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 享太廟樂章 永和三章 三
信工祝,永頌聲。
來祖考,聽和平。
相百辟,貢九瀛。
神休委,帝孝成。
信工祝,永頌聲。
來祖考,聽和平。
相百辟,貢九瀛。
神休委,帝孝成。
信任司祭祝禱之人,讓頌歌長久傳唱。請祖先神靈降臨,聆聽這和平之音。輔佐眾多諸侯,接納各方貢物。神靈福祉降臨,皇帝盡孝有成。
信:信任。工祝:司祭祝禱的人。
祖考:祖先。
相:輔佐。百辟:指諸侯。
九瀛:九州,泛指各方。
神休:神靈的福祉。委:降臨。
帝孝:皇帝的孝道。
郊廟歌辭是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典禮的樂章。這首詩創作于古代皇家祭祀太廟之時,當時的社會重視祭祀活動,認為通過祭祀可以獲得祖先和神靈的庇佑。皇帝舉行祭祀太廟的儀式,以表達對祖先的孝道和祈求國家繁榮昌盛,此詩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用于祭祀時演唱。
這首詩主旨在于通過祭祀祖先,祈求神靈護佑國家和平、皇帝盡孝有成。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風格典雅,符合郊廟樂章的規范。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音樂文學的重要資料。
寂歷斜陽岸,高低猶漲痕。
輕舟隨浪穩,遠水帶煙昏。
野色幾番換,喬林何處村。
情懷了無事,安得易銷魂。
裋褐科頭故國遺,
五言新體舊京詩。
多情愁對青溪柳,
老向南荒擘荔枝。
日上明我窗,
月出縞我庭。
朝暮得嘉時,
一榼醉復醒。
野情自密世情疏,萬壑千崖一草廬。永日小樓坐秋色,奇人相對讀奇書。
柴門秋凈樹陰疏,肅肅宵征造友廬。共向深山無別計,晤言惟有數行書。
洛陽自昔會耆英,閒氣又鐘大雅生。
丹壑趨庭詩禮教,紫陵晉爵梓桑榮。
宦鄉無奈思鱸膾,輿望殊深稱兕觥。
介壽躋堂登夏校,南飛一曲有馀情。
道氣本沖融,
胡為撚鼻中。
知無愿言嚏,
聊以快吾衷。
霜林葉落夜闌珊,濁酒孤檠慘不歡。
好友去如歸雁急,客情慵比暮鐙殘。
朔風吹馬思前路,細雨欺人作小寒。
二十五弦余舊曲,傷心何處許悲彈。
黃云屯空如萬馬,督亢坡前馬不下。
斷虹掉尾入古城,城頭浩浩烏鴉聲。
昌國君亡郭隗死,鶉首賜秦天醉矣。
刺秦不刺燕必亡,萬死一中當靈長。
鐵椎鉛筑亦此策,只未先將滈池璧。
不識荊卿一片心,當日躊躇待何客。
蕭蕭易水光如刀,秋風刮地吹征袍。
棧車轣轆天馬勞,黃金臺古生蓬蒿。
麥浪翻晴,柳煙吹暮,可憐時候新暖。
攀來暗綠嫌深,折去殘紅怨淺。
東風著意,為留得、幾絲香軟。
笑雙雙、掠水銜泥,辛苦舊巢歸燕。
費多少、斜陽送眼,容易得、遠山迎面。
肯將佩冷江皋,博個宴酣花苑。
夢闌酒醒,早減卻、春痕一線。
問五湖、他日扁舟,可似苧蘿相見。
自羅裙餞飲,粉袖親香,忽忽幽歡。漸與明湖遠,恨浮名誤我,裘馬長安。水邊那日游冶,眉樣斗青山。怕別后芳華,西風換了,不似前番。
闌珊。畫簾外,想柳影添顰,梧葉驚寒。第六橋頭路,放紅船移月,誰唱彎彎。翠樓剪燭人杳,離思問齊紈。悵夜迥秋高,涼螢數點愁倚欄。
春波無力未勝鷗,
夾岸山光翠欲流。
若使畫成驚顧陸,
更教吟出壓曹劉。
似陰還似晴,好風弄輕柔。土膏春犁滑,竹深鳴禽幽。
農家頗瀟灑,??清泉流。蹇余入茅檐,解帶為小留。
荊釵三兩婦,競將機杼投。吹爐問官人,肯吃村茶不。
群兒窗下讀,千字文蒙求。余因拊其背,勸汝早休休。
泓穎才識面,白盡年少頭。耕食而鑿飲,胡不安箕裘。
乃翁聽我言,急把書卷收。遣兒出門去,一人騎一牛。
冷碧終南插太虛,
纻麻蘭若舊閑居。
波離滅后無人繼,
蕭索西風葉滿渠。
月下人來,床頭金盡。商量無計添脂粉。幾番偷眼暗窺郎,臉兒憔悴眉兒緊。
巧婦難為,花容愁損,鴛鴦從此棲難穩。仙仙渺矣不留裙,春心還被春風引。
大嶺煙橫,寒枝春逗。花開南北相先后。青衫短策去探梅,冷香飽惹青衫袖。
詩骨崚嶒,吟顏清瘦。此來認得前身否。拂衣試上最高峰,精魂石上應回首。
逶迤九節九芙蓉,
萬壑濤生百尺松。
游客漫攜山竹杖,
恐驚風雨又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