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懷
紛紛兒輩謾同時,獨負權奇不受羈。
刻燭已驚詩句逸,飛觴肯放酒行遲。
平生白璧休三嘆,萬事黃粱僅一炊。
誰向先賢得風制,空令人笑虎頭癡。
紛紛兒輩謾同時,獨負權奇不受羈。
刻燭已驚詩句逸,飛觴肯放酒行遲。
平生白璧休三嘆,萬事黃粱僅一炊。
誰向先賢得風制,空令人笑虎頭癡。
那些紛紛擾擾的年輕人空與我處于同一時代,只有我胸懷獨特才能不受束縛。像古人刻燭賦詩我已驚嘆自己詩句超逸,舉杯暢飲怎肯讓酒行遲緩。一生如潔白美玉卻無人賞識也不必再三嘆息,萬事就像黃粱一夢不過一場空。誰能從先賢那里學得高尚風范,只空讓人笑我像顧愷之一樣癡傻。
紛紛:形容多而雜亂。兒輩:指年輕人。謾:徒然,空。
權奇:奇特不凡。羈:束縛。
刻燭:古人有刻燭限時作詩的習俗。逸:超逸。
飛觴:舉杯飲酒。酒行:行酒令。
白璧休三嘆:白璧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三嘆表示再三嘆息,這里指懷才不遇的感慨。
黃粱僅一炊:用“黃粱一夢”的典故,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欲望的破滅。
風制:風范、風度。
虎頭癡:顧愷之字虎頭,他為人天真癡傻,這里詩人以顧愷之自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周圍人不能理解自己、懷才不遇的情境中。當時社會或許人才得不到重視,詩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時,也流露出對先賢風范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和對世事的看透。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對比和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能反映出當時部分文人的心境和情感。
昔者魯東家,太息《關雎》亂。
紫色雜蛙聲,何由辨真濫。
文章一小技,舊戒喪志玩。
泯泯俗塵中,持是聊是浣。
譬彼萬斛泉,回洑生微瀾。
奔雷驚電馀,往往造平淡。
每懷古作者,令我出背汗。
光景隨世開,不必唐宋判。
大抵論詩功,天人各分半。
詩中常有人,對卷若可喚。
捻花示微旨,悟者一笑粲。
舉俗愛許渾,吾已思熟爛。
年華風柳共飄蕭
歷盡艱辛志未消
夢里親朋新舊鬼
眼前人物去來潮
不堪愁聽山陽笛
何用空吹吳市簫
七十而從心所欲
殘杯冷炙亦逍遙
青簾猶記掛前村,紅杏花開引蝶魂。
向日胭脂誇紫塞,今朝富貴艷朱門。
枝迎晚照初無影,葉染青霜忽有痕。
錦片前程云作錦,乘槎欲擬訪天孫。
馬首平城雨雪多,
故人仙棹霅中過。
寧知日暮江南曲,
不異秋風塞上歌。
駐馬相逢邢大夫,
玉卮親上紫酡酥。
俱稱漢使由來貴,
為問徐卿定有無。
閶闔沉沉路不通,封章空自效愚忠。
人間漫詫朝陽鳳,已落羅鉗吉網中。
何止誅求在市租,上供祗道急軍需。
相公南下紆籌策,報國居然仗博徒。
聞君老病掩雙扉,秋老荒園黃蝶飛。手爨青松飯香稻,隔溪人語采菱歸。
病忘真是息心方,兀坐支頤木腳床。天末涼風吹老樹,看他屋角送斜陽。
自昔梁州域,西南路盡通。碧雞名岫遠,金馬故關雄。
羅婦裙花布,蒲蠻臂柘弓。圣恩同覆載,處處樂時豐。
謾說滇南俗,人民半雜夷。管弦春社早,燈火夜街遲。
問歲占雞骨,禳兇瘞虎皮。輶車巡歷處,時聽語侏離。
萬山藏古寨,六詔雜諸蠻。僰女頭籠帽,蕃僧耳墜環。
啖蛇傳土俗,屠犬祀神奸。更有西戎種,輕生賦性頑。
老稚氈為服,侏離語更嘩。湯池皆可浴,石鼓不堪撾。
土產饒山錫,官租半海?。信知南地暖,常吐四時花。
不入招提境,安知白日閒。
懶云長臥石,殘雨不歸山。
鳥逐空花落,僧隨飛錫還。
開窗見城闕,應似出人間。
昔曾好吟詠,意欲追前賢。
譬諸春林鳥,逢時響自喧。
一自好經訓,吟事幾棄捐。
登高雖有情,久涸如枯泉。
況經離亂后,行止久知天。
皂帽想幼安,瓜廬慕焦先。
濟世茍無權,素履當自全。
身隱焉用文,廢書且高眠。
社襖初穿暑氣收,
今朝五日過中秋。
隔湖我每思□□,
□市公能顧小樓。
斗酒只雞承厚意,
扁舟匹馬約閒游。
吾儕不與人間事,
肯掛眉頭一點愁。
柳塘殘月,水閣明霞,欄桿十二新晴。弄影霏香,東風吹遍園亭。簾前幾番芳訊,勒花梢、燕子寒輕。最怕是,隔紅墻彈鵲,綴上金鈴。
吟罷焦桐漫撫,向疏欞曲檻,獨自閑憑。百五韶華,都教付與啼鶯。催動千林曉色,聽數聲、畫鼓春城。無人會,是搓酥滴露,一種柔情。
積雪難消沒馬蹄,匆匆常值月華西。
凍添煨芋深宵火,寒撲飛花小港泥。
過客行蹤春去雁,壯年心事夜聞雞。
卻因跋涉增詩興,名向青山到處題。
合成四大散成空
草木經春便有冬
生滅去來相對代
為君題作有常鐘
憂患潛催歲月馳,
悠悠八秩耐尋思。
命途坎坷終難免,
人海波濤強自支。
綠鬢縱無持久日,
白頭尚有業馀時。
猶期學到中西貫,
且吐春蠶欲盡絲。
旁舍回廊接
重簾晝日開
鳴蟬隨雨退
疏雁拂云來
吟興降難韻
羈懷寄淺杯
驚飆漸凄緊
又欲作寒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