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禪者歸蔣山見佛果乞偈
霸陵將軍萬人敵,射虎飲羽馬躃易。下馬視之輙一笑,寧知虎為草中石。
控弦復射又中的,砉然有聲箭不入。將軍但知為石耳,坐令疑虎心相失。
諸方今誰達此機,蔣山老勤默而識。變公心掛蔣山云,浩然欲歸約不得。
洞庭青草水粘天,高帆摩空一千尺。仰看浪摧碧玉山,此時法界毛端集。
霸陵將軍萬人敵,射虎飲羽馬躃易。下馬視之輙一笑,寧知虎為草中石。
控弦復射又中的,砉然有聲箭不入。將軍但知為石耳,坐令疑虎心相失。
諸方今誰達此機,蔣山老勤默而識。變公心掛蔣山云,浩然欲歸約不得。
洞庭青草水粘天,高帆摩空一千尺。仰看浪摧碧玉山,此時法界毛端集。
霸陵將軍有萬夫不當之勇,射虎時羽箭深入虎身,馬也差點被絆倒。下馬一看卻只是一笑,哪里知道射中的是草中的石頭。再拉弓射箭又射中目標,只聽一聲響箭卻射不進去。將軍只以為是石頭,致使懷疑是虎的心思失去了。如今各方誰能通達這其中的機妙,蔣山的老勤和尚默默領悟。變公的心牽掛著蔣山的云,浩然有歸意卻難以成行。洞庭青草湖的水與天相連,高高的船帆幾乎碰到天空。仰看波浪摧動如碧玉般的山巒,此時整個法界都聚集在毫毛尖端。
霸陵將軍:指西漢名將李廣。
飲羽:箭深入物體,連箭尾羽毛都隱沒不見。
躃易:跌倒。
砉然:象聲詞,形容迅速動作的聲音。
諸方:各個地方。
達此機:通達其中的機妙。
蔣山老勤:指蔣山的一位名為老勤的和尚。
洞庭青草:洞庭湖和青草湖,二者相連,在今湖南北部。
法界:佛教術語,指整個宇宙現象的全體。
毛端:毫毛的尖端,比喻極其細微之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禪宗發展,文人與僧人交流頻繁。詩人可能在與禪者交往中,有感于禪者對佛法的領悟和對自然的追求而創作此詩,借李廣射虎的故事和自然景象來表達對禪意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李廣射虎故事和自然景象探討對事物的認知與禪意的領悟。其特點是將歷史典故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廣為人知,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交融的創作風格。
乙亥歲云秋,京華節奔走。習靜思古人,漸覺諸緣丑。擾擾學名爭,一事無能取。持此食衣馀,何禆智與壽。耳目本聰明,俗心自塵垢。而有憧憧交,旦晝驅之走。托權于世人,強身其左右。世情相愛少,抱拙況非友。不忖一物孤,猶云命不受。嘗觀鼓物情,其初寧薄厚。濡動責雨風,栽傾固不偶。所以古至人,道力深所有。貴我答天心,天亦為先后。至今讀其書,居然性靈久。及茲未遠涂,前修作內守。今人亦不爭,古人亦不朽。懷抱未能深,招搖猶在眼。榮辱相因依,喜怒亦無限。任其淩轢情,矜人皤與睅。何關寂寞羞,毋乃盛雄赧。稱心而思之,不如俱削刬。掩跡仍塞涂,日向諸緣簡。非以自欣愉,亦求稀竦戁。老吃畏事言,君子傳瑟僩。三復古人箴,斯理良堪撰。心跡兩無營,獨坐何蕭散。門外少高車,清晨容櫛盥。徐徐正冠襟,緩步宜孤館。雖然束帶稀,秋風戒裼袒。閒人亦有課,吾性本多懶。草玄友楊雄,運甓師陶侃。禽鳥來空庭,時復為懇款。空庭出層霄,隨意煙云滿。置身清寂中,人世誰長短。于我求達生,梯榮當立斷。萬事難并歡,昔聞今豈誕。閉門遠風波,世道能坦坦。泉石輟初游,京華復偃蹇。故人減疇昔,相聚倍繾綣。旅居易卜鄰,言談庶不遠。咫尺通寢興,披衣互相飯。所言惟丘壑,一志嘉肥遁。將結故山廬,白首終往返。樂此素心人,欣欣日可晚。虛室有閒階,云日相深淺。推欞受光浮,倚榻注景轉。極茲瞬息情,節序互迎餞。默默感商飔,群動俱相勉。百草畏芳移,諸禽欣毛毨。我亦時物中,未為天地選。浮生欲三十,千慮難一展。樽酒與瓶粟,費世雖不腆。明明古今事,已讓諸人踐。盈卷積玄文,虛言何足辦。屈伸大塊間,如蠶方在繭。經綸不自繇,胸絲日幾辮。蘭蕙感秋風,馀芳人所采。