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馬上元所藏趙墨隠畫淵明四詩
我不識趙子,見此便得之。談笑出丘壑,粲然備四時。
似聞月旦評,氣壓淵明詩。馬卿宰白下,慣作煙云嬉。
歸來九衢塵,舊好不少移。慇懃著懷袖,亦足慰夢思。
我本家北阜,一官老京師。頗懷月下松,披圖覓幽姿。
正恐林間鶴,怨我歸無期。那知此心在,衡宇終棲遲。
誰憐阿堵中,幾有一斛泥。愿分溪上山,供我笏拄頤。
我不識趙子,見此便得之。談笑出丘壑,粲然備四時。
似聞月旦評,氣壓淵明詩。馬卿宰白下,慣作煙云嬉。
歸來九衢塵,舊好不少移。慇懃著懷袖,亦足慰夢思。
我本家北阜,一官老京師。頗懷月下松,披圖覓幽姿。
正恐林間鶴,怨我歸無期。那知此心在,衡宇終棲遲。
誰憐阿堵中,幾有一斛泥。愿分溪上山,供我笏拄頤。
我不認識趙先生,但看到這幅畫就仿佛了解他了。畫中談笑間展現出山川丘壑,鮮明地呈現出四季之景。好像聽聞有對這幅畫的品評,其氣勢似能壓過陶淵明的詩。馬卿在白下任職,習慣了如煙云般自在的生活。歸來后身處京城的塵埃中,舊日的喜好并未有多少改變。他殷勤地將畫藏于懷袖,足以慰藉夢中的情思。我家原本在北阜,做了官在京城終老。很懷念月下的松樹,展開畫尋覓那清幽的姿態。正擔心林間的仙鶴,埋怨我歸期遙遙。哪知我的心意還在,終究會回到那簡陋的房屋。誰能憐惜這畫中,幾乎有一斛的塵土(寓意塵世紛擾)。愿能分得溪邊的山巒,讓我拄著笏板欣賞。
趙子:指趙墨隠。
月旦評:指品評人物。這里借指對畫的評價。
馬卿:文中提到的人,在白下任職。
白下:古地名。
九衢塵:指京城的塵埃,象征塵世。
北阜:作者家鄉。
衡宇:簡陋的房屋,這里指歸隱之地。
阿堵:這里指畫。
笏拄頤:拄著笏板托著下巴,形容悠然自得地欣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作者可能在京城為官一段時間后,對官場生活感到疲憊,看到趙墨隠畫的與陶淵明相關主題的畫,引發了對家鄉和歸隱生活的向往,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作者對畫作的喜愛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借畫抒情,將對畫的贊美與自身情感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自然和歸隱的普遍追求。
辛夷高花最先開,青天露坐始此廻。
已呼孺人戛鳴瑟,更遣稚子傳清杯。
選壯軍興不為用,坐狂朝論無由陪。
如今到死得閑處,還有詩賦歌康哉。
文武功成后,居為百辟師。
林園窮勝事,鐘鼓樂清時。
擺落遺高論,雕鐫出小詩。
自然無不可,范蠡爾其誰。
南伐旋師太華東,天書夜到冊元功。
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
鹓鷺欲歸仙仗里,熊羆還入禁營中。
長慙典午非材職,得就閑官即至公。
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
披霄決漢出沆漭,瞥裂左右遺星辰。
須臾力盡道渴死,狐鼠蜂蟻爭噬吞。
北方竫人長九寸,開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飲食滴與粒,生死亦足終天年。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兒女相悲憐。
歷歷聞金奏,微微下玉京。
為祥家諜久,偏識洞陰名。
澹佇人聞聽,鏗鏘古曲成。
何須百獸舞,自暢九天情。
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
云霄如可托,借鶴向層城。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廻。
宮門一鎖不復啟,雖有九陌無塵埃。
策馬上橋朝日出,樓闕赤白正崔嵬。
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虞衡斤斧羅千山,工命采斫杙與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連鞅摧雙轅。
萬圍千尋妨道路,東西蹶倒山火焚。
遺余毫末不見保,躪躒磵壑何當存。
群材未成質已夭,突兀哮豁空巖巒。
柏梁天災武庫火,匠石狼顧相愁冤。
君不見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論。
盡瘁年將久,公今始暫閑。
事隨憂共減,詩與酒俱還。
放意機衡外,收身矢石間。
秋臺風日迥,正好看前山。
侯家林館勝,偶入得垂竿。
曲樹行藤角,平池散芡盤。
羽沈知食駛,緡細覺牽難。
聊取夸兒女,榆條系從鞍。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
清冷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媿導師,超遙謝塵昏。
春田可耕時已催,王師北討何當廻。
放車載草農事濟,戰馬苦饑誰念哉。
蔡州納節舊將死,起居諫議聯翩來。
朝廷未省有遺策,肯不垂意缾與罍。
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榮。
高居朝圣主,厚德載群生。
武帳虛中禁,玄堂掩太平。
秋天笳鼓歇,松柏徧山鳴。
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
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躑爭低昂。
攢巒叢?射朱光,丹霞翠霧飄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陽。
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雙燕棲虹梁。
風臺露榭生光飾,死灰棄置參與商。
盛時一去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當。
一逕向池斜,池搪野草花。
雨多添柳耳,水長減蒲芽。
坐厭親刑柄,偷來傍釣車。
太平公事少,吏隱詎相賒。
行行指漢東,暫喜笑言同。
雨雪離江上,蒹葭出夢中。
面猶含瘴色,眼已見華風。
歲暮難相值,酣歌未可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