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閣
穿池引水事清幽,水有寒魚釣艇浮。
慣識蓬萊好風月,裝成滄海舊汀洲。
波涵弱柳雙行影,露裛衰荷半頃秋。
從此東州富賓客,非才先得從公游。
穿池引水事清幽,水有寒魚釣艇浮。
慣識蓬萊好風月,裝成滄海舊汀洲。
波涵弱柳雙行影,露裛衰荷半頃秋。
從此東州富賓客,非才先得從公游。
挖掘池塘引入水流營造清幽之景,水中有寒魚,釣艇漂浮其上。我早已熟悉蓬萊的美好風光,這里仿佛是滄海舊汀洲的模樣。波光中倒映著兩行柔弱柳樹的影子,秋露打濕半頃衰敗的荷花。從此東州會有很多賓客,我沒什么才能卻先得以跟隨您一同游覽。
穿池:挖掘池塘。
慣識:熟悉。
蓬萊: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風景美好的地方。
裛(yì):通“浥”,沾濕。
東州:地名,具體所指需結合創作背景,這里泛指東方的州郡。
從公游:跟隨您游玩,公指詩中所提到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東州,當時瀛閣建成,主人邀請賓客游覽,詩人參與其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瀛閣清幽的景色,展現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詩中寫景細膩,情感表達真摯,體現了詩人一定的文學素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貌。
云和草樹拂天香,無盡光中見紫陽。萬籟一空天似水,滿船風月武夷堂。
洗天雷雨過南山,佳氣無邊紫翠間。長笑一聲空浩劫,白云飛盡老僧閒。
霜英弄晚,清絕東籬景。秋容太淡,蟾波相掩映。
幾重簾捲風疏,一曲欄回露冷。何如未荒三徑。
峭寒警。年華逝羽,風雨重陽怕回省。
亭亭照見,恍如儂瘦影。
最憐壓鬢簪低,況是燒燈院靜。消磨醉吟清興。
乞得蟾宮種,栽來灌溉勤。
莫言枝干小,氣象已干云。
偶來川上水盈盈,
逝者如斯悟性情。
至竟東流同到海,
何須涇渭太分明。
城中遙望萬重云,
今日蟬聲始一聞。
略計此山松竹數,
漢時應比百封君。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切慮時。
千世萬世所遭遇,圣人賢人曾施為。
當初何故盡有說,在后可能都沒辭。
事既不同時又異,堯夫非是愛吟詩。
人間不盡春來意,
恰則一枝梅更疏。
待得和羹幾時在,
祗今風月上新除。
起居大國太夫人,玉帶金魚兩相門。
歲有萬千宜壽母,人生七十見重孫。
古來此事猶稀有,帝所如今亦預恩。
應是前宵度河漢,獨乘飛馭下昆崙。
雙闕暮云間,登臨意自閒。
孤舟晉陵水,落日太湖山。
泉響磬聲答,天空飛鳥還。
梅花已開遍,煮茗對禪關。
根盤巨石四時青,
陌上香泥豈敢侵。
不但詠誇奇異跡,
也須珍重歲寒心。
苦憶扶風馬,南州客夢遙。讀書雙瀑雨,歸棹九江潮。遠思兼秋發,離懷借酒消。風云兒女氣,寥落向虹橋。
苦憶扶風馬,之罘別幾年。島云懷義士,海月話神仙。掃地焚香靜,悲秋得句先。門前雙髻影,漠漠入愁煙。
歲轂如流水,霜華滿鬢催。滄江虹月在,不見米狂來。
舉世皆如夢,虛堂晝掩扉。幾人名利窟,回首解忘機。
芳林圍石塢,人指薛涇原。此日歸真宅,端然識寓言。
談屑多吳體,才華似郢人。一編窺豹稿,誰復和陽春。
鳳翥鵬鶱后,沖霄一鶴翔。九原知不憾,林立見三郎。
遠客詢遺行,何如漢郭君。墓前新白石,應刻蔡邕文。
小謫塵寰八十年,精神矍鑠未華顛。
引年尚德商山老,撫古思今曲水賢。
華國文章偉世業,過庭詩禮承家傳。
由來塞北負重望,頤養太和必壽延。
陰遙俄喜日華落,靜久更宜山鳥鳴。
榮謝易為花厚薄,歲寒還得歲寒情。
汲井下銀瓶,起瓶月上手。
瀉水入銀杯,舉杯月亦有。
納之心與腸,足可轉八九。
八九轉無端,捫之清且寒。
誰謂心腸中,不能如井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