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畫谿行四首 其一
老牯浮鼻水中歸,彩雉應媒桑下飛。
蘿蔦冥冥山四起,數家雞犬煙樹里。
一支新綠漲晴溝,楊柳中間擊小舟。
罨畫谿頭烏鳥樂,呼雨喚風不能休。
老牯浮鼻水中歸,彩雉應媒桑下飛。
蘿蔦冥冥山四起,數家雞犬煙樹里。
一支新綠漲晴溝,楊柳中間擊小舟。
罨畫谿頭烏鳥樂,呼雨喚風不能休。
年老的水牛浮著鼻子從水中歸來,彩色的野雞應著媒子的召喚在桑樹下飛起。藤蘿在昏暗的山間四處蔓延,幾戶人家的雞犬隱現在煙霧籠罩的樹林里。一條新漲的綠水漫上晴日的溝渠,在楊柳中間系著一艘小船。罨畫溪頭的鳥兒歡快不已,呼風喚雨叫個不停。
牯:公牛,這里泛指牛。
應媒:野雞聽到媒子(用來引誘野雞的同類)的叫聲而呼應飛來。
蘿蔦:兩種蔓生植物。冥冥:昏暗的樣子。
烏鳥:泛指鳥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罨畫溪時,被當地鄉村的自然風光和生活場景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閑適愉悅,對鄉村生活充滿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罨畫溪鄉村的美好風光,其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描繪。
石湖橋畔土千堆,送客魂消黯自回。唯有師真曾授記,寸心猶暖未成灰。
初將七魄試重泉,同學群姑盡惘然。不信已生忉利界,散花先到世尊前。
誰為博物善文辭,嗜古徒招世俗嗤。
煙雨模糊天下事,山川靈淑袖中詩。
儒林支派清河衍,團扇神豐洛下遺。
輝映并時生二老,天將風教付維持。
痛飲狂歌空度日,感時心緒杳難平。不堪吟罷東回首,水閣春寒陰復晴。
幽居悄悄何人到,一點山螢照寂寥。欲寄所思無好信,夷歌幾處起漁樵。
蒹葭楊柳似汀洲,細草春香小洞幽。風景蒼蒼多少恨,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昏溪上語人稀,零落交游我獨悲。有約不來過夜半,誰收松下著殘棋。
烏鵲南飛明月夜,
大江東去酒旗風。
一從蘇子神游后,
千古詩人筆底空。
東風驚冷夢,啼鳥暗催人。
強起傷新節,驅車感夕塵。
泉臺應有淚,人世已無春。
不盡傷心事,凄涼獨愴神。
千里南來賦遠游,寄身天地等浮漚。老年不減相如病,久客那禁宋玉愁。薄酒倩誰沽市井,還丹笑我問逢州。兒男癡弱難為別,長夜燈前涕泗流。
世家文獻已多年,南渡從今又八傳。大父隱蒙多善慶,吾翁求我有遺編。麟經早著蕓窗學,兔窟曾占桂籍先。薄宦相隨憐別汝,誰收老骨向林泉。
當年攔道憶牽衣,千里長淮恨不歸。庭下芝蘭空雨露,山中橋梓自光輝。源流幸喜箕裘續,孝養何慚菽水違。待汝歸來成一笑,須憑寸草報春暉。
