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和少蘊內翰甥兼謝伯蘊通判兄再贈
西湖波浪還佳色,風物悲人老可驚。
游接竹林公對叔,夢迷春色我思兄。
酒沽鸚鵡杯行盡,詩傍蟾蜍研立成。
壯思不逢韓吏部,高名誰伴謝宣城。
西湖波浪還佳色,風物悲人老可驚。
游接竹林公對叔,夢迷春色我思兄。
酒沽鸚鵡杯行盡,詩傍蟾蜍研立成。
壯思不逢韓吏部,高名誰伴謝宣城。
西湖的波浪依舊有著美好的色澤,可這風景卻讓人感嘆衰老而心驚。與你如同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嵇喜般交往,我在夢里沉醉于春色而思念兄長。美酒在鸚鵡杯中飲盡,在蟾蜍硯旁很快就寫成了詩。我這般壯闊的情思若遇不到韓愈那樣的人,又有誰能與謝宣城那樣的高名相伴。
少蘊、伯蘊:人名。內翰:對翰林的尊稱。通判:官名。
竹林:指竹林七賢,這里借指與友人的交往。公對叔:如嵇康與嵇喜,代指與友人的關系。
鸚鵡杯:一種酒杯。
蟾蜍研:蟾蜍形的硯臺。
韓吏部:指韓愈,曾任吏部侍郎。
謝宣城:指謝朓,曾任宣城太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與友人交往的情境中,可能當時詩人已步入中年或老年,感慨時光易逝,同時渴望有知音能欣賞自己的才華,結合當時的文學環境,文人之間常有詩歌唱和,此詩可能是在與少蘊、伯蘊的詩歌往來中創作。
這首詩主旨圍繞著對時光、友情和知音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巧妙,對仗工整,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以及詩歌創作的風貌。
坐看孤峭卻勞神,還是微吟到日曛。
松鶴認名呼得下,便此消遙應不易,朱衣紅旆未容君。
雖云圣代識賢明,自是山河應數生。
大雅篇章無弟子,白屋青云至懸闊,愚儒肝膽若為傾。
為是仙才登望處,風光便似武陵春。
閑花半落猶迷蝶,
暫來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激箭溪湍勢莫憑,
飄然一葉若為乘。
仰瞻青壁開天罅,
此中明日尋知己,
恐似龍門不易登。
君辭舊里一年期,藝至心身亦自知。
尊盡離人看北斗,與爾相逢終不遠,昨聞秘監在臺墀。
豈知平地似天臺,朱戶深沈別徑開。
曳響露蟬穿樹去,
何事此中如世外,應緣羊祜是仙才。
都緣相府有宗兄,卻恐妨君正路行。
石上長松自森秀,
幸有清才與洪筆,何愁高節不公卿。
避石攀蘿去不迷,行時舉步似丹梯。
東軒海日已先照,
謝公吟望多來此,此地應將峴首齊。
封匏寄酒提攜遠,織籠盛梅答贈遲。
九度攪和誰用法,畢卓醉狂潘氏少,傾來擲去恰相宜。
圣代諫臣停諫舌,求歸故里傲云霞。
溪頭講樹纜漁艇,
我來幸與諸生異,問答時容近絳紗。
晨雞兩遍報更闌,刁斗無聲曉漏干。
暖日映山調正氣,才酌屠蘇定年齒,坐中惟笑鬢毛斑。
天遣相門延積慶,今同太廟薦嘉賓。
柳條此日同誰折,由來不要文章得,要且文章出眾人。
此日因師話鄉里,故鄉風土我偏諳。
一枝竹葉如溪北,
如今休作還家意,兩須垂絲已不堪。
蕓香署里從容步,陽羨山中嘯傲情。
竿底紫鱗輸釣伴,便泛扁舟應未得,鴟夷棄相始垂名。
亭際夭妍日日看,每朝顏色一般般。
滿枝猶待春風力,久長年少應難得,忍不叢邊到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