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二首
朝侍明光夜直廬,少年膽氣冠千夫。捐生報主明如日,不學區區刺客徒。
自謂英豪比信陵,手提三尺事橫行。沙場會有封侯日,跋扈將軍未可輕。
朝侍明光夜直廬,少年膽氣冠千夫。捐生報主明如日,不學區區刺客徒。
自謂英豪比信陵,手提三尺事橫行。沙場會有封侯日,跋扈將軍未可輕。
白天在明光殿侍奉君主,夜晚在值宿官舍值守,少年的膽氣蓋過千人。舍命報效君主的心如同太陽般光明,不學那些微不足道的刺客之流。自認為英雄豪俠可與信陵君相比,手持寶劍行事灑脫。沙場上終會有封侯拜將的日子,那些專橫的將軍也不可輕視。
明光:漢代宮殿名,此指皇帝的宮殿。
直廬:官吏值班的官舍,直,通'值'。
冠千夫:勇冠千人,指膽氣超過眾人。
捐生:舍棄生命。
區區:微小、不足道。
信陵: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公子之一,以禮賢下士、俠肝義膽著稱。
三尺:指劍,古代劍長約三尺,故以'三尺'代指寶劍。
跋扈將軍:原指東漢專權的梁冀,此泛指專橫強勢的將領。
《少年行》為樂府舊題,多詠少年壯志。此詩當為詩人借少年形象表達對建功立業的向往,可能創作于盛唐時期,反映了當時社會尚武任俠、積極用世的時代風氣。
詩中塑造了一位忠君報國、俠氣干云的少年形象,既有對君主的赤誠,又有對功名的追求,語言簡潔有力,體現了盛唐詩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山客下山何太頻,荒城十里半荊榛。青燐熠熠螢依草,白眼當當虎伺人。老畏交馳思緩步,行隨孤影識全身。夜深誰是同歸者,大地茫茫月一輪。
幾年高興擬登臺,此日肩輿偶上來。畫里水曾誇震澤,望中山欲問蓬萊。風神似與仙靈遇,蹤跡從教野老猜。日暮不須催返棹,東方明月正徘徊。
山霽行尤喜,雖泥亦自前。不知吟思苦,忽到斷橋邊。
未夕見新月,微微如白云。牛羊數峰落,煙火一林曛。樵女歌聲合,漁人艇影分。不知花近遠,溪口即香聞。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借車者馳之。借衣者被之。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羨爾方云臥,衡茅且避喧。蓬猶張氏徑,帷自董生園。共惜飛騰晚,長懷笑語溫。不言桃與李,應自見環門。
驅車渡武溪,路過芙蓉西。憶我去年游,舊路意皆迷。去年今年人,王孫芳草萋。有風東南來,飄飄吹我衣。萬里誰云遠,寸心以為期。起腳即已到,岳嶺同天齊。
林梢片石墨初籠,凍筆勾寒入指中。急遣蒼頭沽一榼,破簾穿日蕩杯紅。
柳外宮墻粉一圍,飛塵障面捲斜暉。瀟瀟幾點蓮塘雨,曾上詩人下直衣。
龍眠居士還癡絕,不羨吳生老擅場。幻出如來金粟影,移將龍樹水晶房。衣裳下拂天人石,草木同沾佛國香。京洛風塵空對畫,豈知禪客倦津梁。
江神不借一帆風,急水難收寸進功。攲枕高眠真有愧,挽舟人在荻花中。
秋氣西來嶺表。耿不寐、憂心如搗。窗外寒空盡茫渺。漫低頭,敝廬寬,天地小。走石前階鬧。猛憶起、漁陽之操。中夜捶胸欲狂叫。想禰生,脫衣時,當自誚。
無知老子。元住漁舟樵舍里。暫借權監。持節紆朱我甚慚。不能者止。免苦龜腸憂虎尾。身退心閑。剩向人間活幾年。
藏書湖上屋三間,松映軒窗竹映關。引鶴過橋看雪去,送僧歸寺帶云還。輕紅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一水灣。和靖高風今已遠,后人猶得住孤山。
野樹荒臺帶晚陰,昔年歌舞憶登臨。桃花紈扇西風冷,蔓草銅駝夕露深。舊夢青云連館閣,多情華發老山林。江南庾信傷秋倦,疏雨檐櫳怯暮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