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采蓮曲
稽山罷霧郁嵯峨,
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
別有中流采芰荷。
稽山罷霧郁嵯峨,
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
別有中流采芰荷。
會稽山上的霧氣散去,山巒顯得高峻突兀,鏡湖水面即使沒有風也泛起層層波浪。不要說春天過去芳菲落盡,在湖水中央還有人在采摘菱角和荷花。
稽山: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罷霧:霧氣消散。郁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鏡水:即鏡湖,在紹興會稽山北麓。
春度:春天過去。芳菲:花草香美,這里指花草。
中流:水流中央。芰荷:菱角和荷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這首詩描繪江南水鄉春末夏初的景色,推測是詩人在游覽江南水鄉時,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而創作,展現出當時江南地區的生活風貌和自然風光。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江南春末夏初的生機與美好。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在文學史上,它是描繪采蓮題材的佳作,體現了唐代詩歌對自然和生活的關注。
還源根本杳難窮,秘密玄微造化中。
白日昏迷常不見,青龍霧曉大家同。
陰陽表里和煙碧,天地相鮮似火紅。
直要審詳知道理,丹成千載上升功。
貪染猶來理不通,虛勞歲月面西東。
從前自是凡心別,利益須歸上帝功。
洞府名高同景致,塵泥蹤跡莫知空。
云非但向鉛中作,變化飛騰大道雄。
修心慕道入玄機,方便門停次第依。
種性莫教拘執定,因緣去住不相違。
離他少欲陰功積,淡薄深來絕是非。
浮世利名常自遣,真空妄想一時歸。
露含千滴瀝,幻化杳無跡。心重一時間,寸陰堪可惜。
明根生惠性,德行多饒益。掌握驪龍珠,縱橫不改易。
浮生在眼前,海變黃沙磧。萬里似閑云,天高難障隔。
春來又復秋,正自銷邪僻。欲界共知深,恒河豈蕩滌。
虛空有路岐,人迷慵去覓。影里架金梯,堅持須是一。
愚癡恍惚中,返樸歸淳質。毀譽謾勞煩,終身還不吉。
河水注東流,自然無漂溢。上下立尊卑,端恭何得失。
載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極寬。
蜀國江山存不得,劉家豚犬取何難。
張儀舊壁蒼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獨對斜陽更惆悵,錦江東注似波瀾。
無窮思廣大,幽隠便知深。
智達千經論,方關一寸心。
總明懷往古,曩劫順從今。
此理人須信,周旋子細尋。
京都繁盛誰比矣,十二樓臺重重起。
九衢車騎日喧喧,廣陌歡呼歌帝里。
我今御宇臨天下,物泰熙熙忻朝野。
村夫擊壤荷豐年,侯門朱紫皆風雅。
無為一坦已成功,關防絕慮閑戰馬。
唯愿君臣千萬世,六合同心歸華夏。
清虛閑靜得,奉道見真歸。
契合皆堪用,因緣事好依。
精誠求諦信,須有是兼非。
豁達幽深遠,奧妙入玄機。
恤刑徧空于囹圄,八風調順興時雨。
我且慙無及物功,哀哉獄訟經炎暑。
清涼坐起受官榮,幾許能仁善規矩。
倏忽從天降下來,霶沱敢望如斯睹。
預豐苗稼瑞三秋,有感必通消災苦。
具足人難得,聰明別是非。
志誠符感應,清靜扣玄機。
道大雄名久,真邪有順違。
精專閑彼我,萬法一宗歸。
西游久不得師書,睹物相思展篆圖。
情厚未忘蓮社約,分深曾伴橘洲居。
青云作陣宜長臥,白酒資吟莫破除。
見說近來揮彩筆,字皆飛動有功夫。
無縈無慮鬢如黳,手執仙經杖一藜。
猛利銷磨閑歲月,玄中妙道入云霓。
紅塵世界何拘束,白日山川高又低。
去住自然皆寂默,逍遙不假上仙梯。
見他顏貌未知年,便說人間壽一千。
修煉要門皆的實,行持法度甚精專。
于身有益何般是,指口為明道理全。
更擬細窮方外事,無言無語上青天。
造化等齊,不分高低。
神筆才智,海岳凄凄。
稀代為寶,舉意東西。
毫端萬象,沃蕩狂迷。
逍遙密化道希夷,宗習群流我詠之。
應是有情聽譬論,莫教虛度悟參差。
深窮動靜宜消息,測隠玄元善所為。
性識更能通幻夢,恬然存相似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