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司錄見寄
不曾識面已傾倒,便覺胸中涇渭分。
句精不減李長吉,才高大類沈休文。
看山詩眼湛如水,拄笏爽氣高摩云。
他年竹屋夜連榻,妙語懸知過所聞。
不曾識面已傾倒,便覺胸中涇渭分。
句精不減李長吉,才高大類沈休文。
看山詩眼湛如水,拄笏爽氣高摩云。
他年竹屋夜連榻,妙語懸知過所聞。
還沒見面我就已對您十分欽佩,感覺心里能明辨是非了。您詩句精妙不遜色于李長吉,才華卓絕很像沈休文。您賞景的詩眼清澈如水,手持笏板時那爽朗的氣概高可摩天。將來有一天在竹屋中我們夜晚同榻而眠,我料想定會聽到比以往聽聞更絕妙的話語。
傾倒:欽佩。
涇渭分:比喻是非、好壞分明。
李長吉:即唐代詩人李賀,以詩風奇詭著稱。
沈休文:即南朝梁詩人沈約,學識淵博,詩文俱佳。
拄笏:用晉代王徽之“西山朝來,致有爽氣”典故,形容人有高雅的情趣和不凡的氣概。
懸知:料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收到張司錄的寄詩后,被其才華所打動,于是次韻回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安穩、文化交流活躍的環境,詩人與友人以詩會友,相互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美與期待相聚之情。其特點是通過類比突出友人才華,想象未來相聚增添情誼。在文學交流中展現了文人之間以詩傳情的雅趣。
危樓凌漢涘,復此暫居停。
月憶來時白,山從去后青。
人煙凝晚靄,船火散疏星。
綠水過清絕,還令郢客聽。
涼波倒浸層樓影,疏柳寒塘。簾里重陽。一朵秋花點鬢黃。
無端惹起離人恨,不住回腸。約略新妝。曾把茱萸酒數行。
蕭蕭蔗尾起秋聲,
萬灶甜漿煮作餳。
枯槁莫嫌同嚼蠟,
一春薪炭徹秋晴。
函關見殘雪,褒谷聞春禽。禽響通朱輪,馬嘶入青林。花明亂石路,云抱寒泉岑。天外漢江來,城下漁網沉。
庖供縮項鳊,坐使宮娥斟。農桑不須教,古俗自通今。
春風東來幾萬里,相送入關如有情。灞陵原邊柳條暗,咸陽橋畔桃花明。自古恨別此兩處,十千美酒琉璃傾。日落未落車馬動,子規滴血壯士驚。
行哉使君負膽氣,蜀道雖險心常輕。是時門前大桐樹,爛漫紫萼啼流鶯。弟兄同懷不可見,應亦夢覺嗟遠程。
太白山前一尺雨,桑下問蠶田問耕。郡城夜開百姓喜,喜從迢遞壺漿迎。
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當時自以為深固。
下流水銀象江海,上綴珠光作烏兔。
別為天地于其間,擬將富貴隨身去。
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
可憐寶玉歸人間,暫借泉中買身禍。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霸陵原。
禪不在參,道不須悟。
動轉施為,山岳鼓舞。
孟八郎漢便恁么去,
爭似西峰搬石運土。
畫眉余興,哂王章閨閣、都無英物。北闕浮云遮望眼,誰作中流鐵壁。剪豹天關,搏鯨地軸,只字飛霜雪。焚膏相助,壯哉兒女人杰。
投袂太息花前,仰天長笑,正酒狂初發。赤日鱗金霄漢轉,坐見岳搖氛滅。一葉身星星發。與君沉醉,玉臺斜過佳月。
花樹。花樹。冪歷一窗紅霧。
月明寥落金樽。錦瑟年華斷魂。
魂斷。魂斷。厭煞春宵銀漢。
山行未愜此情真,
問訊寒梅到比鄰。
但有疏花印寒月,
不妨自是一家春。
曾記丁年共締交,我沉滄海爾云霄。低徊五十年前事,陵谷滄桑閱四朝。
當君中禁揮毫日,值我黔陽佐幕時。家業飄零生計拙,累君輾轉費籌思。
十年紫闥任翱翔,排比天章日萬行。底事銀河才洗甲,除書倏又下巫陽。
幾度青陵夢故人,諦觀遺照倍酸辛。盈庭蘭玉皆英雋,閒酌玻璃話夙因。
羲馭舒徐日正遲,
園林已覺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無準,
燕怯輕寒不耐飛。
楊柳參差綠未齊,
寒煙亂草上空堤。
黃陵廟下多叢竹,
一夜哀猿不住啼。
一躍滇南蜀道開,
戰云斑駁爛成堆。
回天幸已摧新莽,
落日曾驚失霸才。
寥落星辰三戶恨,
迷離風雨萬民哀。
魂歸渺渺知何處,
劫滿昆侖火未灰。
朝侍明光夜直廬,少年膽氣冠千夫。捐生報主明如日,不學區區刺客徒。
自謂英豪比信陵,手提三尺事橫行。沙場會有封侯日,跋扈將軍未可輕。
又到東風送雁時,
鳳樓弦月掛罘罳。
直廬人靜聞長唳,
白發紅鐙坐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