶。
不及腰上金,何勞問蓍蔡。
草木黃落時,比鄰見相喜。
門當清澗盡,屋在寒云里。
山棚日才下,野灶煙初起。
所謂順天民,唐堯亦如此。
昔聞明月觀,祗傷荒野基。今逢明月灣,不值三五時。
擇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連山忽中斷,遠樹分毫厘。
周回二十里,一片澄風漪。見說秋半夜,凈無云物欺。
兼之星斗藏,獨有神仙期。初聞鏘鐐跳,積漸調參差。
空中卓羽衛,波上停龍螭。蹤舞玉煙節,高歌碧霜詞。
清光悄不動,萬象寒咿咿。此會非俗致,無由得旁窺。
但當乘扁舟,酒甕仍相隨?;驈厝眩虺蓴德撛?。
自然瑩心骨,何用神仙為。
先生煉飛精,羽化成翩翻。荒壇與古甃,隱軫清泠存。
四面蹙山骨,中心含月魂。除非紫水脈,即是金沙源。
香實灑桂蘂,甘惟漬云根。向來探幽人,酌罷祛蒙昏。
況公珪璋質,近處諫諍垣。又聞虛靜姿,早掛冰雪痕。
君對瑤華味,重獻蘭薰言。當應滌煩暑,朗詠翚飛軒。
我愿得一掬,攀天呌重閽。霏霏散為雨,用以移焦原。
擢秀逋客巖,遺根飛鳥逕。
因求飾清閟,遂得辭危敻。
貞同柏有心,立若珠無脛。
枝形短未怪,鬣數差難定。
況密三天風,方遵四時柄。
那興培??嘆,免荅鄰里病。
微霜靜可分,片月疎堪映。
奇當虎頭筆,韻葉通明性。
會拂陽烏胸,掄才膺帝命。
春溪正含綠,良夜才參半。
持矛若羽輕,列燭如星爛。
傷鱗跳密藻,碎首沈遙岸。
盡族染東流,傍人作佳翫。
新泉氣味良,古鐵形狀丑。
那堪風雪夜,更值煙霞友。
曾過赪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薦臯盧,何勞傾斗酒。
結茅次煙水,用以資嘯傲。
豈謂釣家流,忽同禪室號。
閑憑山叟占,晚有溪禽嫪。
華屋莫相非,各隨吾所好。
初懸碧崖口,漸注青谿腹。
味既敵中山,飲寧拘一斛。
春疑浸花骨,暮若酣云族。
此地得封侯,終身持美祿。
越恃君子眾,大將壓全吳。吳將派天澤,以練舟師徒。
一鏡止千里,支流忽然迂。蒼匳朿洪波,坐似馮夷軀。
戰艦百萬輩,浮宮三十余。平川盛丁寧,絕島分儲胥。
鳳押半鶴膝,錦杠雜肥胡。香煙與殺氣,浩浩隨風驅。
彈射盡高鳥,杯觥醉潛魚。山靈恐見鞭,水府愁為墟。
兵利德日削,反為讎國屠。至今鉤鏃殘,尚與泥沙俱。
照此月倍苦,來茲煙亦孤。丁魂尚有淚,合灑青楓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