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首座以老夫詩西嶺障斜日為韻作五章見寄次韻答之 其四
爭端起儒墨,春蚓兼秋蛇。
筆研真淺事,専門自名家。
但有香積飯,不妨薰毗耶。
溫風媚高柳,招客整還斜。
爭端起儒墨,春蚓兼秋蛇。
筆研真淺事,専門自名家。
但有香積飯,不妨薰毗耶。
溫風媚高柳,招客整還斜。
儒墨兩家爭端興起,他們的文字就像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一樣雜亂無章。舞文弄墨實在是淺薄之事,那些專于一門的人自稱為名家。只要有香積佛國的飯食,沾染些世俗的煩惱也無妨。溫暖的春風輕拂著高大的柳樹,招呼著客人,身姿搖曳。
儒墨:儒家和墨家,春秋戰國時期兩個重要的思想流派,常起爭論。
春蚓兼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這里引申為儒墨之爭的言辭雜亂。
筆研:即筆墨,指寫作之事。
香積飯:出自佛教典故,香積佛國以香飯濟人。
薰毗耶:毗耶離城是維摩詰居士所居之地,這里指沾染世俗煩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思想界可能存在不同流派的爭論,詩人可能對這種爭論感到厭煩,轉而從佛理和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文字之爭的淺薄,倡導從佛理和自然中獲得超脫。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將思想與意象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審美。
前魚棄龍陽,
馀桃罪子瑕。
請看恩易盡,
毋矜色勝花。
歸看鳳雛索乳。銀鹿牙牙學語。不似白家蠻。似香山。
東閣幽香已動。官馬幾時才鞚。不問老蘇卿。問朝云。
不腆先疇與破庵,在汾水曲管岑南。
幽棲晚節巢林一,戇草當年及□三。
酒甕有期春共酌,書囊無底曉猶談。
吾憫紫氣難瞻矚,未暇攀迎柱下聃。
東游如入輞川圖,
野鳥沙禽共喚呼。
碧樹森羅三寶地,
青山環繞萬金湖。
人逢首夏衣穿葛,
節近端陽酒泛蒲。
一宿招提捫蘚壁,
達摩還面九年無。
永和九年晉癸丑,禊帖至今家家有。遺墨一紙出昭陵,摹本宇宙同不朽。
甲子循環十六周,甫近千歲未為久。之字二十我諦觀,誰繪此圖誇妙手。
晉人之學吾能□,□以莊子為六經。大同小異立議論,漆園遺意入蘭亭。
七情靜動應萬事,一氣聚散鐘千形。樂極必悲生必死,倏開忽闔風天螢。
豈不痛哉逸少語,畏怖生老病死苦。掇拾釋氏之緒馀,惴惴其慄有如許。
顏瓢致樂悲安在,曾簀臨死生焉□。短中求長斷斯文,翰墨高名萬萬古。
寧可且將朱唇飲酒,
誰能遂你黑齒常之。
羅浮海上號仙山,
長擬閒游未得閒。
臺榭半凋千古跡,
江湖空老壯時顏。
欲騎白鶴身飛去,
若見黃龍手自攀。
可奈同懷不同往,
為君須取大丹還。
文章不辨演絲綸,
失腳塵勞勿更論。
茵壤飛花適然耳,
一觴聊復伴黃昏。
我來子去各東西,蹤跡何殊鴻印泥。座上春風誰許挹,滿庭棠影鳥空啼。
師席長虛知幾年,雨寒塵暗廣文氈。揚雄已老侯芭去,寂寞何人守太玄。
誰種庭前竹,蕭森數十竿。高檐晴落翠,虛室晝生寒。韻喜風前聽,陰宜月下看。莫言家在遠,長得報平安。細葉枝枝翠,嬌英朵朵紅。愛看房有實,不信色為空。迎夏葵爭發,傾陽意略同。因之思漢武,花滿近郊濃。弱植亭亭立,新枝漸漸開。自能承雨露,元不愧塵埃。蕊艷抽紅錦,陰長落翠苔。新詩題滿葉,秋意莫先來。窗外有奇樹,木瓜枝相交。幸自少酸味,何由動老饕。香氣頗幽馥,鳥聲恒寂寥。莫為相好贈,卻恐報瓊瑤。小圃高棕樹,亭亭迥出云。近身皮盡古,到頂葉才分。性直鐘元氣,根多托厚坤。幸茲無剝削,生意得長存。為是根延蔓,因知筍易生。破苔錐快利,穿砌角崢嶸?;X解龍蛇蛻,梢翻翡翠翎。漸應為勁節,行復上青冥。梔子湖湘見,重看在錦城?;ㄈ缑啡锏?,香比木犀清。會取風霜實,還添藥餌名。莫嫌滋味苦,利益似忠誠。愛此木犀樹,青青長近階。每承朝露重,長引夏風來。嘉卉應難得,高人喜剩栽。不知歸去日,還得見花開。圓盆為池底,方石為池鉉。貯水無多子,涵光亦有焉。影隨庭下樹,云度鏡中天。好似人心靜,森然萬象全。北山多古柏,此地少為奇。并長庭階下,雙承雨露滋。貞心惟我共,苦意只天知。清影尤宜夏,時來一玩之。密密庭前草,纖纖每易生。細搖風葉軟,微綴露華明。生意知無間,乾坤太有情。不除思茂叔,心與共欣榮。臺累層層級,花開種種香。雨過苔色凈,風動樹陰涼。高下當虛牖,依稀近小堂。讀書頻對此,瀟灑意何長。竹徑通書室,行來宛轉深。舉頭交翠葉,步屣踏清陰。舊籜頻飄地,新篁亂滿林。好風涼不斷,灑灑滌塵襟。
得圣能師獨鑄金,燋然禹墨救時心。
北游閶闔陳燕策,南望滄波起越吟。
九域當年大和會,三韓今日小蕭森。
知君不免新亭淚,留與何人誚陸沈。
樓前誰唱《綠腰》催,
千里梁園首重回。
記得杜家亭子上,
信之欽用共聽來。
陡覺江天朗,
開帆趁晚晴。
殘云拖雨過,
新漲挾潮生。
村小還成市,
途遙不計程。
劇憐今夜月,
偏照客舟明。
凡夫有我儂,
貪嗔百種兇。
佛說多方便,
令歸此法中。
月薄西山夜氣清,
就床攲枕不勝情。
姮娥似欲相鉤引,
特地窺窗巧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