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塢庵
路盡庵才出,云深山更藏。
陂池新得水,松檜舊成行。
午供隨齋缽,留題陟上方。
林鳩方喚雨,歸路恐相妨。
路盡庵才出,云深山更藏。
陂池新得水,松檜舊成行。
午供隨齋缽,留題陟上方。
林鳩方喚雨,歸路恐相妨。
走到路的盡頭,庵堂才出現在眼前,云霧繚繞,深山仿佛藏得更深了。池塘剛剛蓄滿了水,松樹和檜樹依舊整齊排列。中午的齋飯隨著齋缽端來,我留下題詠后登上了上方。林中的斑鳩正在啼叫仿佛在呼喚著雨,我擔心返程的路會被雨阻礙。
陂池:池塘。
午供:中午的齋飯。
齋缽:僧人化緣用的缽。
陟:登上。
上方:指佛寺的方丈、住持居住的地方,這里可泛指高處。
林鳩:林中的斑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游覽章塢庵時,被庵堂周邊的山林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和平、寧靜的時期,詩人得以悠然地游覽山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章塢庵周邊的景色和詩人的游覽經歷。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釣竿閑卻下漁磯,采采香芹不自肥。
舉步毫厘千里錯,回頭四十二年非。
已將明鏡悲華髪,更遣緇塵染素衣。
饑食肉糜應是好,倚門日日望兒歸。
今日何日春氣柔,東城騎馬花綢繆。
為君停馬一呼酒,花前倒披紫綺裘。
玉脂泛濫魚鳥飫,歌舞倦矣蛾眉愁。
千金萬壽好賓主,今我不樂歲如流。
豈比世上狂馳子,一語不合行掉頭。
嗚呼天倫古所定,非有大故寧相尤。
蒼梧弓劍俱塵土,一片枯桐尚傳古。
有弦彈入碧虛寒,彩鳳應來獸應舞。
物真物贗不必論,立名幸有古意存。
南風不作民正慍,我欲抱渠招帝魂。
后稷播百谷,粒茲阻饑人。
新苗化為舊,舊種還為新。
萬代一粒傳,何嘗失其真。
君看田中秋,穗穗上古春。
太極生天地,同是有吾身。
吾身千世前,親見羲與神。
不失赤子心,是即無懷民。
云胡逐頹運,澆浮散其貞。
良苗不自殖,甘與荑稗倫。
勉哉耕我田,歲晚收陳陳。
墻陰老龍孫,氣欲干云霄。共愛秉勁節,終虞忌高標。
東風撼南極,萬壑翻江潮。挑燈不成寐,念爾心搖搖。
天明報平安,阿龍故自超。山翁喜欲狂,呼童傾巨瓢。
舉酒壽此君,不飲吾當澆。
愛蓮盡愛花,而我獨愛葉。
水仙剪圓碧,萬柄相倚疊。
風掀翠釜舉,露浥鮫珠曄。
不必滿川紅,香氣自薰浹。
龜魚蔭涼影,鷺鷗憩別業。
潔可包龍城賈客之飯,清可制三閭修士之衣。
大可載太乙真人之臥,高可蓋桐江神女之歸。
醉仙卷作碧玉盞,歌妓攜來綠云扇。
有時聽雨隔窗眠,湖聲十里錢塘晚。
長松梢梢老煙霧,瀑泉飛落千丈布。
樹精搖手不敢呵,雅是仙人熟眠處。
睡蛇未死驚起來,風吹野服冠崔嵬。
雙髽窣窣磨老瓦,墨汁湑湑翻莓苔。
一翁擁篲供掃壁,一翁聳膊觀落筆。
欲寫未寫方昂頭,野趣含秋正蕭瑟。
先生壯志神龍驤,欲跨八表提天綱。
市衢呼酒沃俠客,豈肯老死蒼山傍。
忽來馿上聽鳴鏑,中原王氣開皇極。
心事西峰一首詩,真人自在陳橋驛。
解后西風野菊黃,別來冉冉歷三霜。
未償詩債如山重,曾結交盟引夢長。
老病終年親藥裹,清談何日倒書囊。
聞君讀罷多娛樂,萱草春深棣萼芳。
神镵鬼鑿深無底,誰敢然犀照秋水。
蒼生望霖龍不起,蠟丸箋心聒龍耳。
髯張尾戰珠脫腹,仰天噓氣陽侯哭。
銅瓶偷湫未及屋,黑云崩山雨如竹。
長憶揚州笑口開,扁舟何意子能來。
居然一別又三載,如此相逢能幾回。
春色漸歸千古樹,雨晴猶有隔年梅。
歸帆不泊無邠水,少駐東風領一杯。
牛奮箕張謗易生,更堪枉矢與攙槍。
五窮繾綣奴休送,三至倉皇母亦驚。
逸少自慚君有誓,李期誰謂爾孤鳴。
東風吹盡芝山雪,略放梅花一樹明。
天馬抱奇相,緊骨瞳方明。
出入百萬中,有如一鳥輕。
宇宙莽超踏,風云慘經營。
獨倚雄杰態,蕭蕭隨北征。
朝飲南海頭,夕秣乃幽并。
失主坐黯淡,別群奮長鳴。
豈無輕俠兒,金羈懸朱纓。
但感束帛義,不忍負死生。
低頭為君老,喑喑萬里情。
丘嫂禮金印,故妻赧朱輪。
區區富與貴,祇可夸婦人。
彼婦一何愚,所羞惟賤貧。
安知墦間妾,臯此淚沾巾。
蒼蒼鹿門山,高風清絕塵。
山亭種花厭脂粉,純種芭蕉三百本。
一心生意展不盡,四面蟠根培自穩。
卷舒風日閃流翠,滉滉清陰浸窗戶。
煩君凈拭湘竹床,著我橫眠聽秋雨。
深村落日啼寒烏,中有十數黃於菟。
飽吞猘狗未足醉,時失行客驚相呼。
蒼髯老翁百夫勇,蹶張強弩金仆姑。
潛機夜半發乘矢,黃髯白額殲其渠。
寢皮食肉爭賞快,入穴取子無留余。
嗚呼山中猛虎今已無,人間苛虎誰驅除。
老翁負弩先辟易,此虎咆哮角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