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 祭大社樂章 迎神
烈山有子,后土有臣。
播種百谷,濟育兆人。
春官緝禮,宗伯司禋。
戊為吉日,迎享茲辰。
烈山有子,后土有臣。
播種百谷,濟育兆人。
春官緝禮,宗伯司禋。
戊為吉日,迎享茲辰。
烈山氏有賢子(指后稷),后土神有良臣(亦指后稷)。他播種各類谷物,養育億萬百姓。春官整理祭祀禮儀,宗伯主持莊嚴祭典。戊日是吉慶之日,在此良辰迎請神靈享用祭品。
烈山:指烈山氏,傳說中炎帝的稱號,其后代后稷被尊為農神。
后土:土地神,古代祭祀的重要神靈之一。
春官:周代官名,掌禮賓事務,此處泛指禮官。
宗伯:周代春官之長,主管祭祀等禮儀事務。
禋(yīn):古代祭天的典禮,此處泛指祭祀。
戊:天干第五位,古代以戊為土日,與后土祭祀相關,視為吉日。
兆人:即兆民,指眾多百姓。
此詩為唐代《郊廟歌辭》中祭祀大社(土地神)的迎神樂章。唐代重視農耕與祭祀禮儀,郊廟歌辭是皇家祭祀時所用樂歌,此詩創作于祭祀土地神的儀式中,旨在通過樂歌迎請神靈,表達對土地的敬畏與對農業豐收的祈愿。
全詩圍繞祭祀土地神的迎神儀式展開,追述農神功績,描述祭祀禮儀,體現唐代對土地與農耕的重視。語言莊重凝練,是唐代郊廟祭祀文學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化研究價值。
大火有心水抱之。
悠悠百年是其時。
危城昏語夜堂堂,
輟講程門有去方。
不惜此身亡亂際,
北風猶說第三章。
魚計亭前放鶴歸,
晚風吹葉正飛飛。
策扶老健徐行后,
傍水穿云入翠微。
桃李漫村麥隴肥,
吟邊春思轉霏微。
未了平生山水債,
寸心遙向七閩飛。
挈朋晚憩青霞館,躡屩先登赤帝祠。
宿霧濛濛常作雨,清泉裊裊自成池。
林間月霽移松影,巖畔春深長桂枝。
自幸向平婚嫁早,與君唯有白云期。
無人與作繡川游,共看荷花一雨秋。
乞得道人三昧句,破除千斛庾郎愁。
來尋午枕林間夢,分得羲皇窗底風。
且與笑庵同一笑,不知家在大江東。
賜金循吏著高名,官拜仙郎美且清。
物望中朝推簡要,主恩一旦重鈞衡。
帆前曙拂千花影,馬首宵隨獨雁聲。
轉石絲綸憐此日,何當啟事佐升平。
弄玉浮云含曉露。開傍畫樓朱戶。妖艷秾香偏妒。色悔劉郎誤。
吹笙月底輕云度。影側玉人偷顧。誰惜澹妝衣素。粉帶何郎傅。
削跡遁于詩。離黍空悲。冥冥弱羽悵差池。山色臨川無恙在,魂魄何之。
收泣向天涯。三復明夷。滄江瘦影擁支離。北望盧龍寧忍賣,周有遺黎。
羨君歸著老萊衣,
風雨紛紜欲別時。
會是東堂許為友,
自憐扶路不勝悲。
當年市馬屢馱經,
叱馭王尊事遠征。
日落山城烏鵲噪,
傳烽萬里塞云橫。
清晨寒威作,倏爾失荒陂。
饑烏噪欲死,老鶴光自奇。
斜斜全傍竹,脈脈政宜詩。
西湖理釣艇,憶得去年時。
萬騎西行駐馬嵬,
凌波曾此墮塵埃。
誰知一掬香羅小,
踏轉開元宇宙來。
千說萬說,不如親見。
把手共行,略通一線。
打破漆桶,何曾見面。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靈驗。
蔣山恁么做頌,驢年也未夢見。
云出而兩漸欲舉。
短如之何乃相岨。
交哉亂也當何所。
唯有隱巖殖禾黍。
西南之朋困桓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