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送簽判陽承議
春山野思萬千重,那更江頭來送公。
別淚滴流紅杏雨,離情搖曳綠楊風。
一枝易遶南飛鵲,只字難憑北塞鴻。
惟有感恩情不斷,夜深長入夢魂中。
春山野思萬千重,那更江頭來送公。
別淚滴流紅杏雨,離情搖曳綠楊風。
一枝易遶南飛鵲,只字難憑北塞鴻。
惟有感恩情不斷,夜深長入夢魂中。
春天的山野里思緒萬千,更何況還來到江頭為您送行。離別的淚水像紅杏花上的雨滴般流淌,離情別緒如綠楊在風中搖曳。一只南飛的喜鵲容易繞樹而飛,可一封書信卻難以憑借北塞的大雁傳遞。只有感恩之情不斷,深夜常常進入我的夢境之中。
簽判:官名。陽承議:姓陽的承議郎。承議郎為文散官名。
那更:何況。
“別淚”句:形容淚水如紅杏花上的雨滴。
“離情”句:說離情像綠楊在風中擺動。
“一枝”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指南飛的鵲易尋棲息處。
“只字”句:說難以靠北塞的大雁傳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在春天,詩人于江頭送別姓陽的簽判。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和平日常,詩人與友人分別,心懷感恩與不舍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用典巧妙。它展現了傳統送別詩的韻味,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的常見風格和情感表達。
富貴難義合,困窮易感恩。
古來忠烈士,多出貧賤門。
世上桃李樹,但結繁華子。
白屋抱關人,青云壯心死。
本以勢利交,勢盡交情已。
如何失情后,始嘆門易軌。
看爾動行棹,未收離別筵。
千帆忽見及,亂卻故人船。
紛泊雁群起,逶迤沙溆連。
長亭十里外,應是少人煙。
共稱洛邑難其選,何幸天書用不才。
遙約和風新草木,
明歲杏園花下集,須知春色自東來。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仆本修文持筆者,今來帥領紅旌下。
不能無事習蛇矛,護軍對引相向去,風呼月旋朋先開。
俯身仰擊復傍擊,儒生疑我新發狂,武夫愛我生雄光。
杖移鬃底拂尾后,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驚巧時失。
韓生訝我為斯藝
蒼茫日初宴,遙野云初收。
殘雨北山里,夕陽東渡頭。
舟依漁溓合,水入田家流。
何意君迷駕,山林應有秋。
壟上流泉壟下分,
斷腸嗚咽不堪聞。
嫦娥一入月中去,
巫峽千秋空白云。
夾道天渠遠,垂絲御柳新。
千條宜向日,萬戶共迎春。
輕翠含煙發,微音逐吹頻。
靜看思渡口,回望憶江濱。
裊裊分游騎,依依駐旅人。
陽和如可及,攀折在茲辰。
秋日游古寺,秋山正蒼蒼。
泛舟次巖壑,稽首金仙堂。
下有寒泉流,上有珍禽翔。
石門吐明月,竹木涵清光。
中夜河沉沉,但聞松桂香。
曠然出塵境,憂慮澹已忘。
馴狎經時久,褵褷短翮存。
不隨淮海變,空愧稻粱恩。
獨立秋天靜,單棲夕露繁。
欲飛還斂翼,詎敢望乘軒。
秋滿空山悲客心,
山樓晴望散幽襟。
一川紅樹迎霜老,
三年海上音書絕,
鄉國蕭條惟夢尋。
古渡大江濱,西南距要津。
自當舟楫路,應濟往來人。
翻浪驚飛鳥,回風起綠蘋。
君看波上客,歲晚獨垂綸。
五色香幢重復重,寶輿升座發神鐘。
薝卜名花飄不斷,
愿比靈山前世別,多生還得此相逢。
銜杯吹急管,滿眼起風砂。
大漠山沈雪,長城草發花。
策行須恥戰,虜在莫言家。
余亦祈勛者,如何別左車。
自別前峰隱,同為外累侵。幾年親酒會,此日有僧尋。
學稼功還棄,論邊事亦沈。眾歡徒滿目,專愛久離心。
覽鬢絲垂鏡,彈琴淚灑襟。訪田悲洛下,寄宅憶山陰。
薄溜漫青石,橫云架碧林。壞簷藤障密,衰菜棘籬深。
流散俱多故,憂傷并在今。唯當俟高躅,歸止共抽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