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道場何山二首 何山
謝公滄海士,眷眷在林壑。飛輿下層巒,及此日未落。
翩然何山麓,古澗謝疏鑿。方橋跨清泠,鬰密交翠幄。
通幽更窮深,木末見楹桷。瑯珰鳴老屋,拉攞相倚薄。
莊嚴布金地,藤蔓土花剝。當年軒裳客,小隱事鉛削。
能令此山名,谷口振京洛。如何給園居,勝士久不作。
豈惟雪山輕,顧恐泉水濁。周行一泛覽,懷古嘆冥漠。
安知千載人,不作來游鶴。
謝公滄海士,眷眷在林壑。飛輿下層巒,及此日未落。
翩然何山麓,古澗謝疏鑿。方橋跨清泠,鬰密交翠幄。
通幽更窮深,木末見楹桷。瑯珰鳴老屋,拉攞相倚薄。
莊嚴布金地,藤蔓土花剝。當年軒裳客,小隱事鉛削。
能令此山名,谷口振京洛。如何給園居,勝士久不作。
豈惟雪山輕,顧恐泉水濁。周行一泛覽,懷古嘆冥漠。
安知千載人,不作來游鶴。
謝公是寄情滄海之人,眷戀著山林溝壑。乘車飛駛下層層山巒,此時太陽還未西落。輕快地來到何山山麓,古老山澗未經人工開鑿。方形石橋橫跨清澈溪水,樹木茂密交織如翠綠帳幕。探尋幽深之處再往更深處走,樹梢上可見房屋的楹桷。老屋傳來瑯珰聲響,相互倚靠顯得雜亂。莊嚴的佛地鋪上金色,藤蔓和苔蘚剝落。當年那些達官貴人,在此隱居進行著述。能讓這座山聞名,在谷口聲名震動京城。為何如今這佛地,賢士許久不再出現。豈止是雪山被看輕,只怕連泉水也變污濁。四處游覽一番,懷古之情油然而生,感嘆世事渺茫。怎知千年之后的人,不會化作前來游玩的仙鶴。
謝公:指謝安。滄海士:寄情山水之人。眷眷:眷戀。飛輿:飛馳的車。下層巒:從層層山巒下來。翩然:輕快的樣子。疏鑿:開鑿。清泠:清澈的溪水。鬰密:茂密。翠幄:翠綠的帳幕。楹桷:房屋的柱子和椽子。瑯珰:象聲詞。拉攞:雜亂的樣子。布金地:佛地。軒裳客:達官貴人。鉛削:指著述。給園居:佛地。勝士:賢士。雪山:泛指佛教圣地。冥漠:渺茫。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階段,詩人游覽何山,看到此地曾經因賢士隱居而聞名,如今卻賢士不再,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懷古傷今,通過描繪何山景色和回顧歷史,感慨賢士的消逝和世事變化。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酒薄僅飲濕,歌長欲淚垂。
人皆有兄弟,我獨困乖離。
苦乏田園計,初非干謁資。
途窮與計拙,千載少陵詩。
吾友徐審知,識自弱冠初。
中間幾離合,每見愧不如。
迺翁春秋學,老死使者車。
官職不足道,門戶政要渠。
誰道江南春有寒,未經社日衣能單。
桑麻過雨日夜長,桃李因風高下殘。
舊說中州政如此,了知瘴氣不能干。
天公似憫斯民病,故體淳熙詔令寬。
年年賦梅詩,不賦如有闕。
于梅亦何事,我好自渠結。
昔人思故人,往往托風月。
我今故人思,因梅念高節。
數畝湖邊宅,千篇海內詩。
機心謝鷗鳥,樂事付塤箎。
艇子思重過,流行竟莫知。
吾儕俱老矣,悵望復來期。
月早晝氛在,月遲夜氣澄。
秋毫細可數,烏鵲棲亦興。
青山葬李白,蘇門隠孫登。
吾老無逸氣,頹然照鬅鬙。
鷺影投山背,蟬聲滿樹頭。
千峰雪未釋,四野雨初周。
甚矣厭余暑,欣然當早秋。
半年才此見,一夕可辭留。
聞道常年會,尚書領客來。
公能哦舊句,我恨闕初陪。
鬰鬰云峰雨,蒼蒼石磴苔。
人亡與節逝,已矣兩裴回。
路盡庵才出,云深山更藏。
陂池新得水,松檜舊成行。
午供隨齋缽,留題陟上方。
林鳩方喚雨,歸路恐相妨。
西江十一州,我所歷者半。紛紛墨綬徒,十有九頑懦。
使者金閨彥,用意人物中。見我輒詢我,稱旨不數公。
我時官白下,與公未相識。何以知其然,雞犬相接跡。
無何困流轉,卒歲下風趨。看其日所為,自喜言不誣。
人皆竭民脂,我獨求民瘼。上官雖喑嗚,民氣得和樂。
體用夫何如,動靜惟以誠。夫豈今人歟,古人斯與并。
朝廷重縣令,不減用儒盛。六察與郎官,遷除匪他徑。
公行始發軔,九萬當自茲。侍從近臣間,況復多己知。
不見融州使,無從可寄書。
仙巖忽逢字,驛騎想非疎。
室近宜人桂,官勝沖尹馿。
江南熱猶劇,嶺外比何如。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種松。
路窮千折險,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簷喧蜜蜂。
客來僧不語,日暮自鳴鐘。
春風未著江南村,梅花有方先反魂。
斕斑初疑霜集曉,爛漫忽若月掛昏。
孤山寺下林逋宅,松風亭前東坡園。
想應照水自愁絕,誰復好事來相溫。
我今居閑百無念,夜半始寢起及暾。
欲拈墮蘂每攀樹,要看落影長開門。
東南文士推諸孫,妙處不在工語言。
要于險韻出奇峭,敢云小技未為尊。
秋林如老發,賸好忽已衰。
委身造物中,寧得逭厥時。
木落有再榮,人衰無少期。
可不思自勉,無聞戒在茲。
留落悲遺俗,凄涼說故家。
文科君有繼,世業我空嗟。
白發時今晚,青云去未賒。
還家語歸父,穮蔉要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