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贊
巍巍釋能儒,十八大果士。
每于垢濁世,見此無相身。
追貌自楚工,磷玉妙吳匠。
種種出道韻,二幻與佛同。
在處為道場,五濁化浄土。
巍巍釋能儒,十八大果士。
每于垢濁世,見此無相身。
追貌自楚工,磷玉妙吳匠。
種種出道韻,二幻與佛同。
在處為道場,五濁化浄土。
莊嚴高大的釋迦牟尼以及有大果位的十八位羅漢。他們常常在這充滿污垢與煩惱的世界,以無相之身示現。他們的形象由楚地工匠描繪,其如美玉般的雕像由吳地工匠精妙打造。展現出種種超凡脫俗的道韻,這形象與佛理的幻化之妙相同。他們所在之處就是修行的道場,能將這五濁惡世化作清凈的凈土。
巍?。焊叽笄f嚴的樣子。釋能儒:指釋迦牟尼。大果士:指有大果位的羅漢。垢濁世:充滿污垢、煩惱的世界。無相身:佛教概念,指不具有具體形象的法身。楚工:楚地的工匠。磷玉:如美玉般。吳匠:吳地的工匠。出道韻:展現出超凡的道韻。二幻:這里可理解為形象與佛理的幻化。道場:修行的場所。五濁:佛教術語,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代表惡世。浄土:清凈的佛國世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推測,應是作者在接觸佛教文化,見到十八羅漢的形象后有感而發。當時佛教在中國有一定傳播,人們對佛教的尊崇和信仰使得創作者通過詩詞來表達對佛教修行者的敬意和對佛法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十八羅漢,突出其超凡的形象和凈化世間的作用。它展現了佛教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在宣揚佛教思想方面有一定意義。
閑步石城西,借問盧家舊路迷。
簾外春風堂下月,都非。一片湖陰蕩落暉。
艇子莫相催,歌板無聲夢也稀。
才說莫愁愁便起,凄凄。雙燕于今沒處棲。
四坐且勿喧,聽我歌教育。平明入書舍,日午黃粱熟。
亭亭倚石松,裊裊當窗竹。心神日怡暢,志慮自純淑。
淹博通五經,臥游記荒服。地脈探全圖,天文指列宿。
士商與農工,義務各競逐?;蝰{輕車游,或篝青鐙讀。
瑚璉貢上方,東庠式鄉族。由來弱積久,因循怨當軸。
果能求實效,何必畏伸縮。比來數年中,時時棄邊幅。
達者處艱危,志士頻眉蹙。掃除積習深,無為珠蘊櫝。
勤能百藝興,杞憂空擊筑。育化教青年,普天邀百福。
竹西茅屋下,偏絕勝玄洲。
塵路橫遮斷,山泉右折流。
臥便朝日晏,坐愛久陽留。
不是翛然客,無人到水頭。
立政追王體,修文邁古風。漢儀遵別廟,堂典備新宮。卻號追前美,更元記屢豐。龍髯攀不得,號絕抱遺弓。
庠序尊儒術,梯航走德輝。玉龍何地駐,金雁不時飛。圣治歸簾幄,歡謳奉袞衣。未嗟軒御遠,猶仰百年威。
奧并商宗學,雄趨漢武才。難回九清駕,空湛萬年杯。旂旐翻風遠,簫韶度阪來。臣民仰遺像,血書有馀哀。
咸陽市上欲思歸,
人到于今笑李斯。
老去何如我癡叔,
了無一事獨支頤。
別時猶記帶馀詼,夾轂風生滿面灰。屈指來年一二月,大姑含笑長孫來。
伏惑雖然學圣流,難辭真慟到眉頭。獨形獨影空舟里,自說因緣自解愁。
聞說南中也破顏,幾回夢上九華山。而今恰走南中路,不是生游是死還。
饒他白發倍耆年,那得三朝無惡緣。一刻未離一刻苦,爭如長夜卻先眠。
燈前腸痛子瞻詩,宿世他生自可知。郵館暫來還暫去,蓮花聚首是長時。
風順風橫總欲乘,
傳呼雖數不余應。
去程渺渺湖邊草,
宿伴悠悠水上罾。
午發白田浦,夜抵淮陰城。
川途廣且修,榜人銳兼程。
前以百丈牽,上有孤帆橫。
不識所經路,惟聞風水聲。
黯黯殘月白,淰淰寒云生。
人語出煙樾,篝火深叢明。
紞如戍樓鼓,壯哉湖防兵。
宇內正多事,此地能宵行。
瘡痍會掃蕩,四海期升平。
春帆疇昔渡江天,每探金山第一泉。
未識崎嶇來此地,可能清潔似當年。
風濤水涌疑龍伏,登陟源深畏虎眠。
回首夕陽心惴惴,忙扶藜杖下寒煙。
壯心老自消,秋思悲不怨。
中懷不堪七,那用日食萬。
朝陽凈涂潦,白露沾草蔓。
夾衣搜故褚,酒債積新券。
狙猿便林藪,冠帶愁檻圈。
夢追赤松游,食我青精飯。
歸心久已爾,佳句聊復勸。
近聞洮東將,間出邊馬健。
裨王坐受縛,右袂行將獻。
念此愧無功,歸歟適吾愿。
候蟲驚節換,不及客心明。殘暑猶昨日,夕涼枕簟生。
兩年違故國,終日對高□。轉恨南飛雁,勞勞逐隊征。
盻盻望秋至,今宵夢亦秋。鵲銜蟬噪急,云帶漢光流。
有酒難獨醉,無人堪說愁。如何不歸去,閑老荻花洲。
玉軟香溫,情長紙短,蕉心未舒。記寸寸裁勻,千絲藕斷,纖纖約住,雙指蔥腴。片刻綢繆,煙銷灰冷,莫怪焚如便棄如。來佳客,又一枝持贈,相對吹噓。
相思有種難鋤。心拔了、卷施死復蘇??戴昊p塵,更翻飄墮,蟹行細字,逐個消除。最后三分,拋渠未得,曾染櫻唇半點朱??浙皭?,是羨人香草,渺渺愁余。
池蓮已謝,籬菊又殘,正念遠人天際。塞雁南來,帶得一封書至,且先看、兩個平安字。欲慰我、離愁萬種,誰知翻觸愁起。
廿載蠶叢寄??偫素撃耆A,薄名微利。急整歸鞭,鬢發料非昔矣。怎而今、不把瓜期記。越看那、紅箋細楷,覺心情如醉。
風暖江城白日遲,
昔人遺事后人悲。
草生宮闕國無主,
玉樹后庭花為誰。
老胡誕生四月八,
韶陽亂棒打不殺。
如今縱得十分全,
頂門正眼依前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