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似之舍人歸連江舊隱二首 其一
羨君卜筑粵江濱,去作林間適意人。環揖溪山供勝賞,賸栽桃李占芳春。
養生有主身長健,與物無心道轉親。一曲鑒湖歸賀老,可能分半乞比鄰。
羨君卜筑粵江濱,去作林間適意人。環揖溪山供勝賞,賸栽桃李占芳春。
養生有主身長健,與物無心道轉親。一曲鑒湖歸賀老,可能分半乞比鄰。
羨慕你在粵江邊上擇地建屋,去做林間自在適意的隱者。周圍溪山環繞,可供你盡情賞玩;多栽桃李,占盡春日的芬芳。養生有道,身體常健;與世無爭,更貼近自然之道。賀知章當年歸隱鑒湖,能否分我半片鄰地,讓我與你為鄰?
卜筑:擇地建筑住宅,此處指選址定居。
適意人:自在隨心、符合心意的人。
環揖:環繞,形容溪山如人拱手相迎。
賸(shèng)栽:多栽、遍栽。
養生有主:養生有法則、有主見,指順應自然調養身體。
與物無心:與世無爭,不存機心。
鑒湖歸賀老:用唐代賀知章歸隱鑒湖的典故。賀老,即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告老還鄉后隱居鑒湖。
乞比鄰:請求成為鄰居。
此詩為送友人李似之歸隱連江而作。李似之(李彌遜)南宋官員,因反對秦檜主和,退隱連江。詩中反映了南宋初年主戰派官員受排擠、退隱山林的背景,作者通過贈詩表達對友人選擇的理解與認同。
全詩圍繞“歸隱”主題,從友人的隱居環境、生活狀態寫到其養生之道,最后以典故收束,既贊美友人的適意生活,又暗含對世俗紛擾的超脫,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贈別詩中表達隱逸情懷的佳作。
前星降彩,猗蘭挺秀。
少海揚清,若華騰茂。
仙簧妙響,長琴雅奏。
具體生知,尅昌宸[構]。(其四)。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同前)。
幽人似不平,獨坐北山楹。
攜妻梁處士,別婦許先生。
擯俗勞長嘆,尋山倦遠行。
空山斜照落,古樹寒煙生。
解組陶元亮,辭家向子平。
是非何處在?潭泊苦縱橫。
生即巧風吹,死須業道過。
來去不相知,展腳陽坡臥。
只見生(一作“主”)人悲,不聞鬼唱禍。
子細審三思,慈母莫生我。
笙歌籥舞屬年韶,鷺鼓鳧鐘展時豫。
調露初迎綺春節。承云遽踐蒼霄馭。
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樂。飲(一作“欲”)食滿盂中,架上選衣著。
平明欲(一作“飲”)稀粥,食手調羹臛。飽(一作“飲”)吃取他錢,此是口客作。
天(一作“大”)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卻。黠兒苦讀經,發愿離濁惡。
身心并出家,色欲無染著。同時小去(一作“少出”)家,有悟亦有錯。
憨癡求身肥,每日服石(一作“食”)藥。生(戴校“圣”)佛不拜禮(一作“供養”),財色偏染著。
白日趁身名,兼能依逐樂。不肯逍遙行,故故相纏縛。
滿街肥統統,恰似鱉無腳。
萬里疏煙壁,千龕對日宮。
瞻顏猶不暇,合掌更難窮。
嶺路橫攜斷,山心暗鑿通。
真如何處泊?坐費計人功。
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頭垂釣歸,花笑鶯啼芳草綠。猿鶴寥寥愁轉深,攜琴獨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誰知妙,子期能識宮商調。魚未成龍劍未飛,家貧耽學人爭笑。
君不見蘇秦與韓信,獨步誰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
男兒立志需稽古,莫厭燈前讀書苦。自古公侯未遇時,蕭條長閉山中戶。
霜旦早暉通,城烏漸飏空。
聲喧高疊(疑)外,曲韻楚琴中。
樓寒映曉日,竿迥噪朝風。
雖狎金墉上,獨(一作“猶”)畏虎賁弓。
隱去法,隱去游朝市。
不離煩惱原,無希真妙理。
對境息貪癡,何假求高士?
是非不二見,法界同昆季。
隱去來,大樂無基(項疑“機”)止。
賢人軌玄度,弱喪升虛遷。
師通資自發,神光照有緣。
應變各殊別,圣錄同靈篇。
乘干因九五,逸響亮三千。
法鼓振玄教,龍飛應人天。
恬智冥微妙,縹??詠重玄。
磐紆七七紀,嘉運蒞中旛。
挺此四八姿,映蔚華林園。
(見同書卷三四《見解篇》)
他見見我見,我見見他見。二見亦自見,不見喜中面。
手把車釧鏡,終日向外看。唯見他長短,不肯自洮練(項校“揀”)。
竟竟口合合,猶如冶排扇。逢人即作動,心舌常交戰。
不肯自看身,看身善不善。如此癡冥人,只是可惡賤。
勸君學修道,含食但自?。且拔己饑渴,五邪邪毒箭。
獲得身中病,應時乃一現。安住解脫中,無礙未別見。
住是分別有,任用法界遍。縱起六十二,非由無罪(項校“最”)殿。
所以得如斯,有大善方便。
玉壘陳釅酪,金盌薦芳饎。
父老吹龍笛,官僚仗虎墀。
山川出云雨,神祇回耀輝。
舞蹈幽明洽,趨蹌禮度微。
祈禳稱世世,民社兩無違。
迎娘歌喉玉?窱,蠻兒舞帶金葳蕤。
(《斷腸詩集前集》卷六《會魏夫人席上……》鄭元佐注引《群玉雜俎》引《楊妃外傳》引。今本《楊妃外傳》無此二句。詩當出依托。)
佽飛斬長蛟,遺圖畫中見。
登舟既虎嘯,激水方龍戰。
驚波動連山,拔劍曳雷電。
鱗摧白刃下,血染滄江變。
感此壯古人,千秋(一作“載”)若對面。(見《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