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子敬范新婦唐摹帖三首 其一
貞觀款書丈二紙,不許兒奇專父美。
何為寥寥寶是似,遭亂真歸火兼水。
千年誰人能繼趾,不自名家殊未智。
嗟爾方來眼須洗,玉躞金題半歸米。
貞觀款書丈二紙,不許兒奇專父美。
何為寥寥寶是似,遭亂真歸火兼水。
千年誰人能繼趾,不自名家殊未智。
嗟爾方來眼須洗,玉躞金題半歸米。
貞觀年間題款書寫在丈二的紙上,不讓兒子的奇特風格專擅父親的美名。為何稀少的寶物如此相似,遭遇戰亂真跡不是毀于火就是毀于水。千年以來誰能繼承前人的腳步,自己不出名卻不明白這道理實在不明智。感嘆未來的人眼睛要擦亮,那些珍貴的書畫很多都歸了米芾。
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
兒奇專父美:指兒子以奇特風格獨占父親的美名,這里可能指王獻之與王羲之父子。
寶是似:指類似的寶物。
繼趾:繼承腳步,指繼承前人的技藝或成就。
名家:成為有名的大家。
玉躞金題:指精美的書畫裝幀。米:可能指米芾,北宋書畫家,收藏頗豐。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書畫真跡因戰亂等原因大量損毀、流失的情況,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也可能與當時書畫收藏、鑒賞的風氣有關。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書畫真跡的命運和傳承問題。突出特點是將書畫的遭遇與后人的表現結合,表達惋惜與勸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書畫領域的一些情況。
花木沈沈庭寂寂,
蒼苔盡日稀行跡。
支賾窗下一沈吟,
人間幾片韓山石。
一水真衣帶,
金行報幾簽。
回飆何震蕩,
飛沫更廉纖。
嚙岸潮聲壯,
膠舟風勢嚴。
叢祠堪蔽雨,
分旅向山尖。
曾看佳山歷幾州,又從三峽放明眸。
蛾眉云髻亂爭曉,翠壁丹崖各自秋。
聳處不知蹲處怪,雨中偏較月中優。
胸懷磊落增多少,誰道浮生誤遠游。
揮戈輝白刃
??若寒霜
人言君方君但方,
呂詩尤足照僧房。
只今尹記疇能問,
我輩懷賢未可忘。
閏夏郁殘暑,園居如甑中。卻思好林泉,無過舊龍泓。
深路入篁竹,溪流漱松風。蔥翠日在眸,清涼變塵容。
偶然弄筆墨,意與泉石通。如聞溪閣響,似見林霏濃。
龍泓老神仙,七十顏猶童。往往攜我畫,朅來登此峰。
我欲往祝之,道遠不可從。寄此侑千觴,掛壁煙濛濛。
楚雀乘春翐翐飛
蒜頭椒目稟生微
風前莫學驚鷗散
堂上人無海客機
銀葉燒殘,金徽按罷,東風誰主。斷梨云、淚沾蘭露,早也無情緒。依稀記得,年時風景,無數蜂喧蝶舞。竟等閒、孤負芳華,只剩輕寒細雨。
待將舊恨,從今拋卻,都與他人拾取。蠟盡灰溫,蠶僵絲在,已去仍還住。傳柑時節,觴闌天氣,一味閒猜浪語。空倚遍、闌干十二,番風細數。
直木風來自古憂,不材何意縱尋矛。群蜉枉撼盆池樹,積羽空沉芥子舟。說《易》累伸箕子難,編書頻訪大航頭。白頭炳燭渾無暇,魯酒吳羹一笑休。
中年招隱共丹黃,栝柏猶余翰墨香。畫里夜山秋水閣,鏡中春瀑耦耕堂。客來蕩槳尋閑詠,僧到支筇話夕陽。留卻中州青簡恨,堯年鶴語正悲涼。
推蓬剪燭夢悠悠,舊雨依稀記昔游。南國梟盧誰劇孟,北平雞酒有田疇。霜前啼鳥皆朱噣,月下飛烏盡白頭。病樹枝顛天一握,為君吹笛上高樓。
狂風驚葉柔條落,
順流一葦建瓴下。
束薪灌脂益火揚,
彈指決機助矢舍。
未若同心人,
片言相要即盟社。
高樓臨河增硉兀,
河光一片青天出。
我來不盡懷賢心,
長空濛濛煙拂拂。
風流舊事憶千年,
解裘曾向酒家眠。
不知采石江頭月,
何似金蓮午夜天。
寶床宮錦今何在,
片月年年照東海。
極目鯨波萬頃春,
安得隨君釣巨鱗。
歸來深隱太湖濱
天與扶持百歲身
雖是浮云隔雙闕
丹心愛戴在君親
九旬禁足精修,今朝休夏自恣。
山僧不敢自瞞,于中罪過有五。
一不合說大脫空,二不合拋沙撒土。
三不合將龍眼核換人眼睛,四不合毀佛謗祖。
五咄,洎合錯舉。
四月荊南春去矣。
點點花飛,別我彈紅淚。
所幸東街連古寺,木香鶯粟還堆砌。
汲水澆花心暗喜。
小啜龍團,管甚人間世。
更上危巢探鵲子,老來愛與群兒戲。
心上事,把酒祝東風。妾淚定隨春雨霽,君顏長駐晚霞紅。雙照鏡屏中。
雙紅豆,雙豆抵雙金。色子玲瓏嵌得否,相思入骨兩難禁。情比愛河深。
雙紅豆,粒粒是情根。塞北燕支多少淚,江南煙水幾何春。付與弄珠人。
雙紅豆,如霰復如星。艷極轉將冰雪擬,情深訴與女牛聽。珍重繡囊盛。
雙紅豆,如火復如珠。如火解溫金鴨否,如珠曾上玉盤無。切莫贈齊奴。
雙紅豆,此物最相思。在玉當為連理帶,在花應號合歡枝。生是有情癡。
雙紅豆,朝暮伴妝臺。櫻顆不嫌重復點,燈花也學并頭開。蝶喜入簾來。
雙紅豆,私誓桂堂東。世世連枝兼比翼,人間天上可憐儂。把酒祝東風。
封姨道,難得兩心同。乞汝坤靈仙扇子,與人方便是東風。此酒不勝濃。
紅豆子,兩兩似珊瑚。搗作椒泥棲合德,修成丸藥療相如。雙引鳳皇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