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四明作
一生所聞張仲蔚,閉門蓬蒿深幾尺。
邇來伐竹聲丁丁,手披榛叢待三益。
徑中踏破蒼苔色,定是幽人芒屨跡。
莫將車邊兩輪赤,奪此千竿一池碧。
一生所聞張仲蔚,閉門蓬蒿深幾尺。
邇來伐竹聲丁丁,手披榛叢待三益。
徑中踏破蒼苔色,定是幽人芒屨跡。
莫將車邊兩輪赤,奪此千竿一池碧。
我一生聽聞張仲蔚的事跡,他閉門隱居,門前蓬蒿深達幾尺。近來傳來砍伐竹子的丁丁聲,他親手撥開榛叢等待著三位益友。小路上踏破了蒼苔的顏色,那一定是幽人穿著草鞋留下的痕跡。不要用那車邊兩輪的紅色,來奪取這千竿翠竹一池碧水的清幽。
張仲蔚:古代隱士。
邇來:近來。
丁丁:伐木聲。
三益:指三種有益的朋友,這里泛指好友。
芒屨:草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社會紛擾的環境中,看到有人破壞清幽之地,聯想到古代隱士的生活,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清幽環境的保護之情。
主旨是贊美隱居生活,珍視清幽環境。特點是借古喻今,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法{澽刂}瘴癘鄉,六月旱爍石。
榆柳秋不枯,蛇虺冬不蟄。
長橋坐清虛,足以度朝夕。
汲井埋深盆,芙蕖間紅白。
幽香自氳氛,南薰為披拂。
雖無十丈花,有藕亦如蜜。
珍重文夫子,山林日月長。
譚天鄒衍口,痛飲伯倫鄉。
宴坐看飛動,相呼死稻粱。
黃腴風味好,聊足薦君觴。
妙齡馳譽滿東吳,落筆驊騮走坦途。
四十年來鳴道學,一千人內最群儒。
二松不負經綸志,三逕真成隠遯娛。
老我與君端莫逆,遺文時閱漫長吁。
錦城之東山培??,突起伽藍壓山口。入門氣象頗不凡,在昔規模定非茍。
黃絹碑詞著眼看,青州老衲知名久。自披榛逕結茅屋,不剪霜華散蓬首。
市門有女捧巾盥,衣裓無花生穢垢。至今一轉鹡鸰語,散作諸方獅子吼。
祖燈寂寞何人繼,窣堵岧嶤惟鬼守。法席草長深沒膝,僧榻屋穿光見斗。
似聞占籍多衍沃,合選名緇振頹朽。我來不覺三嘆息,眼底盡空諸所有。
自開主席埽塵坌,聊寄閑眠憩奔走。夢回中夜雨鳴檐,臥聽東風寒入牖。
明朝散步轉山脊,好語相呼聞野叟。抽芒已見麥翻浪,搗??懸知香滿手。
須臾日影散林樾,絢練春光被花柳。仆夫催歸屢不應,景物殊佳寧忍負。
出山騎馬更躊躇,乘暇應須重載酒。
一倚危欄已快哉,俯看屏障掌中開。
江間碧浪循城去,天外青山入座來。
隔岸幾聲聞鼓角,傍林千簇見樓臺。
白云只在孤飛處,西望關心首重回。
寺因逸少曾為宅,峰自秦皇已得名。
不獨山南稱最古,故應江左號尤清。
路趨絳闕山梁險,奩隠金輪石鏡明。
誰信塵埃倦游客,西風還許杖藜行。
兩巖鬰青蒼,中有堂突兀。
回廊外環遶,修竹布行列。
懸崖上幽徑,窺壁見遺碣。
面墻誰所筑,除去礙膺物。
磬湖秋半溢清波,一歲月明今夕多。
剩辦新詩娛老境,滿傾太白醉冰娥。
一天風露寒衣袂,舉室兒童雜笑歌。
不是鈷潭奇絕處,未妨丁夜更娑婆。
浮圖插云表,列嶂環古剎。
平湖眇澄波,萬態天光發。
我來陟層巔,秀氣助毫末。
扁舟返明月,萬頃玻璃滑。
溪流如帶碧縈紆,滿地閑花雜野蔬。
濃淡柘陰三月暮,淺深山色晚晴初。
頗驚井落家徒壁,卻喜盤飧食有魚。
蜀魄健啼春又老,揮鞭吾亦憶吾廬。
清風不肯來,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發頗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兒,亦爾困馳騖。
居然戀俎豆,安得免羈馽。
區區竟何營,汩汩此飄寓。
淵明應笑人,有底不歸去。
悠悠草根蟲,鳴聲近我床。
皎皎林間月,亦已照我墻。
感此動萬慮,聊復舉一觴。
何以侑我酒,清嘯聞疎篁。
每移征棹并云根,便覺幽懷謝世喧。
皓色飛來天際雪,紅塵不到水邊門。
破荒康樂名猶在,紀勝元章字不存。
但有好山容老子,何須更訪武陵源。
玉座煙銷硯水清,龍髯不動彩毫輕。
乍分隆準山河秀,初點重瞳日月明。
宮女卷簾皆暗認,侍臣開殿盡遙驚。
六朝天下應無敵,始覺僧繇浪得名。
方持紫橐侍西清,忽領雄藩向暑行。
誰謂風流貴公子,甘為辛苦一書生。
詞源筆下三千牘,武庫胸中十萬兵。
從此君王寬北顧,山南東道得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