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觀之宣州謁袁中丞賦得三州渡
古渡大江濱,西南距要津。
自當舟楫路,應濟往來人。
翻浪驚飛鳥,回風起綠蘋。
君看波上客,歲晚獨垂綸。
古渡大江濱,西南距要津。
自當舟楫路,應濟往來人。
翻浪驚飛鳥,回風起綠蘋。
君看波上客,歲晚獨垂綸。
古老的渡口位于大江之畔,在西南方向連接著重要的渡口要道。這里本就是船只往來的水路,理當渡濟往來的行人。翻騰的波浪驚起了飛鳥,回旋的風揚起了綠萍。你看那波浪上的漁人,在歲暮之時獨自垂釣。
要津:重要的渡口或交通要道。
舟楫:船只。
綠蘋:一種水生植物。
垂綸:垂釣。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友人李觀要前往宣州拜謁袁中丞,詩人在送別的情境下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但人們的生活仍有奔波與離別。詩人在送友時,借景抒情,表達內心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渡口之景抒發情感。詩中對渡口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展現出詩人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唐代送別詩借景抒情的常見風格。
治郡年才半買臣,
青春天上送麒麟。
鼎來好事由陰德,
曾活澄江十萬人。
郎星錦帳,忽翩然歸訪,南溪孤鶩。前日登高誰信道,壽酒重浮茱萸。風露杯寒,芙蓉帳冷,笑受長生箓。廣寒宮殿,桂華應已新續。
不用翠倚紅圍,舞裙歌袖,共理稱觴曲。只把文章千古事,留伴平生幽獨。但使明年,鬢青長在,萱草春風綠。諸郎如許,轉頭百事都足。
十里招尋湖上行,
湖光山色近人明。
到來云谷花頻插,
莫厭龍池酒數傾。
木杪寒猿窺舊窟,
甕頭秋蕨露新莖。
哨壺枉矢能娛客,
潦倒誰知更解酲。
腸斷西風荷芰衣,搴舟日暮浦煙微。鄂君翠被今何在,青草湖邊一棹飛。
十二巫山日欲曛,相思誰更夢為云。煙波渺渺孤舟遠,獨折疏麻一寄君。
可憐嬌小,掌上承恩早。把鏡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顏長好。
畫堂秋月佳期,藏鉤賭酒歸遲。紅燭淚前低語,綠箋花里新詞。
玄黃孕形無一奇,千年老松連理枝。
天寸地尺支兩臂,龍騰虎躍顛雙髀。
混沌萌芽憶新吐,雷霆變化雄交馳。
磐石潛根息以踵,清風吹柯鱗而飛。
翠葉青條拂云表,上映五老蒼髯髭。
陰陽不毗晝夜氣,日月還吸山川脂。
豈向鴻荒向消長,獨從廣漠為雄雌。
摩挲但識蒼顏古,蘊藉誰憐勁節淄。
澗曲佇睇白日晚,俯仰眾綠生嘆咨。
纖蒲弱柳孰伯仲,百圍大木皆嬰兒。
暗拭啼痕囑侍兒,此情休與內家知。君王若是閒相問,為道紅顏勝昔時。
繡戶朱扉徹夜開,手持銀燭獨徘徊。滿階青草留應久,只是羊車不肯來。
春消千嶂雪
清逼五湖秋
又因寒食此中來
窗戶虛明絕點埃
山里春風無閒斷
海棠開過地棠開
建子星回斗轉寅,居然一百十年春。灌花拭竹間中課,問水尋山物外身。《擊壤》但知歌帝力,炷香惟有感蒼旻。桑榆筋骨還彊健,歷數前因話劫塵。
扶杖康衢識圣顏,錦衣有賜詔頻頒。喜同野老迎鸞輅,優許微臣列鷺班。身歷四朝沾浩蕩,眼看六代舞斑斕。赤城便擬蓬萊苑,布襪棕鞋任往還。
草蘆棲七日,寇退舁回家。
病勢欣方減,兵災忽又加。
省親辭故里,侍疾到新沙。
賴得神明護,清涼悟進瓜。
霜天月黑倍昭然,
分野從來應地躔。
不是寒香侵座右,
幾疑星斗落階前。
宇宙恢恢是廣居,滄溟潑潑有長魚。若在相公懷度內,乾坤此樂更無馀。
燮理由來在相門,盎中潛躍化機存。枯鱗涸轍知多少,一并煩公達圣尊。
堆石玲瓏費構思,
新裝猶是舊亭池。
嶙峋試向云峰看,
屹立淩空最出奇。
東坑茅舍薄斜陽,
少婦含冤祇自傷。
兩虎在門空吼吼,
孤燈終夕獨煌煌。
換油未了馀生積,
別室誰憐掩淚汪。
裂帛聲中人已散,
海桃何處問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