沚溪橋美林郎中德齋先生
牛角山陽沚溪路,溪水冬寒不可渡。北風幾見揚沙塵,日夜奔流海東注。
美人晝錦歸故鄉,飛梁壓水高行步。鄭國公孫陋乘輿,蜀中司馬看題柱。
牛角山陽沚溪路,溪水冬寒不可渡。北風幾見揚沙塵,日夜奔流海東注。
美人晝錦歸故鄉,飛梁壓水高行步。鄭國公孫陋乘輿,蜀中司馬看題柱。
牛角山南面的沚溪小路,溪水冬日寒冷難以渡過。北風多次卷起沙塵,溪水日夜向東奔流入海。德齋先生衣錦榮歸故鄉,架起高橋方便行人往來。鄭國公孫以車駕為簡陋(謙遜自守),蜀中司馬題柱立壯志(胸懷遠大)。
晝錦:指衣錦還鄉,用《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之意。
飛梁:高架的橋梁,此處指沚溪橋。
鄭國公孫:典出《左傳》,鄭國公孫揮(子羽)以善外交著稱,此處或取其謙遜之意。
蜀中司馬:指司馬相如,據《華陽國志》載,相如離蜀赴長安時題橋柱“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后以“題柱”喻立壯志。
當為林德齋(美林郎中,號德齋)歸鄉后主持修建沚溪橋時所作。詩中“美人晝錦歸故鄉”點明其衣錦還鄉的背景,“飛梁壓水”則直接關聯建橋善舉,反映宋代士大夫歸鄉后重視地方建設的社會風氣。
全詩先寫沚溪冬日行路之難,再贊林德齋建橋便民,末用典故烘托其謙遜與志向,主旨明確,既繪景又頌人,展現地方官員造福鄉梓的傳統美德。
生長惟潛逸,棲遲豈守高。閨庭閒出入,幾杖未煩勞。語客惟經典,依人自羽毛。一匡思祖業,慷慨在蓬蒿。
松濤深霧。夾峙高巖古。出峽偶成奔濺處。石齧舷邊如怒。清秋萬里晴江。斜陽俯仰篷窗。海嶠微茫畫里,憑誰認取思量。
嵋山峨峨,江水泱泱。我疆我理,俾民以康。靡言匪衣,靡善匪得。閱士孔多,我敬希直。謙以自牧,卑以自持。雍容儒雅,鸞鳳之儀。有學有識,乃作乃述。追之琢之,金玉之質。侍我經筵,不倦以勤。非德不言,非道不陳。職思其歸,義不可奪。采采者芹,伺教如渴。爰秣其馬,爰振其衣。拜手稽首,載辭而歸。昔之來也,春日遲遲。今之歸也,涼風凄凄。悠悠我心,念子良苦。爰命辭臣,飲餞江滸。王道如砥,既歌且詠。八月初吉,抵于南鄭。沔彼江漢,亦合而流。瞻彼岷峨,郁其相繆。心之知矣,臨別繾綣。子如我思,道豈云遠。歲行在子,文闈秋開。較藝至公,遲子西來。
兩厓中有一峰懸,孤鳳銜書下九天。萬古文章真顯設,百年風氣正回旋。晉唐第宅瞻依外,吳越江山指點前。傾蓋惠泉談未了,晉陵回首思悠然。
云水相招信復疑,此情應只紫厓知。鶯聲忽覺南窗夢,荷葉初成羽客衣。老眼見花多會意,高才擊缽易成詩。綠陰滿路山蜩奏,莫怪先生杖履遲。
連山西南來,中斷還崛起。干霄幾千仞,據地三百里。飛峰上靈秀,眾壑下清美。逮茲勢力窮,猶能出奇偉。誰燃丹黃燄,爨此玉池水。客來爭解帶,萬劫付一洗。當年謝康樂,弦絕今已矣。水碧復流溫,相思五湖里。
何事天臺訪石梁,斷虹斜日兩蒼蒼。亂峰過雨青如染,疏柳經春翠不黃。淺碧有時成蘚陣,綠沈何處覓茶鎗。名山久住忘衰老,惟愛橋頭筍蕨長。
醉眼郊原感慨生,夕陽長向古今明。高人法士互憎愛,美酒空名誰重輕。二頃只謀他日老,五弦猶喜晚風清。因君欲賦思歸樂,安得穿云一笛橫。
涉世幾三折,行年近八旬。江湖倦游客,天地苦吟身。白發可憐老,青云多故人。東風雖有力,朽木不逢春。
嫩寒侵帳弄微霜。客淚不成行。料得黃花憔悴,何日賦歸裝。樓獨倚,漏聲長。暗情傷。凄涼況味,一半悲秋,一半思鄉。
若個不游宦,惟君盛宦游。飛龍鄉露冕,有蟹處監州。含飴弄孫子,祭酒客諸侯。唾手天邊月,看圓百二秋。
太虛本無色,止水亦長瑩。如何桂輪中,忽有山河影。
木榻穿當膝,相隨未老前。潛龍成德日,遼海說經年。裙薄冬添布,巾疏夏脫綿。孤臣馀草莽,匪石一心堅。
秋發不盈握,秋蓬仍苦飛。何須五日沐,自信九陽晞。病覺星星改,心從種種違。漢家方尚少,素領愧朝衣。
昱昱丹旐振,亭亭素蓋立。金鐸歡已鳴,龍輀將復入。華臺日未徙,荒墳路行濕。已矣將何如,賓馭皆灑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