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惠山作 其一
雙闕暮云間,登臨意自閒。
孤舟晉陵水,落日太湖山。
泉響磬聲答,天空飛鳥還。
梅花已開遍,煮茗對禪關。
雙闕暮云間,登臨意自閒。
孤舟晉陵水,落日太湖山。
泉響磬聲答,天空飛鳥還。
梅花已開遍,煮茗對禪關。
傍晚時分,惠山如雙闕般矗立在暮云之間,我登上山來心境自在悠閑。晉陵水上一艘孤舟飄蕩,夕陽映照下太湖邊群山連綿。泉水叮咚與磬聲相互應答,天空中飛鳥紛紛歸返。梅花已經處處盛開,我煮著茶面對寺院的門扉。
雙闕:指惠山的山峰,形如雙闕。晉陵:古地名,在今江蘇常州。禪關:指寺院。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閑暇之時登上惠山,在傍晚時分欣賞山水風光,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的狀態,詩人在自然中尋求寧靜與禪意。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惠山傍晚景色,展現閑適心境。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語言自然。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和對禪意生活的追求。
弱冠論交老更堅,平生風義想前賢。
銀峰告政一千里,雁塔聯名四十年。
漫許赤心酬雨露,終成白髪傲林泉。
酸風送子寒山暮,鳴壑搖松亦泫然。
始訝生兒異,那知有母賢。
客無三至感,家獨一經傳。
恨鎖魚機帳,悲纒馬鬛阡。
他年陳五鼎,清晝下云??。
圣賢不分,古今惟一。
可謂火就燥,水流濕。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東村王老去不歸,紛紛黃葉空狼籍。
丹霞燒卻木佛,翠微供養羅漢。
一人左手抬,一人右手按。
賓主既歷然,吾道一以貫。
師子獨游行,豈復求侶伴。
團??擘不開,打鼓普請看。
雖不直分文,傾國不肯換。
蓬萊有喬松,特立風雨外。
元氣毓靈柯,甘露日滋溉。
昭映旸谷霞,文章成五采。
矯矯梁棟資,明堂不久待。
遠隔東瀛波,求之不可邁。
清飚六合生,貞操千年在。
終當巢鸞鳳,出與圣時會。
松蘿深處有神天,小剎何妨納大千。
掛塔定知宣久住,歌吟何幸得流傳。
袖中出簡聊應爾,門上題詩豈偶然。
顧我未除煩惱習,與師同結未來緣。
南泉無過,口能招禍。
趙州禮拜,草賊大敗。
徑山不管,結案據款。
文殊普賢,且過一邊。
寄語沙頭不下鷗,詩翁新葺面江樓。
早知世事翻覆手,更覺人生起滅漚。
念盡不應書咄咄,身閑何用榜休休。
徑須來結忘機伴,春水浮天不系舟。
三個與四個,七個與八個。
數目甚分明,無人數得過。
既是數目分明,為甚么無人數得過。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陰德仙官裔,殊勛輔相家。
山川鐘秀麗,人物見雄夸。
小試丞卿月,卑棲屬使華。
蓋棺何太早,行路亦興嗟。
老去逢時秪自驚,春風三過小長汀。
壯心更事已全白,短髪耐愁猶半青。
釀雨山云昏敗屋,喚晴風竹響寒廳。
干戈南北歸無路,付與身隨水上萍。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一乘入,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唯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不起凡圣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吾今彊言說,令汝舍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陶唐名臣有朱虎,揖遜夔夷尊文祖。
后來杰出漢云孫,折檻當時誰敢侮。
煌煌圣代見斯人,凜凜遺風振千古。
乘牛不數魯家俠,衣錦何妨買臣窶。
十年牢落困膠庠,五斗棲遲尚環堵。
唯余豪氣自不除,傾蓋向人肝膽吐。
忽然結束事征鞍,軒軒氣色浮眉宇。
謂余倚門親久待,況復楓宸拜明主。
朝廷公卿重薦延,騫騰一鶚生毛羽。
高義如君世所稀,早據要路思禆補。
仙李盤根遠更芳,妙齡雙桂看翺翔。
繡衣俗美澄清効,墨綬民安愷悌方。
東合揮金歡上客,春田種玉燕諸郎。
年高七十通朝貴,賸馥猶令畢萬昌。
被里出指,水中露觜。
屈指眼開,搖觜身起。
藥病不相治,何須盡大地。
反笑老云門,失卻娘生鼻。