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應物見戲
扣門賞竹任推排,興盡歸舟挽不回。
平世山林成偃蹇,新年詞句得參陪。
醒心正頼揮毫疾,誤筆仍須送喜來。
書省不應煩乳媼,一時除目盡英才。
扣門賞竹任推排,興盡歸舟挽不回。
平世山林成偃蹇,新年詞句得參陪。
醒心正頼揮毫疾,誤筆仍須送喜來。
書省不應煩乳媼,一時除目盡英才。
敲門賞竹任由他人安排,興致盡了歸舟難以挽回。太平時代山林之人過得自在,新年能與你詩詞唱和。清醒的頭腦正靠你揮毫疾書來激發,寫錯字還得送喜信。尚書省不應煩勞老婦,這一批授官的全是英才。
推排:安排、處置。
偃蹇:形容人或事物安閑自在的樣子。
參陪:參與陪伴,這里指詩詞唱和。
醒心:使心清醒。
誤筆:寫錯字。
書省:指尚書省。
乳媼:老婦。
除目:授官的詔令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詳細背景。推測可能是在太平時期,詩人與友人交往過程中,友人戲作詩詞,詩人便以這首詩酬答。當時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有較多的詩詞唱和活動。
這首詩主旨圍繞與友人的交往和對當時授官情況的看法。特點是將生活瑣事與文人雅事相結合,語言質樸又有韻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交流。
點檢笙歌上小樓。西風簾幕卷清秋。綠醅輕泛紅萸好,黃菊羞簪白發稠。今古恨,去悠悠。無情汾水自西流。淡煙衰草斜陽外,并作登臨一段愁。
酒滿金尊客滿樓。美人清唱眼波秋。花隨酒令筵前散,香逐芳須坐上稠。山歷歷,水悠悠。百年光景去如流。直須爛醉酬佳節,莫惹人閒半點愁。
驄馬行行歲事闌,
驛樓遙指暮云間。
清江一曲門臨水,
碧樹千章屋傍山。
村巷幾家經寇破,
林鴉數點覓巢還。
何當為掃煙塵靜,
處處柴門夜不關。
悼亡才寫菖蒲幅,定情又索消魂曲。淮估附書來,紅椷和笑開。鵲橋填已久,儂是催妝手。老去漫情多,顛狂奈爾何。
雕香刻翠飛瓊像,多時供在妝樓上。揀個女如花,纖腰同拜他。白家蠻柳在,淺漾東風外。情緒慣瞞伊,欺他尚小時。
橫江西望阻西秦,
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風愁殺峭帆人。
松下行吟者,
翛然不可呼。
影臨秋水迥,
興與暮云孤。
石角棲書帙,
花陰散酒壺。
青山招隱去,
應是笑泥涂。
清淮濁酒憶同舟,
回首風煙又感秋。
一朵行云傾下蔡,
半帆殘月按《涼州》。
吐茵丞相何曾惱,
剪袖佳人不解愁。
紅燭半銷蕓榻曙,
夢回行露濕箜篌。
餌云鉤月釣清津,
年老心孤未得鱗。
一曲離騷歸去后,
汨羅江上獨醒人。
將令四海變虞唐,
那得夔龍滯一方。
寄語邦人休臥轍,
道傍行看舍人裝。
檐外云深雨合圍,此行不嘆始謀非。
對君便是蘇端過,把酒曾無御叔譏。
紅濕煙郊思散策,寒欺病骨旋添衣。
了知未盡山陰興,共作沖泥傍險歸。
千歲惟消一局棋,仙家日月杳難期。
云車鶴駕今何往?大地諸天任所之。
石鼎豈忘聯句夜,玉笙誰和步虛詞?
隨君欲理東溟棹,正值蓬山水淺時。
平原數尺漫荒城,
乃速朱幡冒暑行。
己溺為懷民慍解,
推恩及下弊源清。
三旬日食皆□□,
半萬蝸居已代營。
寄語即安諸赤子,
須知憂惕此何情。
刬地風成陣。吹斷青鸞訊。紅墻抵是萬重山,悶悶悶。猜破根由,伊家緣故,自家緣分。
月黑情天暈。缺也無人問。從來好事說多磨,信信信。地老天荒,總難銷此,相思一寸。
秋到郊原日夜涼。
黍禾高下已垂黃。
荷花猶有晚來香。
天上佳期稱七夕,
人間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
長劍并彈霜氣豪,
白虹半折秋云高。
濯纓洗耳更何處,
世人回看輕鴻毛。
千尺長虹下飲溪。兩山環合翠屏圍。非魚定不知魚樂,得鹿還生失鹿悲。花藹藹,絮霏霏。東風不染鬢邊絲。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無卻少時。
古木寒藤蔭小溪。溪邊更著好山圍。波閒容與雙鷗凈,空外飄飖一鶚飛。湍浪瀉,萬珠霏。風前天棘舞青絲。蘭亭豪逸今陳跡,不醉東風待幾時。
飐飐輕舟送上溪。何時柳樹已成圍。貪看歸鳥投林急,不覺殘花入座飛。蘭棹舉,曲塵霏。新荷挽斷有馀絲。酒酣卻對青山笑,面目蒼然不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