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書事十二首 其三
風卷塵沙白,云垂雪意凝。
夜山時叫虎,晚市早收燈。
園栗炮還美,村醪醉不能。
三年官況味,真是冷于冰。
風卷塵沙白,云垂雪意凝。
夜山時叫虎,晚市早收燈。
園栗炮還美,村醪醉不能。
三年官況味,真是冷于冰。
寒風卷起沙塵一片慘白,低垂的云層凝結著雪意。夜晚的山間不時傳來虎嘯,傍晚的市集早早收了燈火。園里的栗子烤熟后依然香甜,農家的濁酒卻讓人難以醉倒。三年為官的滋味,真比寒冰還要清冷。
炮:用火燒熟。
村醪(láo):農家自釀的濁酒。
官況:為官的境況、感受。
此詩應為詩人歲暮時節任職期間所作。時值寒冬,詩人觀察風卷沙塵、云凝雪意的自然景象,又聞夜虎嘯山、晚市早收的生活場景,結合三年為官的清苦經歷,觸景生情寫下此詩,暗含對仕途清冷境況的感慨。
全詩圍繞歲暮之景與為官之況展開,通過冷寂的自然與生活畫面,含蓄又直接地表達了詩人對三年仕途清苦的深切感受,語言平實而情感沉郁,是一首反映基層官吏生活的真實之作。
山蔬有真味,肉食者不知。
老我于空林,自愛園中葵。
種蒔舉有法,采擷初無時。
置之折腳鐺,燎以枯松枝。
芼之以姜桂,是乃性所宜。
嗜此已成癖,自覺甘如飴。
既足果吾腹,何用五鼎為。
眾欲不干慮,出處常委蛇。
笑傲泉石間,萬象皆吾詩。
我已自忘我,人知我為誰。
昔者聞盧殷,頗為世所推。讀書過萬卷,盡以資于詩。
復聞孟東野,氣清而色夷。平生嗜章句,有甚于渴饑。
二士舉無子,所學竟不施。昌黎為買棺,又作銘墓辭。
相去五百年,雪林酷似之。春谷古人徒,生死相維持。
亦為立佳城,著文樹穹碑。林兮信不忘,千載修名垂。
詔辟稽山縣,清風在一琴。
那知致君術,不是字民心。
官舍桐陰合,圜扉草色深。
退衙人吏散,應共野僧吟。
三十六渡溪,溪邊絕去蹊。
亂山如疊浪,一嶺類登梯。
風緊妖蛇出,煙昏異鳥啼。
蜀僧言劍閣,與此亦相齊。
高木引修藤,藤束樹身死。
慎莫進小人,終當負君子。
君子思報德,小人易忘恩。
所與茍非類,反為禍之元。
誠能遠小人,終身乃無患。
世莫輕斯言,亦足以為諫。
離城才一舍,已得近樵漁。
秀石云松路,荒籬水竹居。
陽坡收早粟,燒地長新蔬。
便好為茲隠,吾生不愿余。
白首蒼山里,生涯舊已空。
別離人易遠,江海意無窮。
夜月悲新蛩,秋煙落斷鴻。
遙思來往處,朝暮有樵風。
秋雨連三月,愁吟野水??。
漸看禾黍沒,難使渭涇分。
山澤才通氣,天霄便作云。
民憂昏墊苦,苦語不堪聞。
維昔晉唐人,其心多愛竹。
七賢子猷徒,往駕已不復。
惓惓思此君,鉏云種青玉。
勁節何亭亭,清風常穆穆。
質美而貌閑,對之良不俗。
遂老于其間,疇能賦淇奧。
新月似蛾眉,娟娟止片時。
輝光雖有缺,輪廓未曾虧。
三五還應滿,尋常那得知。
人生亦如此,窮達信難期。
此世為何世,吾身亦幻身。
固應常邈邈,其可效頻頻。
餞日懷鄉國,聞鶑憶故人。
得歸方始樂,久客厭風塵。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鴈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寒泉發靈竇,翠靄生重岡。
偶因山鳥鳴,得此林僧房。
高槐肅夜氣,短牖熙晨光。
空門了無事,歲月靜中忘。
客處空林下,貧唯七尺單。
重陰迷曉色,細雨作春寒。
鄉信憑誰寄,離情強自寬。
一詩吟未穩,倚遍石池欄。
閑人無所管,扶藜散幽步。
古路絕游塵,霜林葉自雨。
坐石聽流泉,頗得空寂趣。
云外巢居子,邂逅兩相遇。
語久各忘還,見月出深樹。
彼此無滯情,忽散同煙霧。
歸來夜已深,山衣浥清露。
隤然竟終夕,不復脫芒屨。
鐵鐘驚夢回,斗轉東方曙。
重欲見巢居,云深無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