蔓草不擇時,日勞盈車載。分其貴賤姿,不為愛憎改。草木妒蘭生,蘭因懼草浼。滋鋤失其宜,空谷徒相待。獨坐有幽人,起對孤情倍。日暮嘆芳微,千載琴歌在。吾觀蟻微物,其智有足稱。出穴緣階級,戢戢后先升。分馀互友告,取道不長勝。世人遺其善,競以逐膻憎。宋子雖救厄,知己歸隰朋。悠悠念群動,大小俱可徵。云鳥時微滅,野馬日憑淩。即事求端緒,無為費目凝。吾觀鳳覽德,所至待時鳴。高岡向杰出,梧竹合其清。能言不梟競,獨立潔孤情。世人圖易得,鮮復希噦聲。所以深苞彩,夷然葆至精。繇來千仞表,下鳥誰能爭。所思亦難盡,及曉嘆何深。無根而愁種,飄然乃秋心。微涼生虛牖,一葉下危襟。云風俱不息,凄響落浮陰。庭樹先為感,蕭瑟漸千林。以茲榮瘁理,動我今古吟。四時相搖落,一室比登臨。懷人芳草怨,招隱桂叢尋。何繇悲氣遣,古愁不生今。元化亦多年,圣愚相介佋。天地未及區,馮生交雜嬲。不有持運人,憒憒失昏曉。萬欲雕至精,一事誰能了。羲皇遂巳徂,虞夏遂已邈。治忽不關民,所關民壽夭。大亂蠻夷猾,次則奸賊擾。春秋稱近古,荊戎亦紛繚。千年漢及宋,純化未全肇。其馀閏統分,寄權皆淺少。君雄相啖食,異類居中矯。風云無氣色,江河同滔淼。大哉開天主,方將日月皎。歷歷數乾坤,獨此圣功表。繩繩及今日,咸若偕魚鳥。纖鱗仰波馀,弱翮隨飆杪。寤寐慰升沉,歌風庶可紹。
風定秋晴一鳥懸
萸囊高佩到云顛
周游丘是棲棲者
幻夢莊疑栩栩然
騎鶴未須夸萬貫
翀天底事說三年
卻慚瞰遍逃亡屋
博濟猶虛但汝憐
君如春柳我如松,晚歲重逢意愈通。日日公馀搜理窟,時時史暇樂談叢。友朋罕有心相照,兄弟惟應姓不同。此別未知何日見,摻袪無語對西風。
滿腔忠膜與嘉謨,空洞它無一物馀。有語莫非憂國志,欲行猶上薦賢書。已欣勇退成清節,更喜高眠即故廬。廊廟須公經濟手,不應斂惠向南徐。
幾回去國向吳興,出處雖高事不平。茲以優恩臨北固,不妨禁直寓西清。羨君決去行何速,愧我求歸計未成。浙水東西又千里,壯懷堂上未忘情。
學道欠定力,一寒便生嗔。
古來雪埋腰,定知英雄人。
去為百錢游,得酒不濡唇。
慘澹行歌歸,仰面東南云。
紛紛過車馬,寂若耳不聞。
退坐茆檐底,徒有豪氣存。
羊質虎其文,雖美而不彰。
躬行茍不逮,何必徒文章。
篤論竦真聽,摛藻闡德光。
立言固所重,飾偽棄厥常。
安得華與實,內外無低昂。
松蘿影里,積翠堆中。
白云為蓋,流泉作琴。
只影獨標巖上月,不知那個是知音。
耳卓朔,頭蓬松,抬眸鷂子過遼東。
我昔西游客請從
聞君雅樂奏三雍
梁陳一日□俱下
枚馬千秋不可逢
隱去只今疑澤豹
技窮誰復論雕龍
藏書敢比匡廬石
獨憶嵩林半夜鐘
索酒無詩直酒錢,醉鄉迷路奈愁纏。寒深院落堪懷玉,日短江湖愛學仙。櫪下練光憐騄駬,斗間紫氣惜龍泉。東風不管蒼髯改,開到梅花又一年。
梅花月照遠臣懷,夜上層樓望泰階。堪笑坡翁詩案刻,未應雷煥劍光埋。遭逢圣世嗟無補,較看吾生信有涯。坐閱臺前雙柏樹,歲寒風雪漫擠排。
落日酒初醒處。
對立三叉野路。
風色偃黃茅,山黑虎腥如雨。
無語。
無語。
手把青萍竟去。
每憶分攜地,蒸湘綠遍春。
于今懷想處,苕霅暗迷津。
但有乖離數,何由宿昔親。
附書書復懶,君自識吾真。
先生非石隱,
束志臥蒿萊。
鄉覓無何有,
辭拈《歸去來》。
文章能立命,
仙佛迸為才。
得不低頭拜,
追陪襟抱開。
衰柳斜陽古大堤,
秋風禾黍習家池。
小兒不唱攔街曲,
過客猶尋墮淚碑。
左傳注成元凱癖,
唐音刻盡浩然詩。
興亡多少傷心事,
惟有襄山漢水知。
又索新吟矣。記年華、已經十一,詩才四紙。每到小除重展讀,太覺光陰彈指。回首憶、寒梅花里。自放湘簾香偶品,累詩人、詩價償無已。想不厭,癡如此。
今年定有佳章紀。慶團圓、天倫樂事,問誰能似。去歲君歸剛十日,來歲又應千里。便得句、亦憑雙鯉。爆竹聲中詞代柬,聽松廬、酒熟燈如綺。料詩興,勃然起。
春色平分百卉先,
黏天又見絮飛煙。
憑誰畫出娉婷影,
數筆晴江夕照邊。
阿母子,作皇帝,裹兒亦欲緣此例。
君不見,太平安樂遞擅朝,此時皇后躬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