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釋迦像并十八羅漢贊 第五諾距羅尊者
樹亦求法,身當床坐。
鹿有施心,供以山果。
雪眉許長,舒綰在我。
默而識之,未用驚破。
樹亦求法,身當床坐。
鹿有施心,供以山果。
雪眉許長,舒綰在我。
默而識之,未用驚破。
樹也在追求佛法,它的身軀當作床來坐。鹿懷有施予之心,用山中的果子供奉。雪白的眉毛那么長,舒展盤繞在我身邊。默默記住這些,不用為此驚訝。
求法:追求佛法。
施心:施予之心。
雪眉:雪白的眉毛,形容尊者年老。
舒綰:舒展盤繞。
默而識之:默默地記住。
此贊可能創作于作者對佛教文化有深入接觸和感悟之時。在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人們對佛教修行者的事跡和精神境界充滿崇敬,作者通過描繪諾距羅尊者的修行場景,來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對尊者的敬意。
這首贊詩主旨是宣揚佛法修行的境界和精神。其特點是通過具體意象和場景展現佛法內涵,簡潔質樸。在佛教文學中,這類贊詩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和文化。
占斷春光,水邊橫枝。欲識生意,未著花時。
雪欺梅耶,抑梅欺雪。孤高之操,凜凜清絕。
花勿盡開,盡開香歇。勿待月圓,才圓即缺。
竹外一枝,嘯傲東風。許多真趣,在有無中。
飯罷茶來手接時,
個中日日是真機。
建溪顧渚君休問,
冷暖如魚只自知。
今朝震澤行,動蕩玻璃色。
四萬八千頃,浮天杳無極。
東西洞庭山,縹窈如潑墨。
與我相周旋,招之不可即。
冉里那復返,毛公久滅跡。
可憐水犀甲,石蕝化深碧。
更聞此山中,幽人無歲歷。
老死不出山,何由識兵革。
回頭笑句踐,藉手婦人力。
一朝良弓藏,解使大夫惑。
去去不足道,此水可亡國。
霜月憎人入寐,
朔風吹雪為花。
酒座豈知換世,
舞腰不解還家。
煙籠近浦沙白,
雨急長溪水渾。
一夜江頭潮滿,
釣船撐到柴門。
燕山匹馬,攜手河梁人去也。
此地相逢,隋苑秋聲百尺桐。
綠幺紅豆,一曲新詞花影瘦。
自是彭宣,曾向扶風聽管弦。
棠梨落盡花如雪。雙雙照影昏黃月。
泓黛秀聯娟。云鬟亞玉肩。
憑闌羅襪倦。坐損春衫茜。
小語怯聽聞。嬌波橫覷人。
搔首天難問,窮愁欲著書。
才疏仍橐筆,哭痛未回車。
壘塊銷惟酒,風塵走似驢。
何當無掛礙,息影入蓬廬。
鯉庭喜見重添玉,綸閣開顏倍舊歡。已見琴書稱有托,未容身世羨無官。奇英試辨啼聲異,祿壽天教付畀完。掌上明珠寧有價,老懷一日幾回看。
老桂孫枝并秀難,茲歡應是異常歡。共占素履孚天道,直擬書香繼祖官。胤祚幾人三世見,乾坤萬事十分完。名門德澤源流遠,還有云仍奕葉看。
充閭喜見重門闌,此日庭除共一歡。盛德從知應有后,老懷方始愜為官。喬松元氣神明護,仙果天家雨露完。賜笏剩教遺遠澤,要留忠孝范模看。
恭聞相府生孫日,雜遝朝紳喜助歡。犀錢重制皆珍賜,湯餅頻調給大官。召公世德勛賢近,張老名賢頌禱完。調燮馀閒聊灑翰,陽春吟得遍傳看。
老見佳孫心倍寬,膝前令子足承歡。黃扉介壽徵平格,綠野關情且耐官。人莫與期天自定,事無違愿福方完。魏家勛烈稱千古,留取聲華作對看。
有佛處,不得住,藕絲孔里行官路。
無佛處,急走過,十字街頭相對坐。
病鶴尚能孤唳,
凍螢相守殘編。
世間有豁達老,
天上無愚戇仙。
角藝論文四十年,誼敦甥舅許隨肩。退之馀事詩人作,愧我才非東野賢。
滲黷乾坤鼎祚移,城崩霜隕變生奇。心傷一代成詩史,髣髴梅村皓首時。
鄴下才人徐偉長,感懷宿草恨茫茫。憑君哀誄生平見,闡發奇光修夜旸。
詩人從古例遭窮,秀句多緣寒餓工。珍重一編丁卯集,運丁衰晚有唐風。
危欄偶向醉時憑,
風碾寒流碎玉繩。
亭下何人夜吹笛,
一篷殘雪蓋漁鐙。
年年綠水送殘紅,
不怨東君只怨風。
芳草連云愁更遠,
勸君當醉萬花中。
燕壘粉垣香墜,螀館蓼花紅碎。行人莫唱水東流,水西流。
柳外畫船簫鼓,簾外梅龍煙雨。當年原倩遣閒愁,惹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