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武林高峰
千尋堆冷碧,極頂絕塵蹤。
雨霽聞清籟,云開見別峰。
落泉噴怪石,驚鳥入深松。
吟罷憑欄久,遙天起暮鐘。
千尋堆冷碧,極頂絕塵蹤。
雨霽聞清籟,云開見別峰。
落泉噴怪石,驚鳥入深松。
吟罷憑欄久,遙天起暮鐘。
高聳的山峰堆積著清冷的碧綠,山頂上沒有塵世的蹤跡。雨停后聽到清脆的聲響,云散開后見到別樣的山峰。下落的泉水噴射在怪石上,受驚的鳥兒飛入幽深的松林。吟詩完畢后長時間倚靠欄桿,遙遠的天邊響起了暮鐘。
千尋:形容極高。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冷碧:指清冷的山色。
清籟:指自然界清脆的聲響。
別峰:其他的山峰。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雨過天晴后登上武林高峰,被眼前的山林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閑適,沉浸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武林高峰的清幽景色,突出其超凡脫俗。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寫景功力和對自然的感悟。
玉帳牙門異昔時,
憐君萬里赴戎機。
渡江裘馬多零落,
今日參軍盡布衣。
平日為飽役,方拋世網嬰。
買魚沽市醞,借姓過州城。
老脫塵中境,心游物外清。
寒溪行不盡,端為濯衣纓。
會合惜日短,
別離愁夜長。
人老愛吾廬,
客歸悲故鄉。
刻成纖手利,
癢背可施功。
豈待麻姑爪,
攜持意自通。
不燒鉛汞不參禪,說到雙修便樂天。
七十耆齡今又八,肉身菩薩地行仙。
君是詩禪我酒禪,莫論成佛與生天。
四時詩酒四時共,卻被人呼兩個仙。
蕭蕭落葉點孤舟,彭蠡風濤日夜秋。
細雨欲催雙槳去,孤云遙寄一江愁。
虞翻憔悴余奇骨,蘇季飄零有敝裘。
傳語劍山堂上客,海鷗吾已托悠悠。
通天上表沈初明,懷刺生毛禰正平。
萬里客游何所遇,五年回首若為情。
幽燕氣老新詩在,湖海才多百感生。
獨愧飄零東閣士,齒牙猶有漢公卿。
苔花愁暮雨。悵瓊枝凋零,恨埋終古。暗水生香,問艷歌清吹,亂蛙能訴。萬丈情瀾,拼殉卻、江山兒女。落盡殘紅,一代風流,可憐塵土。
誰把寒泉汲取。吊戰火蒼涼,劫灰凄楚。斷綆難收,嘆過江王氣,此中銷去。舊染啼痕,都化作、石欄清露。剩有秋來絡緯,思量故主。
岸容山意兩溶溶,
便是東皇第一功。
春色平鋪人不見,
卻將醉眼認繁紅。
奔走異軌轍,聚散水上萍。誰知風月夕,同登藕花亭。
駒隙晝夜駃,塵埃鬢俱星。朋舊半埋玉,念此慨頹齡。
天涯幸合席,相對談飄零。昔別君韋布,照眼袍今青。
群兒儼成行,誦書如建瓴。瞳人紛炯炯,捧斝傾綠醽。
溪茹芹莼美,秋核查梨馨。開口笑豈易,主人愁罄瓶。
命仆更沽覓,痛飲俱忘形。明日又分袂,眠食加丁寧。
樓鎖葳蕤,橋通宛轉,昔日亭臺。記墜釵聲里,頻呼小玉,鉤簾影畔,替摘青梅。
感絕多情雙燕語,道三歲、看花人未回。心期在,且休教結子,辜負重來。
無端綠陰遍也,那復向、舊處徘徊。只凄涼禪榻,茶煙空飏,模糊鏡檻,蠟淚成堆。
一種幽尋春草句,怕清夢、池塘有劫灰。長陪著,舊雕欄玉砌,零落宮槐。
行。無月無燈夜自明。登樓望,萬里白云橫。
休。玉字瓊林一望收。高檐響,盡日細泉流。
祖師墳塔在天臺,
雨壞風摧事可哀。
香火無人空有跡,
夜深明月照蒼苔。
秋色遂將半,游云時淡濃。
水光影?稏,秀色增芙蓉。
斸地種三徑,鉤窗來五峰。
新晴何以卜,一意聽晨鐘。
耕馀有興即看山,野老招邀每醉還。
散發經旬無奈懶,著書積寸不如閑。
詩情畫意花三徑,琴韻棋聲屋數間。
聞道羊求欲相訪,幾回煮茗候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