滎陽家牒世多聞,手足誰知一氣分。季弟廣西仍作縣,先兄地下已修文。故園籬落荒秋雨,先隴松楸映夕曛。冰雪尚存書帶草,青春有待續余芬。
身言書判唐朝事,巖谷搜羅廣用儒。若使兒孩膺此薦,不知等輩欲何誅。龍翔羲馭鈞韶奏,鷺肅周行佩服趨。應有萬年長策在,臣微亦欲辨奸誣。
選士從來鑒別精,猖狂敢瀆部曹聽。老生不解通三傳,小子何能習兩經。郡守遣符親勸駕,舟師戒道候揚舲。虛聲無用人傳笑,何似生來不識丁。
五十年來奈老何,客中誰復慰沈疴。錢慳子母今垂罄,藥用君臣近較多。疏廣乞骸歸海島,杜陵病肺臥江沱。紛紛前烈空千古,愁絕青山落日過。
山城獨臥碧云深,把鏡頻嗟鬢雪侵。俸米無余貧亦好,丹砂有約病難禁。浩歌夜半悲彈鋏,勝賞年來負盍簪。造化小兒真薄相,青衫竟老歲寒心。
夢里還家夢忽醒,山中松桂倍留情。長生欲得煙霞術,古學寧推月旦評。興熱可容詩作祟,愁來祇仗酒為兵。教官亦預斯文寄,投老猶能頌太平。
故人相望碧天涯,淮水湯湯去路賒。萬迭云霞仙客洞,九重宮闕帝皇家。鳴珂尚記金張里,奏賦誰開屈宋衙。鴻雁有書煩寄遠,晚霜閑付滿園花。
扁舟重過峽山寺,老衲相迎停夕曛。
寶剎云深人不到,玉環塵寂事空聞。
諸山對峙雙門迥,一水中流兩岸分。
千古依依名勝地,斷崖枯木護閒云。
盡此一杯酒,悠悠無限情。
秋勻千樹色,日落大河聲。
天地留風雅,衣冠老杜蘅。
前途誰共語,孤劍自長鳴。
凄絕天涯雁叫群,秋江一棹入斜曛。
陰那山色云中現,篷辣灘聲雨里聞。
隔嶺樹疑孤塔露,得風帆帶亂峰奔。
平生去國懷鄉感,只合江頭醉十分。
歸艎東下興悠哉,
小住危闌把一杯。
樓下沄沄內江水,
明朝同入大江來。
薰風長日正悠悠,蘭室初開待莫愁。一尺腰猶紅錦襻,萬金鬟更玉搔頭。已障畫扇登油壁,好放偏轅促玳牛。爭似秣陵桃葉渡,風波迎接隔江舟。
殊翁彩翼繡鴛鴦,深下銀鉤隔異香。少女和風虛拂幌,姮娥映月自過墻。驪駒金絡光歸路,錦瑟朱弦獨上堂。謝傅新來正行樂,詩人休羨嫁王昌。
從來富貴似仙家,弱水蓬山恨較賒。自向湖頭催畫艇,全勝嶺上駐金車。行云入暮方為雨,皎日凌晨莫上霞。若把千年當一夜,碧桃明早合開花。
一樹名花色最深,章臺長帶枉垂陰。紅蕖直下方連藕,絳蠟才燒便見心。只取鴉雛為鬢樣,閑調鳳語作笙音。琉璃鴛瓦香泥地,嬌屋重樓費幾金。
紅板長橋雁柱橫,
兩頭路接白沙平。
前呼后擁蕭蕭馬,
猶記將軍警蹕聲。
少年文價重神京,游宦還聞政有聲。
南省但推韓吏部,北方猶問趙先生。
人傳殿上三千牘,上喜胸中十萬兵。
暫輟望郎分帥閫,淮南草木更知名。
遲鴻臺畔擅三余,良冶為箕也不疏。欲識自相師友意,少陵秋興右軍書。
誰道扶風近帝都,繞臺千匝盡江湖。南荒豈少同游侶,踏遍春風聞鷓鴣。
縱橫彩筆寫云霞,其奈山人行徑賒。綺語讖來無一事,偶然微雪警窗紗。
羊家小婢學夫人,到底悲歡不屬身。爭似娙娥妝洗盡,自然冰玉離風塵。
上人偶作十日留,才別便覺如三秋。
應覺擁爐華藏客,不知對雪姑溪愁。
清詩字字吟可老,冷日愔愔誰見投。
愧我霜髯不用剪,寒灰撥盡欲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