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葺圣壽寺
建中天子寄彌綸,
筑隱商巖舊葉存。
麟笑有文藏冊府,
駟車流慶屬衡門。
金繩寶構新空界,
劍樹真游接古原。
藐矣諸孫愧前躅,
脫身仍謝北山猿。
建中天子寄彌綸,
筑隱商巖舊葉存。
麟笑有文藏冊府,
駟車流慶屬衡門。
金繩寶構新空界,
劍樹真游接古原。
藐矣諸孫愧前躅,
脫身仍謝北山猿。
建中年間的天子托付宏大的治理之責,在商巖般的隱居之地修建,舊有的基業仍存。麒麟祥瑞的吉兆文獻藏于冊府,顯貴的車駕福澤惠及隱者之門。金色繩索與珍貴殿宇裝點新的空界,如劍之樹與真趣游蹤連接古原。后世子孫渺小,愧對前人足跡,脫身世俗仍要辭別北山的猿猴。
建中天子:指唐德宗李適,年號建中(780-783年)。
彌綸:本指覆蓋、統攝,此處代指治理國家的宏大事業。
商巖:傅說隱居之地(《尚書·說命》載傅說曾隱于傅巖),代指隱者居所。
麟笑:麒麟出現的祥瑞之兆;冊府:皇家藏書機構,代指國家文獻。
駟車:四馬所駕之車,代指顯貴;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居所,代隱者。
金繩寶構:佛教寺廟的金色裝飾與珍貴建筑;空界:佛教指虛空世界。
劍樹:形容樹木高聳如劍;真游:指與真趣、禪意相伴的游歷。
藐矣諸孫:后世子孫自謙渺小;前躅(zhú):前人的足跡、功業。
北山猿:用孔稚珪《北山移文》典故,指山中猿猴,代指隱居生活。
此詩或作于唐建中年間(780-783),圣壽寺修繕之際。詩中“建中天子”“筑隱商巖”等語,或關聯唐德宗時期對隱者、佛教的推崇。詩人作為參與修繕的后人,面對祖先(或前人)留下的基業,感慨自身未能繼承前賢足跡,故發此嘆。
全詩以圣壽寺修繕為引,追思前人功業,融合歷史典故與佛教元素,既贊隱德與宏業,又抒后世自愧、歸隱之意,語言典雅,用典自然,是一首兼具歷史深度與個人情志的寺院題詠之作。
香擁紅云,影搖青蓋,水宮競斗明妝。天然異種,誰數并頭芳。月地恍疑人影,湘妃醉、春散香囊。還相亂,三三兩兩,交頸紫鴛鴦。
薰風何處起,最宜吟賞。春草池塘。更閑情澹雅,官舍清涼。折桂預期仙步,斜陽里、相襯槐黃。行看好,舟中蓮女,馬上彩衣郎。
路遙頻息馭,
選石聽泉鳴。
暫謝區中累,
聊深物外情。
亂峰低晚照,
一雁過秋聲。
何事塵簪紱,
悠悠誤此生。
天水空濛,只將暝織愁,催雨添恙。乍過了東風,楊花一桁。彈指還驚仲夏,蕭蕭檐瓦跳珠響。葡萄漲。鳩婦喚晴,鳧母眠浪。
惆悵。他鄉誰傍。算爐薰藥裹,聊自屏當。料故國樓頭,茶煙新飏。豆綠缸中梅水滿,何時小啜龍團餉。苔衣長。賦得苧衫難爽。
丹桂亭亭兩妙齡
相逢江上話詩情
冰霜自是男兒志
穩步青云萬里程
自公湘中去,雁斷致書寡。
今年從默齋,五字聞大雅。
青燈話疇昔,白首問茅價。
十里五里間,水竹肯輕舍。
綠送蛟冰出御溝。
黃回鵝柳覆朱樓。
一場春睡替春愁。
蹤跡似鴻渾未定,
歲華如水只東流。
家住青山碧海頭。
炎荒十日小盤桓
皂帽依然返幼安
照汗青詩文渡海
滿江紅曲岳憑闌
遑求澤國持龍節
頗負邊人望豸冠
猶有伏波橫海志
書生戎服一登壇
迢迢萍水向西流,
地接長沙一片秋。
不逐征鴻過湘浦,
行程應記到南州。
碎雨黃昏,倩誰偷喚春魂轉。亞階紅白盡辭枝,向晚馀寒淺。清夢人間易斷。最難消、啼鵑又遍。傷心重過,綺戶朱門,風花盈面。
翠管銀船,當時肯放韶光賤。一春心事水東西,流恨天涯遠。愁里年華自換。費憑高、相思淚眼。暮云過后,未了重陰,閑簾休捲。
平生結客知心少
亂世逢人笑口難
近日老天頻送喜
誰來對酒共清歡
朝日照綺錢,
光風動紈素。
巧笑倩兩犀,
美目揚雙蛾。
十日阻兵沽上雨
蕭然一榻意何如
吾言已驗當垂別
京國初違遂闊疏
向牖凍蠅祛未去
寓書殘墨劣無馀
云何更盡今朝事
還為思君訊起居
吾生較此翁,已落二紀后。一時偶蹉跌,千載難邂逅。
悠悠牂柯水,冉冉峨眉云。自恨詩語拙,莫慰沉湘魂。
今朝開此圖,英氣尚髣髴。酌予中郎酒,酹此浪仙佛。
束發守孤學,觸事多罵譏。九原不可作,吾老欲安歸。
老于交往喜尋僧,
澗道微寒水未冰。
盡日應身何處供,
夜鐘誰上佛前燈。
收拾風煙在一絲,
水深魚餌荻芽時。
相逢慎莫輕開口,
我亦人間學啜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