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
何意此閑居,逋亡且漫如。
日高雞在樹,風靜鴈拋蘆。
雨露傳新令,兒童說故都。
秋光金甲上,幾日正王誅。
何意此閑居,逋亡且漫如。
日高雞在樹,風靜鴈拋蘆。
雨露傳新令,兒童說故都。
秋光金甲上,幾日正王誅。
為何會在此處悠閑居住,像逃亡者一樣散漫度日。太陽高高升起,雞還在樹上;風平浪靜,大雁離開了蘆葦叢。朝廷傳達了新的命令,孩子們談論著故都。秋天的光芒映照在金甲上,不久后就會進行正義的討伐。
逋亡:逃亡。漫如:散漫的樣子。
鴈:同“雁”。拋:離開。
新令:新的命令。
故都:舊都。
王誅:朝廷的討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有朝廷新命令下達、局勢有所變動的時期,詩人或許因某種原因處于閑居狀態,關注著朝廷動向。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詩人在閑居中對朝廷局勢的關注和對正義行動的期待。其特點是將閑適的生活場景與緊張的朝廷動態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蠟炬短燒紅。
枉費遮山計,生機未易屏。
響枝松布子,爭粒雀添丁。
事到中年略,杯因小恙停。
遙知東海岸,草色已青青。
溪山深隱處,
一徑漸通幽。
六合同吾宇,
南州獨此樓。
浮云連海動,
河漢自天流。
高枕丹霞上,
春風笑未休。
牛角山陽沚溪路,溪水冬寒不可渡。北風幾見揚沙塵,日夜奔流海東注。
美人晝錦歸故鄉,飛梁壓水高行步。鄭國公孫陋乘輿,蜀中司馬看題柱。
逗得雙雛笑口開。燈前應共旅程猜。誰知愛夜無眠客,驀過淮南電雨來。
欣爾至,愜余懷。江鄉煙翠畫亭臺。欲尋舊夢迷前跡,惜未還將汝母偕。
一夜雨添池水漲。紅亭綠樹深相向。曉日蘭舟吾獨上。堪偃仰。天光云影波搖漾。
起坐船頭神思爽。柳邊花底斟春釀。有客不來聊自賞。山童唱。時時鼓吹穿林響。
小雨生寒蚊蚋盡,
功同掃寇與平戎。
息身欲笑耽吟島,
載酒應慚問字雄。
夢戀飼魚荷葉餅,
閑期射鴨竹枝弓。
天遺我輩兵戈外,
搔首摩須和一東。
清班早見揚休立,自詭俄為九仞翔。教雨久沾儒館下,屏星還照建溪傍。助行好事趨鈴閣,課了康功向玉堂。禹錫文章終得力,吾儕觕細要更嘗。
家年愛友相期久,注目云宵看鳳翔。半刺暫煩書紙尾,一翁分守系籬傍。多攜客上丹青閣,易事賢居夷白堂。更喜宦游逢樂地,戶無貴糴稻新嘗。
寥落家家惜曉春,
朔風仍自覓孤身。
恒河流水還生滅,
冷磧飛沙無故新。
西極龍顏心咫尺,
南天馬鬣夢悲辛。
眼看鯨海波濤細,
猶可殘生見世人。
我昔在東江,
與君同酒盞。
秋雁看翱翔,
春鶯聽睍睆。
宦跡如飛鴻,
忽焉東西?。
覓之不得,不覓奚彰。
戳瞎頂門,煒煒煌煌。
桑疇雨過羅紈膩,麥壟風來餅餌香。
路入長平日已昏
野花爭發渚禽諠
蕭蕭荒冢橫殘碣
寂寂頹祠倚敗垣
澤潞已消唐將業
山河猶帶趙人冤
征途吊古三秦客
惆悵東風一斷魂
紫金山麓立高墩,
建國功虧孰忍論。
寂寞豐碑遺教在,
夕陽無語看中原。
鄉來文字洶濤瀾,
淼淼回淵攪不渾。
鼎鼐飽參梅子熟,
雪霜不見竹枝蕃。
愧無攻處心尤小,
力丐歸時德更尊。
云靜八纮天在水,
華風煖處見春痕。
聯杖探溪洛,風同魏晉間。
眼隨中國大,心似古人閑。
借石分滇水,因云問蜀山。
堰湖千頃碧,應見白魚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