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七日極暖
風日炎洲似,暄妍趣歲華。
三冬開蟄戶,十月見梅花。
翠管書云近,黃羊賽臘賖。
卻愁遲暮雪,隨意作橫斜。
風日炎洲似,暄妍趣歲華。
三冬開蟄戶,十月見梅花。
翠管書云近,黃羊賽臘賖。
卻愁遲暮雪,隨意作橫斜。
風和日麗,天氣像炎洲一樣暖和,溫暖美好之景催促著一年的時光流轉。冬季里蟄蟲的洞穴都打開了,十月就見到了梅花開放。臨近記錄冬至云氣的日子,距離用黃羊祭祀臘日還早。卻又發愁晚來的大雪,會隨意飄灑紛飛。
炎洲:傳說中的南海炎熱島嶼,這里形容天氣極暖。
暄妍:天氣暖和,景色明媚。
歲華:時光、年華。
三冬:冬季三個月,這里指冬季。
蟄戶:蟄蟲的洞穴。
翠管書云:古代冬至有以青管測云氣、記錄云色的習俗。
黃羊賽臘:用黃羊祭祀臘日。賖:遠,這里指距離臘日還早。
遲暮雪:晚來的雪。
橫斜:形容雪花飄灑的樣子。
此詩創作于冬至前七日,當時天氣異常溫暖。詩人面對這暖冬景象,結合傳統習俗和對自然規律的認知,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冬至前暖冬景象并表達擔憂。其特點是將暖景與愁緒結合。在文學史上反映當時詩人對自然變化的觀察與思考。
月落山正昏,群烏亂鳴起。
客子中夜行,相呼渡煙水。
圉官牽控出長秋,
照夜寒光凈欲流。
一自龍池飛霹靂,
隴山風雨未曾收。
目斷清猿不忍分,
離心落日晚同曛。
山門寂寂誰為問?
一夜琪花長白云。
山中夏將半,
嘉樹敷陰重。
閑攜綠玉杖,
拄到青蓮峰。
苔徑少行客,
惟有舊游蹤。
臨池滌煩襟,
萬壑來松風。
蘭若倚天間,
岧峣白云封。
高軒敞巖穴,
疏欞銜翠濃。
未緣釋子共,
所欣良友同。
明當發毫素,
贅言貽愷公。
卻背五城關,旁連七寶山。
楚臣經夕宿,漢代入辰灣。
花縣成陰了,桃源覓路還。
功名歸晚節,矍鑠上清班。
旋樹才喧,排窗更厲,天公一噫難平。萬竅同號,不知何處先鳴。悽鉦怨鐸都沉響,近深宵、瓦擊垣傾。夢頻驚。鐵騎邊馳,百萬軍聲。
平生浩蕩江湖興,記飛濤千頃,孤舶曾聽。快意長風,猶疑鼓楫堪乘。幾時短發催人老,看飄花、春晚江城。漫銷凝。招鶴扶搖,夢繞青冥。
此別重逢未有期,
東西相望漫相思。
一編管見聊持贈,
披閱應同對面時。
千尺嶙峋直立形,
流傳神應挾風霆。
石身本聚山川氣,
便是人心聚處靈。
等閒來棹釣魚船,鷗鷺相忘亦自然。
多事脩鱗躍波底,一齊鳴翼上青天。
煙含夜色迷修竹,雁帶秋聲落晚沙。
不是胸中有云夢,只應悽惻滿天涯。
蜂狂蝶鬧艷陽晨
越水吳山一例春
處世自求行樂耳
及時惟有釣耕人
扶桑高柱大荒山,
交會朱明在此間。
神向南條回地絡,
帝于北戶啟天關。
雨疏象跡周嚴警,
日射蛟涎展御顏。
五服諸侯休后至,
司徒先領入朝班。
山農未用踏溝車
一穴靈泉蔭萬家
香積從今飽檀施
會看講夜落天花
百和慇勤出省郎
清真似有雪中香
風流不在金爐煖
自轉馀薰到錦囊
曲木床穩,
刺藜杖橫。
攬五宗之家法,
據萬象之主盟。
秋半風清,
霽空月明。
水云模楷兮無禪可說,
叢林規矩兮不令而行。
心專慕道真空法,
恬澹清虛好到頭。
如此修行皆盡達,
十洲仙侶道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